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在保护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交往训练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实施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对促进病情稳定、改善疾病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双相障碍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抑郁症患者采用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对其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细节优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抑郁症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调查患者的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调查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量表)进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强于护理前;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也强于护理前,而且较之护理组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优化护理模式更能够恢复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等综合状态,可以在后续工作中加以推广。

  • 标签: 细节优化护理模式 抑郁症 社会功能感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胃溃疡患者随机进行平分,对照组、观察组各为41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并将2组患者治疗效果、药物经济学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97.56%,Hp清除率分别为92.68%、95.12%,组间比较均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药物成本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对胃溃疡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时药物经济学价值更大。

  • 标签: 胃溃疡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药物经济学
  • 简介:高等院校经济弱势学生相比普通学生在心理上更易出现健康问题,诸如自卑、虚荣、嫉妒、对未来迷茫等。因此,高等院校教育从业者需要结合各方资源帮助经济弱势学生建立起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其中高等院校经济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即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难题之一。

  • 标签: 普通学生 高等院校 心理教育 传统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问题
  • 简介:探讨自尊在社会支持与高等职业院校新生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高等职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自尊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72名高等职业院校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训练。结果表明:1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社会支持与抑郁呈负相关(r=-0.261,P〈0.01)。2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自尊与抑郁呈负相关(r=-0.521,P〈0.01)。3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自尊是社会支持与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抑郁间的中介变量。

  • 标签: 高职新生 抑郁 社会支持 自尊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后的社会适应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应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测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后,本组患者的MRSS、SDS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改善和提升患者的社会适应功能,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康复护理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系统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方法。于入院、出院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的缺陷。结果出院时BPRS评分两组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NOSIE评分两组比较,试验组的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消极积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能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前传染病的社会流行性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地区常见传染病乙肝、结核等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比采取预防措施后传染病的发病率。结果本地区在实施预防控制前结核发病率为5.3%,乙肝发病率为4.1%。经过有效预防后结核发病率为3.0%,乙肝发病率为2.2%。经过预防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传染病的流行原因进行积极预防控制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 标签: 传染病 社会流行性 预防控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会支持和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初产妇分娩应对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产前干预,观察组用常规产前+社会支持+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分娩疼痛评分低、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临床干预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经社会支持及分娩自我效能增强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分娩应对能力。

  • 标签: 社会支持 分娩自我效能 分娩应对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03月至2017年12月,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日间照料护理(50例);并对100例患者的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PANSS评分、BPRS评分、SDSS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P值<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日间照料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且还能提高社会功能及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社区 日间照料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情影响,评价心理与社会干预必要性。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社会干预。结果6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BPRS、SDSS、ADL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AS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擅自停药,对照组出现1例复发、3例攻击行为、3例停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有助于稳定病情,增进康复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病房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2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式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RBANS、社会功能评分组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可加强患者执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认知功能,并且社会认知功能较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 RBANS 社会认知功能 家庭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纳入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网络且病情稳定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共12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技能训练程式结合家庭干预进行干预,对照组正常接受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时、6月末结束时及12月末时随访,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中国版(PSP-CHN)评定社会功能,采用正确服药天数评估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末和12月末,两组社会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复发情况6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可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远期康复及回归社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技能训练 家庭干预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QOLI-74和SSFP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GQOLI-74和SSFPI评分较护理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QOLI-74和SSFPI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增加,P<0.05,且比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舒适护理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 标签: 舒适护理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 简介: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广州市10所高校的1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①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②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网络成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川省遂宁地区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发生现况及相关社会因素,为PS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在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状况,采用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支持量表调查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结果36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中检出PSD130例,PSD患病率为35.81%;其中,轻度抑郁78例,检出率为21.49%,中度抑郁40例,检出率为11.02%,重度抑郁12例,检出率为3.31%。老年PSD患者和脑卒中非抑郁患者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家庭关系、健康状况、睡眠质量、脑卒中后社会支持得分在PSD患者与脑卒中非抑郁患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老年脑卒中患者学历越高、个人平均月收入越高、家庭关系越差、健康状况越差、睡眠质量越低、社会支持程度越低,发生PSD的风险越高。结论四川省遂宁地区老年PSD患病率较高,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程度等社会因素对老年PSD的发生存在影响。

  • 标签: 老年 脑卒中后抑郁 患病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治疗同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运用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5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施以药品实施治疗,试验组29例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加用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实施治疗,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成效等。结果比较表明,试验组治疗以后的HAMD评分与治疗成效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同认知行为疗法协同心理社会扶持运用于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具备明显的成效,值得推行及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 药物治疗 抑郁症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张兴贵的《中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叶悦妹、戴晓阳的《社会支持量表》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234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施测。通过研究此地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来比较两种文化对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当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青少年 生活满意度 社会支持 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