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横断扫描重建技术(SSD、MPR)在肩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CT、SSD和MPR证实的肩关节外伤57例正常对照组40例.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CT扫描图像为基础,层厚3~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2mm.结果:SSD、MPR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的选择重建间距密切相关,SSDMPR图像均能更好地显示骨折,并可立体地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情况.结论:螺旋CT扫描重建技术对肩关节的骨折、脱位或半脱位可提供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计划.

  • 标签: 肩关节创伤 螺旋CT 横断扫描 重建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肾癌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低分期、低分级、预后良好和可手术治愈的特点。但需与肾囊肿、肾癌囊变、多房囊性肾瘤等其他肾囊性病变相鉴别。因此,提高MCRCC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避免术中冷冻对鉴别确诊良恶性的不可靠性。本文对M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肾肿瘤 影像 诊断
  • 简介:手、腕部软组织肿瘤瘤样病变常见,高频超声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界、范围和毗邻关系。根据声像图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超声检查能对很多手、腕部软组织肿块做出病理诊断。本文主要介绍常见手、腕部肿块的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和超声诊断要点。

  • 标签: 软组织 肿瘤 超声
  • 简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住院医师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前途和命运。而住院医师的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许多职能处室和临床科室的配合与管理,其中影像科培训是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结合笔者数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临床规范化培训的儿科住院医师在影像科的轮转、培养和管理问题。

  • 标签: 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职务 培训 医学影像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21岁,未婚。于2011年6月发现左小腿前方有一蚕豆样大小无痛性肿块,未治疗。2011年8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证实为血肿并炎症,病理不详。同时发现左足趾多发性黑色肿块,初期为血泡样,逐渐硬化结痂,进行性生长,无红肿疼痛,无破溃。近期肿瘤明显增大。2012年3月外院胸部CT提示两肺多有发转移灶,遂来我院就诊,行腿部、足部MRI检查。查体: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无痛性肿块 肿瘤切除术 边缘浸润 截肢术 肿瘤实质部分
  • 简介:目的:分析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病理分级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25例由肝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9例由原发灶病理结合增强CT/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10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将肿瘤病理分级分为G1、G2和G3级。G2与G3级病灶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0例,G2级21例,G3级13例;病灶平均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分别为(16.2±4.7)、(22.0±5.5)和(42.9±23.4)s;在动脉期增强过程中,79.4%(27/34)的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0.6%(7/34)的病灶表现为向心性增强;增强达峰时,61.8%(21/34)的病灶呈均匀增强,26.5%(9/34)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1.8%(4/34)的病灶呈环形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退,其中32.3%(11/34)的病灶呈轻度减退,67.7%(23/34)的病灶呈明显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明显减退。与肝实质增强情况相比,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可表现为"快进快出"、"同进快出""慢进快出"3种。其中52.9%(18/34)的病灶呈"快进快出",38.3%(13/34)的病灶呈"同进快出",8.8%(3/34)的病灶呈"慢进快出"。G2与G3级病灶间增强-减退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和减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

  • 标签: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的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的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的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的实际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总结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SSPBT)的超声MRI特点,探讨超声和MRI诊断SSPB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SPBT患者的病史,总结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MRI特征,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为标准,比较超声与MRI诊断SSPBT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3±5.3)岁(25~44岁),7例(87.5%)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2例(25.0%)血清CA19-9升高,癌胚抗原(CEA)均在正常范围。双侧肿块8例,其中5例为双侧SSPBT;2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1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SSPBT患者卵巢表面赘生物多呈菜花样、乳头状、粟粒样等表现。术前B超均提示单侧或双侧肿块,其中5枚SSPBT(38.5%,5/13)在肿块内或肿块旁见卵巢或卵巢样组织,1枚提示卵巢边界不清,2枚漏诊,2枚误诊为输卵管来源肿瘤。肿瘤最大径线平均值为(96.1±22.7)mm,多表现为中低、中等或混合回声,6枚提示星点状或条索状血流信号。术前MRI提示肿块以囊实性为主,多见分隔和乳头。囊性成分T1WI低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成分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结论:SSPBT发病年龄轻,双侧多发,超声诊断早期SSPBT可能比MRI更有优势。

  • 标签: 浆液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乳头 超声 磁共振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MRI在乳腺不典型增生(AH)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均为不同程度的乳腺AH.术前均行X线摄影、MRI平扫DCE-MRI;对照病理结果比较2种影像检查方法图像特点诊断价值.结果:31例共32个病灶,轻度AH8个,中度17个,重度7个.乳腺X线摄影MRI检出准确性均为50%.结论:乳腺AH在X线摄影MRI上均有一定影像特点.

