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失眠是困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常见疾病,尤其是老年慢性失眠,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研究显示,慢性失眠的发病率较高而治疗率确很低,其中老年女性慢性失眠患病率高于老年男性,这些与既往国内外关于老年慢性失眠发病率的调查相符,本文基于老年慢性失眠相关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展开论述。

  • 标签: 老年慢性失眠 相关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手术患者256例,根据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单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手术时间、手术体位、麻醉类型、患者年龄及患者体质指数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术中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术中发生压疮的风险,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术中压疮 手术体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神经外科护理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400例患者,探究患者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针对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分析后得出,选定的 400例患者中,出现护理不良事件 9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25%,主要诱发因素为意外拔管、压疮、误吸和烫伤。结论 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出现护理危险因素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意外拔管、跌倒、坠床、误吸和烫伤等方面,针对于此,需要在护理工作开展中,科学防范,针对护理人员培训,完善相关护理技能指导,从而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可以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出现。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分析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室护士常见的危害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的关键。

  • 标签: 《》职业危险因素 手术室护士 自身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我院重点科室住院患者2127例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发现医院感染数138例,综合ICU科的发生率最高。不同年龄组、是否使用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血液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放疗、化疗等都与医院感染有关(经X2检验P<0.05)。结论尽量减少医护人员的侵袭性操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医院感染 相关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合并有骨质疏松的农村老年患者653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患病具体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女性患病率为70.2%,明显比男性的29.8%高,70岁以上患病率即明显增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增长、钙摄入量不足、不健康生活方式、治疗状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结论农村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降低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服务,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农村 老年人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以我院 12名血液透析室护士为研究对象,总结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暴露比例,并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护对策讨论。结果:统计职业危险因素发现共发生 98次职业暴露,生物因素中锐器伤共出现 12次,医疗废物泄漏 10次;化学因素中各类消毒剂引起的咳嗽、咽部不适和过敏反应共出现 26次,高浓度消毒液灼伤 1次;物理因素中的血压升高、肌肉疼痛、头痛症状共出现 8次;心理因素中的职业倦怠、失眠、焦虑共出现 41次。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护士的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防护,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尽量减少职业暴露,最大限度的保证自身安全。

  • 标签: 血液透析室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在医疗科技不停进步和发展形势下,医学领域不断呈现全新的化学药物,护理者经常在各种职业危险要素中暴露,特别是传染科的护理工作者,其职业危险要素囊括了生物性、物理性以及社会心理要素,一般于护理工作前、中、后发生,职业危险因素的呈现和护理者操作过程中的护理技术低下、不规范操作有一定联系,为此该科室必须要完善护理安全防护机制,强化护士隔离消毒理念,增强其内心承受力,以此大大减小职业危险因素发生。

  • 标签: 传染科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随时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危险,尤其是在进行抽血拔针、手术缝合等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锐器伤,其中检验人员、外科医生以及护士是职业暴露高发人群。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需要从教育培训、流程规范、预防措施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尽可能保护医务人员,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相关危险因素出发,分析如何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如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时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那些从事特殊工作的工作人员,其面临的危险程度更高。我们都知道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都是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的,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时,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他们在工作时很容易受到职业的伤害。本文主要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简要分析,随后提出相对应的有效防护措施,希望能为护士在护理工作时提供一些安全方面的保障。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以我院2020年4月 -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多发伤患者为例,观察记录并汇总患者具体急救抢救情况,分析急诊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经研究分析发现:多发伤患者就诊时间晚、损伤部位数多、体温过低、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评分高,其死亡率越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诊多发伤患者 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15例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低体温的病例,分析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13.91%(16/11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术中输血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低体温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平均动脉压、腹腔灌洗液量与全麻老年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 = 3.385,95% CI (1.092,10.492)]和身体质量指数< 0.05。结论:老年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与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和术中输液量有关。

  • 标签: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术中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0例)临床基本资料,分析患者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之后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并设为常规组,另一组接受针对性护理管理并设为研究组,每组各35例患者,之后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证实,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与糖尿病、 梗死面积及溶栓治疗等,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各组生活质量对比,研究组的相关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包含年龄、高血压与糖尿病、 梗死面积及溶栓治疗等,只有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进行干预,才能够有效做到预防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0例急性肺栓塞者(观察组)、62例健康体检者(62例),分析观察组的临床特征及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肺栓塞的典型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多因素分析表明肥胖、合并静脉曲张及血清Hcy水平为急性肺栓塞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肺栓塞存在一些典型的症状,根据这一特征可辅助对病变的早期检出,住院的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风险包括肥胖、静脉曲张及高Hcy水平,需加强防范。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