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瘘在部分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高吻合口瘘风险的直肠前切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观察组术中同时行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瘘。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瘘6例,发生率为14.63%;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为2.43%。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其中4例吻合口瘘行二次手术永久性造瘘,观察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合并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直肠患者,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瘘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直肠癌 回肠袢式造瘘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腹腔镜下老年直肠切除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66例行腹腔镜直肠根治术的老年患者为探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予以对照组一般护理干预方式,予以观察组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恢复和并发症状况进行观察与探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禁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使统计学有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直肠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加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有效提升患者的胃肠道恢复成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不断推广使用。

  • 标签: 加速康复护理腹腔镜 直肠癌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FTS)治疗直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直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联合FTS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FTS治疗,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其术中出血量多于试验组,2组间表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选择腹腔镜下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有利于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快速康复,可作为理想的治疗模式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患者62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癌细胞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低位直肠患者临床中应用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癌细胞远处转移率低,患者的生存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中低位直肠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位直肠患者行腹腔镜和开放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治疗对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本院于2012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低位直肠120例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开腹ISR治疗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腹腔镜ISR治疗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用时比对照组长,且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总并发症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位直肠者行腹腔镜ISR治疗能够减少出血量和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具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手术 腹腔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直肠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直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延续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行为及自护能力评分。结果组间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以、健康知识水平、人际关系、躯体化、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对比,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改善直肠患者的术后心理行为及自护能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 标签: 延续护理 直肠癌 术后心理行为 自护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直肠双吻合器保肛术后的吻合口漏的预防进行分析探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进行腹腔镜直肠双吻合器保肛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中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有8例,所占比例是11.11%,其中,6例进行保守治疗,2例进行再次手术腹腔冲洗引流,横结肠预防性造瘘处理,治疗后均痊愈;吻合口漏出现的原因与糖尿病、肿瘤大小、术前营养情况、是否出现肿瘤性梗阻等有关(P<0.05);与年龄、高血压病、性别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在进行腹腔镜直肠保肛术时,要结合吻合口漏的产生因素对其进行及早预防,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将双吻合器应用在保肛术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吻合口漏。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保肛术 双吻合器 吻合口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直肠结肠造瘘口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四项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结肠造瘘口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直肠癌结肠造瘘口患者 围手术期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根治术并行造口术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直肠根治术并行造口术的患者92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排便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直肠根治术并行造口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排便次数,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根治术 造口术 综合护理 排便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及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行腹腔镜低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带复压三管引流,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部盆腔引流管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以及再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再手术率为0%,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再手术率为50%,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具有意义。结论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和再手术的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带负压三管 腹腔镜低位切除术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间80例直肠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0)和开腹组(n=40),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开腹组实施开腹手术,分析两种手术术式的疗效及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状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较开腹组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SOD、Cor、CD3+、CD4+、VEGF、aFGF水平较开腹组更优(P<0.05)。结论直肠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清学指标优于开腹手术。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疗效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开放術治疗直肠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以及对干扰素、白介素体内水平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采取手术治疗的直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其中择取43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腹腔镜组,另择取43例开放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开放组中,统计两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检测两组术后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以及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98%,开放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3.26%;两组感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腹腔镜组低于开放组(P<0.05)。开放组共检出致病菌株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分布占比为66.67%,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3.33%;腹腔镜组共检出致病菌株1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分布占比为63.64%,革兰阳性菌占比为36.36%;腹腔镜组检出致病菌株数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IL-2、IL-10、IFN-γ的水平均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患者具有降低术后致病菌感染概率的优势,对于自身免疫功能的损伤较轻,有利于术后尽早恢复,与传统开放术相比优势更加明显,值得在直肠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术后感染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在保留灌肠防治直肠术后放疗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的应用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于2016年4月~2018年1月至本院行直肠Dixon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1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研究组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则仅仅应用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治疗。就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同期放化疗耐受性以及睡眠、饮食、体重变化和KPS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级别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饮食、体重以及KPS评分的改善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放疗中断率与总疗程均低于对照组,但化疗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三乙醇胺乳膏保留灌肠的治疗方式更为安全有效,有利于降低患者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明显改善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沙利度胺 三乙醇胺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实施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直肠肿瘤患者60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实行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种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实行直肠肿瘤切除手术,可保障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束带提拉法在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实行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患者,根据患者编号分组,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束带提拉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辅助手术,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吻合口缝合加固率、一次性切割闭合肠管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实行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吻合口缝合加固率、一次性切割闭合肠管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辅助束带提拉法治疗,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虽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稍高,但是可一次性切割闭合肠管,值得在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束带提拉法 腹腔镜 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在中高位直肠腹腔镜前切除术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对吻合口瘘的影响,旨在促进术后尽早恢复健康。方法随机抽选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高位直肠腹腔镜前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依照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划分组别。甲组(n=52)为保留左结肠动脉;乙组(n=48)为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将2组的手术指标参数、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情况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2组的手术操作时长、术中出血量、通气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乙组比较,甲组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得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中高位直肠腹腔镜前切除术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避免出现吻合口瘘,有效改善吻合口血运,对促进术后尽早恢复健康具有重大临床实际意义,医学价值高。

  • 标签: 中高位 直肠癌腹腔镜前切除术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瘘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对直肠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60例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护理方法30例作为加速康复组,使用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30例作为传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耐受半流饮食时间、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护理方法与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相比.耐受半流饮食和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护理方法较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加快了患者术后肠道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外科学 直肠/外科学 手术后医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1月行外科切除的60例直肠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非粘液腺癌组(n=11)和粘液腺癌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两组患者及不同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粘液腺癌患者例数占所有直肠惠者18.33%;针对非粘液腺癌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69.16%;针对粘液腺癌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0.00%;在5年生存率方面,同非粘液腺癌组进行比较,粘液腺癌组表现为明显降低(P<0.05)结论直肠粘液腺癌具有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其预后比非粘液腺癌、高-中分化腺癌差,与低分化腺癌相近,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直肠癌 粘液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微创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 80例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0例)采用开腹治疗方式,观察组( 40例)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及病灶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直肠肿瘤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可较快恢复,可降低感染率,可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微创 结直肠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下治疗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结肠镜下治疗292例直肠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292例患者共切除2006枚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158枚,占7.88%。炎性增生性息肉1847枚,占92.07%,幼年性息肉1枚,占0.05%。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镜下治疗直肠息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镜 结直肠息肉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