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状况。方法:共计90例患者,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差异性,分成A、B、C组。其中A组为单纯放疗患者5例,B组为单纯化疗患者28例,D组为放化疗联合治疗57例。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同时分析患者生存及预后。结果:C组近期CR率高于A组、B组(2=4.078,P=0.043)。90例患者,5年OS66.67%(60/90),5年DFS45.56%(41/90);而且C组5年OS率、5年DFS率高于A、B组(P

  • 标签: 鼻腔 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这,并对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病理特征:镜下见纤维、脂肪、肌肉组织内有单一一致的小、圆、蓝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中等偏小,核圆、卵圆,染色质细腻,未见明显核仁,胞浆少;核分裂相多见伴随灶性坏死,血管内见癌栓,侵犯颌下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Ki-67(>90%+)、CK.Pan(核旁点状+)、CK20 (核旁点状+)、Syn (+)、CD99 (弥漫+)、Bcl2(弥漫+),部分表达CgA,TTF-1个别细胞表达,均不表达CD56、CD45、Desmin、S100、Vimentin。结论:Merkel细胞癌为一种罕见但侵袭性很强的皮肤神经内分泌肿瘤,目前没有明确治疗手段,预后很差,需与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淋巴瘤、Ewing/PNET、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等其他小圆蓝细胞恶性肿瘤鉴别。

  • 标签: Merkel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PLT)以及白蛋白(ALB)对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纳入的200例创伤患者,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表(ISS)进行分组,ISS≤16为轻伤组,患者100例;ISS>16为重伤组,患者100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患者NLR、PLT及ALB数值的不同。结果 根据对患者血常规化验后得知,重伤组患者NLR大于轻伤组(P<0.05),PLT与ALB小于轻伤组(P<0.05)。结论 采用NLR、PLT及ALB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预测,结果有效。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 白蛋白 损伤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 尿路感染中 应用 尿白细胞、细菌及亚硝酸盐 检测的临床诊断效果 。 方法 : 将 90 份患者中段尿标本做定量细菌培养,并采用 UF-1000i 尿沉渣分析仪和 AX-4030 尿干化学分仪进行常规检测,记录亚硝酸盐( NIT )结果 、 白细胞( WBC )计数 、 细菌( BAC )计数,将上述结果同尿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 结果 : NIT 定性试验的灵敏度为 38.1% ,特异度为 97.5% ,阳性预测值为 92.25 % ,阴性预测值为 64.25 % ,准确度为 70.21 % 。 WBC 计数和 BAC 计数试验的灵敏度 、 特异度 、 阳性预测值 、 阴性预测值 、 准确度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采用艾迪注射液于DP方案联合治疗后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诊罹患非小细胞肺癌病患,对共108例病患按照随机原则予以分组,纳入54例病患采用DP方案予以治疗为对照组与纳入54例病患采用DP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所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5.56%低于对照组所得结果20.37%(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所得结果具有更高的水平(P