  • 标签: 乳腺不典型增生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比较SWI、CT平扫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脑外伤患者57例,很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比较3组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比较颅脑外伤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不同病变部位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结果: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损伤程度的患者中,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DAI患者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额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胼胝体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病变部位中,SWI检出累及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结论:SWI能有效检出颅脑外伤中不同损伤程度和不同病变部位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

  • 标签: 磁敏感成像序列 颅脑外伤 CT平扫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效果检出率。方法:入选 60 例乳腺肿块患者,对所有患 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诊断效果。结果:在 60 例乳腺肿块中,检出 28 例良性肿瘤,所占比为 46.67%、 30 例恶性肿瘤, 所占比为50.00%,检出率为 96.67%;误诊 2 例。恶性肿瘤在血流分级中,0 级所占比 6.67%、I 级所占比 30.00%均低于良性肿瘤;fl 级所占比 30.00%、皿级所占比 53.33%均高于良性肿瘤,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良恶性肿瘤 鉴别 效果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超声造影(CUHG)、经阴道超声(TVS)宫腔镜(HS)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本院应用CUHG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83例,并与TVS、HS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UHG、TVS、H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分别为87.95%、78.31%、92.77%;CUHG、TVS、H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756、0.923。结论:CUHG对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宫腔超声造影 经阴道超声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DWI和PWI)技术判断急性脑梗死后可存活脑组织的范围特征,从而影像学定位脑梗死可存活区,确定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并预测可存活区域。方法对76例发病24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DWI、PWI,根据患者就诊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在发病3h、6h、24h内就诊)。通过PWI与DWI不匹配区确定缺血半暗带(IP)区,追踪1个月后再次复查MRI常规、DWI。复查时T2高信号区定为最终梗死区,初检PWI异常区减去最终梗死区即为可存活区。确定可存活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范围,及其与梗死中心区、IP区的关系。结果6h内就诊的患者普遍存在IP区(PWI>DWI),7~24h就诊的患者大部分病灶PWI≤DWI,部分病灶依然存在IP区。可存活区与IP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存活面积大于IP区且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区面积随就诊时间延长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区存在的时间界限约为6h,部分病例可延长至8~24h;在IP区存在的情况下,可存活区面积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区面积>IP区面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可存活区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常规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术前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患者80例(叶状肿瘤23例、纤维腺瘤57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结果:肿瘤的大小、边界、纵横比、钙化灶后方回声等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肿瘤形态、是否存在裂隙状无回声区、有无高回声间隔、血流丰富程度、造影剂增强程度和均匀度等在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状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分叶状病灶,纵横比<1,少有钙化灶,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丰富(多为Ⅱ、Ⅲ级),裂隙状无回声和高回声间隔较纤维腺瘤多见。超声造影图像上,叶状肿瘤多表现为不均匀性低或等增强,纤维腺瘤多表现为均匀性高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常规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 造影剂 乳腺 叶状肿瘤 纤维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的意义。方法:观察对比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治疗半年或1年前后的临床表现X线影像改变情况。结果: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196例,占98.0%;肿块缩小或消失167例,占94.9%;触及结节减少或消失193例,占96.5%;溢液减少或消失40例,占93.0%。X线影像:腺体密度减低172例,占86.0%;结节影减少或消失192例,占96.0%;团块影缩小或消失157例,占89.2%;导管影变细或消失117例,占92.9%;腺体结构变清晰173例,占86.5%。结论: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乳腺钼钯X线摄片是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 标签: 中医疗法 乳腺增生病 X线影像改变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侧脑室小脑平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921例畸形胎儿中选出97例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胎儿,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97例,其中脑膜脑膨出9例、无脑儿7例、脑膜膨出4例、透明隔腔增宽11例、完全型胼胝体缺失(ACC)16例、部分型ACC15例、全前脑15例、蛛网膜下腔囊肿4例、Dandy-Walker畸形10例、Arnold-Chiari畸形Ⅱ型4例、Galen静脉瘤2例。结论:胎儿侧脑室平面小脑平面的超声检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筛查最常用的切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检出率高。

  • 标签: 胎儿中线结构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 超声检查
  • 简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常可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是引起缺血性脑病的重要原因,粥样斑块或血栓的脱落则引起腑梗死,严重营可引起脑卒中。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科度和范围,而且可以判断斑块的形态、性质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喇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骨造釉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造釉细胞瘤,均行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后处理,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邻近结构侵犯等特征。结果11例患者中,5例病灶位于下颌磨牙区、4例位于下颌体部、2例位于上颌骨。多房型6例,其中3例呈肥皂泡状、3例呈蜂窝状。骨性房间隔可完整或不完整。单房型5例。5例有不同程度牙根吸收。11例病灶均可见周围骨质呈膨胀变薄。7例病灶可见囊壁周围骨质缺损,无硬化缘;2例穿破邻近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1例侵上颌窦,5例侵下颌管。6例病灶呈均一囊性密度,4例呈软组织密度,1例术后10年复发病例呈囊实混杂密度。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可直观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内部结构、周围骨质破坏、牙根吸收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对提高造釉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造釉细胞瘤 颌骨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土三七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HSO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 48 例土三七相关HSOS 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48 例HSOS 患者均因误服土三七致病,结论:误服用土 三七是我国 HSOS 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水,肝功能损害。HSOS 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 MRI 增强常表现为斑片状和(或)地图样强化。

  • 标签: 土三七 肝窦阻塞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吡咯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