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护士对未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CNS)的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未来CNS的认知情况。结果被调查的护士中,49.5%认为愿意成为某一专科的CNS,40.4%为一般,意愿不十分强烈。10.1%认为无所谓。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对未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的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成为未来的临床护理专家自信心不足,对能否实现临床护理专家表示怀疑。希望护理管理者,加大宣教的力度,加快培养专科护士,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及福利待遇。

  • 标签: 临床护理专家 影响因素 护士
  • 简介:对外感发热中的寒热往来与高热两种发热类型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进行辨析。寒热往来可见于伤寒、温热病和湿热病。在伤寒病中,其病变部位在足少阳胆,其病因是外感寒邪,病机是由于正虚寒邪侵袭少阳,导致枢机不利,治疗以和解少阳为法;在温热病中,归属于“高热”中讨论;在湿热病中,其病机是外感湿热,邪气郁阻于手、足少阳,导致三焦壅滞,胆气不疏,气机出入失常,治以分消走泄、清透少阳为法。高热可见于伤寒病与温热病。其病机是正邪相争激烈,功能亢奋。证候类型分为里热蒸腾和里热郁闭两种。里热蒸腾见高热大汗,治法为辛寒清气、泄热保津;里热郁闭见高热而无汗,治法为苦寒泄热、宣郁透邪。

  • 标签: 外感发热 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 高热 里热蒸腾 里热郁闭
  • 简介:本文就外感发热中的汗出热减,继而复热;日晡潮热;真寒假热3种发热类型进行辨析。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见于湿热病的中焦湿热证候,病机为湿热裹结,治法为清利湿热,利尿通阳;日晡潮热为阳明热盛,耗气伤津所致,见于阳明热结之证,病机为热盛伤津,燥屎热结,治法为攻下热结,通腑泄热;真寒假热表现为高热与四肢厥冷并见,其病机和治法与"高热"相同。

  • 标签: 汗出热减 继而复热 日晡潮热 真寒假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子宫肌瘤的护理中使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通过抽签的方法分为干预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15例,分别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以及常规护理应用于两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使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患者,其护理效果均比对照组高,将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显示为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可行性。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疗效对比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主要有腰部疼痛与下肢麻木,患者会感到痛苦不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过程中,大部分选择的是中医护理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显著,也不容易产生并发症。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带来的疼痛感。本篇文章主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腰椎间盘症治疗起到参考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护理模式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接诊的老年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相关因素,同时合理采取抗生素治疗。结果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主要有诊疗情况、身体素质、住院时间及年龄构成等,皆采取合理的抗生素药物处理后取得不错的效果,感染缓解或消失,仅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影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需加强重视,一旦发生感染后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抗生素处理。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 感染 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金匮要略》“……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提出“正气引邪论”的理论,详述此理论的内涵,并以面瘫后遗症为例阐述其在临床中的的应用。

  • 标签: 正气引邪论 面瘫 手法
  • 简介:摘要背景老年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采用保守治疗疗效普遍较差,主张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合并骨质疏松,复位及固定相当困难,且术后并发症多。内固定材料以及经皮微创技术的发展,逐渐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目的探讨应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proximalhumeralplate,LPHP)固定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应用MIPO(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MIPO)技术,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LPHP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43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18例,四部分骨折13例)。年龄56—89岁,平均69岁。术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结论术后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月(平均30.7月),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31例,可9例,差为3例,优良率72.1%。因此应用MIPPO技术植入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患者,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及血运破坏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MIPO技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制定预防对策。旨在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知识和临床应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以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防治中图分类号R5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39-02
  • 简介:外感咳嗽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虽属常见病,但经常见因治不得法而经久不愈者。刘源教授认为治疗外感咳嗽以宣肺为第一要义,麻黄是宣肺治咳的第一要药。他借鉴前人经验,自拟"治咳八味汤",多年来以此方加减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著,治疗哮病发作期亦有良好疗效。

  • 标签: 外感咳嗽 宣肺 治咳八味汤 哮病发作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针灸的方法对癌症患者的疼痛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48例癌症疼痛患者,采取中医穴位针灸的方法治疗患者的疼痛,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有1例(2.08%);部分缓解的有19例(39.58%);轻度缓解的有26例(54.17%);无缓解的有2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且在整个针灸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癌症疼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并具有安全、简便、费用低及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针灸 癌症 疼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意义评估。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的40例前庭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进行了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人数;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前后眩晕问卷自评表UCLA-QO评分以及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结果康复护理组满意人数、眩晕问卷自评表UCLA-QO评分以及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提高依从性,加速前庭功能恢复,缓解眩晕,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前庭功能障碍患者 康复护理 实施及意义评估
  • 简介:摘要消化内科的不合理用药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选取若干名具有明显消化道疾病指正并且在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依据其临床用药资料,针对造成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

  • 标签: 消化内科 不合理用药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