  • 标签: 艾迪注射液 DP方案非小细胞肺癌 有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半枝莲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总结半枝莲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半枝莲诱导肿瘤凋亡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 标签: 半枝莲 细胞凋亡 抗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蒙药山沉香体外抗H2O2致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H9c2细胞上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确定山沉香的最大安全浓度;以H2O2致H9c2细胞氧化损伤为模型,观察山沉香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山沉香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山沉香在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是4mg/mL,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出现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安全浓度下,山沉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H2O2致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MDA、LDH的水平,增加SOD的活性。结论:蒙药山沉香可通过抗氧化以发挥保护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 标签: 蒙药 山沉香 心肌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好发于非哺乳期妇女,在生活中较为少见,但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发病症状等方面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常在就诊中与其他乳腺疾病相混淆,进而误诊,漏诊。从而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上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造成日常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本文就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从中西医的角度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中的效果,为未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观察组(60例;接受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以及细胞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热、发热非溶血反应、转移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细胞免疫功能(T4、T4/T8、RBC-C3bR花环率、NK细胞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去除白细胞成分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免疫性,降低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去白细胞输血 悬浮红细胞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作用,并分析影像资料。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5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在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并对所选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分析影像资料,并比较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确诊的42例患者中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单纯导管扩张型、脓肿型人数分别为4人、14人、13人及11人;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诊断准确率较低,为84.00%,对应数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本次实验所选5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确诊人数为42人,病灶处于上象限、乳晕区域的人数分别为6人及36人。且确诊患者均为单侧病变,病灶最小为3×8毫米,最大为11×20毫米。42例患者中表现出腋窝淋巴结肿大、不规则低回声、囊实性团块、条管状病灶的人数分别为4人、15人、11人及12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中,收缩期及舒张末期流速分别为每秒6厘米至54厘米、每秒1厘米至18厘米,0.26至0.81为阻力指数,均存在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价值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诊断和鉴别乳腺疾病提供便利。

  • 标签: 超声诊断 浆细胞性乳腺炎 病理诊断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 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的非细菌性的炎症,不仅发病率高,且治疗难度大。其主要是由乳腺导管分泌物淤滞、导管扩张引起,外显症状为肿块、乳头有粉刺样溢液,疾病发展过程中往往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好发于中老年非哺乳期妇女。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主要以乳痛,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脓肿,乳瘘等为主要症状,应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相鉴别。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手术为主,中医可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搜集、分析、概括, 对PCM的中西医诊断治疗现状予以总结。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PCM 中西医结合 外科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及药学 。方法: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患者 9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47 例,观察组 47 例。两组都接受了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克肟进行了抗感染的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了头孢克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FEV1 、 PEF )水平变化情况 , 对 两 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 FEV1 、 PEF 水平不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治疗后观察组 FEV1 、 PEF 水平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要明显高出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提高了,对于患者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可以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头孢类药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共计94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7,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联合组(n=47,对照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患者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可在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测脐血调节性T细胞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出生时检测早产儿脐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根据早产儿出院时是否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分为2组,对比分析BPD组和非BPD组患儿脐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以及不同程度BPD间的差异。结果 BPD组早产儿脐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非BPD组,BPD组早产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非BPD组,械通气和吸氧时间明显长于非BPD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脐血调节性T细胞,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在妊娠妇女地中海贫血的检测中具有的应用价值与筛查意义进行评估。方法:首先对早孕期门诊患者进行血细胞及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对地贫表型阳性患者再进行相应的中国常见地贫基因检测。结果:本次研究中对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33例早孕期妇女进行血细胞分析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筛查出地贫表型阳性262例,最后检出112例患者携带地贫常见的突变基因类型。在地贫筛查表型阳性患者中,地贫基因携带者占42.7%(112/262),其中α地贫携带率25.9%(68/262),β地贫携带率16%(42/262),α+β复合型0.7%(2/262)。结论:血细胞分析联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在妊娠妇女的地贫筛查中具有积极意义,其与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细胞 电泳检测 血红蛋白 妊娠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筛查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92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比较TCT检查、HPV基因分型检测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TCT结果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感染率升高(P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SDPL1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预测SPDL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PIA2.0、HPA、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PDL1表达对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GeneMANIA数据库探讨SPDL1在HCC发生中的可能机制。结果:SDPL1 mRNA在H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53突变型HCC中SPDL1mRNA表达在较未突变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DL1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PPI分析显示NEK9、KNTC1、ZW10、UBXN1、YLPM1等蛋白与SPDL1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KIF18A、LMNB1、BUB1B、TTK和SGOL2等蛋白在HCC中与SPDL1共表达,这些蛋白能够促进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定位、DNA复制、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重组等,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结论:在HCC中,高表达的SPDL1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的染色体不稳定,促进HCC的发生及发展,并成为判断HCC患者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