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模式在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A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则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撤机成功率、撤机失败率以及撤机时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撤机前后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撤机失败率、重新插管率以及撤机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临床水平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情况。结论此两种呼吸模式在治疗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显示,两种呼吸方式都有明显疗效,并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两种通气模式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67例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常规药物治疗+NPPV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血气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分别为(90±5)mmHg和(60±11)mmHg(P〈0.05),心脏指数分别为(2.27±0.24)min.m2及(1.43±0.25)min.m2(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及心功能。

  • 标签: 肺心病/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并发症 呼吸 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9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支持新生患儿,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的两组新生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撤机时体重、Apgar评分、合并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Logistics分析以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94例新生儿新生患儿中,36例撤机失败,58例撤机成功,其中Apgar评分1分钟≤6分、MODS、VAP及出生胎龄≤37w为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相关因素。结论造成新生儿撤机失败的因素复杂,撤机不当常造成病情反复。撤机过程中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撤机失败率,减少新生儿机体损伤,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 标签: 机械通气撤机失败 新生儿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报告了1例36岁男性患者(身高170cm,体重250kg,BMI86.5kg/m2)因肥胖低通气综合症及呼吸衰竭,并发心脏及肝脏异常,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成功撤机并出院的救治与护理。救治及护理要点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机械通气的参数设置,强调了应用跨肺压指导呼气末正压的滴定;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多导联睡眠监测滴定无创呼吸机参数;抗生素的使用;静脉通路的建立;管路安全;皮肤管理;活动及康复指导以及随访。经过14天的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超级肥胖 机械通气 食道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一的药物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肺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对其进行治疗,患者的肺功能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对其进行治疗,不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 标签: 呼吸康复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缓解期 康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长期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84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应用常规治疗+长期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且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长期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长期家庭氧疗 肺康复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我院产科住院顺产产妇50例,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25例。对参照组采取盆底肌训练,对实验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分析50例产妇的盆底肌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阴道静息压、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存在(p<0.05);实验组PUVA和UVJ-M值低于参照组,D值高于参照组,经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产后产妇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获得显著效果,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肉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9~32d,除表现一般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20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死亡。结论对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慎重,如果症状不缓解应考虑是否手术探查。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手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住的10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例为观察组,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气道护理,同时给予一级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等。再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再随机抽取100例为对照组,给予正常气道护理。结果应用呼吸湿化治疗仪之后,观察组病人无气道堵塞、再次使用呼吸机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可以降低再次使用呼吸机的概率,减少长期使用呼吸机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呼吸湿化治疗仪 ICU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对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的1月~2017年的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性机械通气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85例,按照随机次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并于治疗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灌洗后的动脉气血相关指标明显优于灌洗前;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安全、有效,不仅对此类患者的诊断有积极意义,还能够促进患者症状减轻,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库溴铵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破伤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破伤风患者,共计存在50例患者,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组,研究组予以维库溴铵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住院天数、死亡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住院天数、死亡率数据指标存在差异性,且以研究组数据指标更具有优势性,P小于0.05。结论维库溴铵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维库溴铵 机械通气 重症破伤风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9~32d,除表现一般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20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死亡。结论对机械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慎重,如果症状不缓解应考虑是否手术探查。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手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6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按照其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以及对照两组,其护理模式分别选择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其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为96.78%和74.19%,且观察组患者的配合程度好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于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可提升其护理满意度,能够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

  • 标签: ICU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运动、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运动、呼吸训练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肺功能指标好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实验组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运动、呼吸训练可有效缓解慢阻肺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应用运动 呼吸训练 慢阻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3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8例,对照组66例,试验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法,比较两组全面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5天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搭桥血管再狭窄、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冠状动脉 搭桥 康复护理 早期干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临床中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研究纳入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93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应用针灸推拿+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治疗完成后,比较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S-QOL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研究显示,采用康复训练+针灸推拿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对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肩手综合征 康复训练 针灸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歇口腔胃管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护理对患者肺部感染率影响效果。方法将72例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根据收治时间划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前者实施吞咽功能训练,后者实施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口腔胃管法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肺部感染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口腔胃管法治疗,吞咽功能可有效提高。

  • 标签: 间歇口腔胃管法 吞咽功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呼吸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者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EV1、FEV1/预计值以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干预组干预后上述肺功能指标升高更加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抑郁及焦虑、平均住院时间及社交活动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训练 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膝关节被动训练与中药封包联合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应用中药封包疗法,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膝关节被动训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复发率为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复发率为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膝关节被动训练与中药封包联合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且能大大降低复发率,可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被动训练 中药封包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脑外科重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接收重症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设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6例。予以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护理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外科重症患者行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清醒,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生活质量 脑外科 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