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护理。研究周期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更加优良,总有效率达到97.8%,与对照组的88.9%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100.0%,与对照组的84.5%相比,差异均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必须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和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病情转好和康复,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效果。方法9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以及满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优化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8月我院分娩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未采用呼吸方式,观察组于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60.9%,剖宫产率为39.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80.4%,剖宫产率为19.6%;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疼痛程度,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分娩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可有效提升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产程阶段 呼吸方式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3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管理、人性化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5例,应用综合性治疗方法)和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性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健康简表评分(健康指数、情感指数以及生活满意度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健康简表评分(健康指数、情感指数以及生活满意度等)、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健康简表评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成本、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经济压力,患者接受能力较强,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优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率更高,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为72%,观察组患者的甲级愈合率为86%;同时,对照组患者患者切口感染率为8%,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因此,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提高患者切口愈合率。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优化护理 妇产科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骨正筋柔理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治疗组运用中医骨正筋柔理论开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F-36健康调查评分及疗效。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评分、活力评分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骨正筋柔理论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骨正筋柔理论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信息追溯系统的口腔专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口腔专科消毒供应中心引进了信息追溯系统,将对口腔诊疗器械质量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作为参照组,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采取信息追溯系统集中管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器械清洗、检查及包装管理、消毒灭菌、废弃物处理评分情况,以及科室内全体医护人员对两组诊疗器械的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器械清洗效果、检查及包装管理、消毒灭菌效果、废弃物处理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医护人员对实验组的诊疗器械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果表明,实施信息追溯系统对于口腔专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效果更理想,可使科室内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且完善诊疗器械质量管理后,可使医护人员更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信息追溯系统 口腔专科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脂类、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35%、对照组为4.35%(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降低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 标签: 缬沙坦 氨氯地平 社区 高血压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西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口271处,纳入观察组,同期采用普通丝线缝合者271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并发症、剖宫产术切口愈合情况、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1.85%、切口硬结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9.96%、2.58%,6个月后瘢痕厚度≥3mm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切口开裂、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以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妇产科手术切口,有助于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强切口愈合效果,缩短住院康复时间,对于降低二次分娩风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可吸收缝合线 体外降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补气活血方治疗术后膝关节肿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8月到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对其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其中予以常规治疗的为参照组,用补气活血方治疗的为观察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膝关节疼痛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补气活血方治疗术后膝关节肿胀的效果极为理想,不仅可以促进其病情得到控制,还能够有效减轻其膝关节疼痛。

  • 标签: 关节镜手术 半月板损伤 补气活血方 膝关节肿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本院精神科所收治精神分裂疾病的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均40例。干预组实施齐拉西酮及利培酮联合疗法,常规组则为常规利培酮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的临床疗效指标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x2=4.251,P<0.05。结论对于接受患有开病症病患,实施齐拉西酮及利培酮联合疗法,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可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齐拉西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