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蒙药草乌炮制方法,并进行实验对其有效性、安全性分析。方法:以酯型生物碱及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情况作为参照标准,设计实验对比分析蒙药草乌炮制品的优劣,并选取蒙药草乌最佳炮制方法。结果:烘干时间及切片厚度均未对总生物碱含量产生明显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烘干温度能显著降低酯型生物碱含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草乌在清水浸润至内无干心后,作2—4mm切片,在100℃烘干温度下烘制4h是蒙药草乌最佳炮制方法。可有效维持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酯型生物碱含量及毒性成分,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蒙药草乌 炮制 酯型生物碱 总生物碱
  • 简介:摘要:目的:观探补阳还五汤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入组76个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例,参照“双色球自由抽取法”的相关内容,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取阿司匹林肠溶片应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并加补阳还五汤,对比两个组别的临床有效率、影像学及实验室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脂指标改善幅度比对照组高,治疗后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慢(P<0.05)。 结论:针对罹患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在取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基础上建议增加补阳还五汤,以便更好提升临床有效率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慢性脑供血不足 有效率
  • 简介: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阿魏酸、芍药苷、红花黄色素、川芎嗪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β1-40对大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活性的影响;并检测补阳还五汤中各有效成分对AD大鼠模型BMVEC增殖的影响。结果补阳还五汤的有效成分对AD模型有作用,各剂量黄芪甲苷、阿魏酸、芍药苷、红花黄色素、川芎嗪均可降低AD模型BMVEC增殖率(P〈0.05),且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黄芪甲苷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补阳还五汤的有效成分可显著抑制AD模型BMVEC增殖,为补阳还五汤对AD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症 补阳还五汤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异佛斯柯林在鞘蕊苏药材的根、根茎、茎、叶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抗氧化能力。方法取适量鞘蕊苏药材,将其分为根、根茎、茎、叶和花等不同药材部位,采用HPLC-ELSD法测定各部位中异佛斯可林的含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O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与Fe2+螯合能力。结果鞘蕊苏药材中异佛斯可林主要存在于根和根茎中,茎中有少量分布,叶和花中不含异佛斯柯林。根、根茎和茎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但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异佛斯柯林在鞘蕊苏药材中各部位含量高低及抗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的顺序为:根>根茎>茎。本研究对鞘蕊苏规范化种植、产品生产工艺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鞘蕊苏 异佛斯可林 HPLC-ELSD 抗氧化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在门诊分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有效性。方法:研究样本均为院内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录的门诊病人,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组,实验组以护患沟通技巧开展门诊分诊护理工作,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护理效果指标汇总。结果:实验组门诊护患纠纷、家属投诉指标较少,检查等待时间、挂号等待时间指标对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估分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较好,进一步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提升了门诊就诊效率,缩短了检查、挂号等待时间,稳定了病人和家属的情绪。

  • 标签: 门诊分诊护理 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