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肇恒伟

沈阳市辽中中医院针灸科沈阳辽中1102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筛选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以来收治的12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策略方法选用不同,等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康复功能训练支持治疗,给予观察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运动功能整体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0.00%(42/60),不良反应6.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18/60),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功能改善水平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并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和有效性效果明显,并可整体提升患者治疗优良率,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针灸;康复功能训练;有效性;安全性

此次研究以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针灸疗效为课题论证对象,具体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基础素材

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筛选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以来收治的12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策略方法选用不同,等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患者38例,女患者22例,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4.14±2.03)岁;观察组:男患者39例,女患者21例,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4.25±2.01)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统计学对比意义在年龄和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上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和排除标准

2012(参照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依据中医望闻问切问诊程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确诊。

1.3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康复功能训练支持治疗,给予观察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运动功能整体改善效果。

康复功能训练支持治疗是对患者主要累及表情肌进行肌运动功能恢复训练,具体包括对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根据患者基础状况进行每日2~3次训练,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

1.4统计处理

应用数据图形处理软件——Excel和GraphPadPrism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以P<0.05时作为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情况

观察组优良率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0.00%(42/60),不良反应6.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18/60),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功能改善水平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所示:

3.讨论

面神经麻痹中医谓之“面神经麻痹”,“歪嘴巴”、“吊线风”,对治疗期患者实施营养神经类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对恢复期患者给予功能性训练治疗。从副作用来讲,治疗期对症支持治疗中,一旦忽视患者耐受度和对病症的基本了解,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引发不良反应。中医针灸治疗作为特色化治疗方针,对患者疾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究中,具备正面的引导价值。

文献资料进一步作证,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便于操作[2]。治疗组(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Portmann评分,H-B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独针灸)(P<0.05),Ⅲ级、Ⅳ~Ⅵ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面神经功能训练结合针灸综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促进局部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本病的总有效率为95%左右。指导患者面向镜子,先进行手法按摩,按摩手法以摩擦为主,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每次按摩10分钟;然后进行肌肉功能训练,对患者的整体恢复极为有利。针灸、理疗、按摩、功能训练及高压氧等综合疗法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促使局部炎症水肿的及时消退,恢复神经机能,防止瘫痪肌的过度牵引。除药物治疗外,康复治疗疗效肯定,在针灸临床能起到祛瘀生新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优良率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0.00%(42/60),不良反应6.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18/60),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功能改善水平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机理来看,对患者面部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也是适合患者且耐受度较高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并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和有效性效果明显,并可整体提升患者治疗优良率,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童兵.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85-86

[2]谢辉,刘兆平,张文彩等.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61-3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