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健康和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加之许多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不易发现性和病情不稳定性、内部易感染性等多种复杂特点,给医生的诊断和患者的康复都带来了极大困扰。为了造福更多患者,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院消化内科必须要尽快提高专业水平,增强护理水平。本文就目前我国医院消化内科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 标签: 护理风险 职业安全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糖尿病、TLA史为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除肢体瘫痪外,痴呆、假性球麻痹、尿失禁、意识障碍多见。结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切功能恢复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是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以下方面的内容。方法通过对23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调查,进而对其101例存在着合并心衰人员(作为观察组)以及没有合并心衰的13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采取Logistic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达标、合并感染以及吸烟对高血压合并心衰等存在着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进行积极的控制,使其血压的达标率进行增高,与此同时也需要控制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对其所带来的影响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合并心衰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我院重点科室住院患者2127例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发现医院感染数138例,综合ICU科的发生率最高。不同年龄组、是否使用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血液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放疗、化疗等都与医院感染有关(经X2检验P<0.05)。结论尽量减少医护人员的侵袭性操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医院感染 相关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造成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医源性感染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途径以及疾病类型,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0例感染患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其医源性感染的患者构成比、感染状况、感染途径及感染种类等基本情况进行记录研究,并对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制定控制及预防医院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有效临床政策。结果患者分布分析发现,感染发生率为2.52%,其中31例为患者感染,占62.00%;10例为检验科人员感染,占20.00%;6例为其他科室人员感染,占12.00%;3例为保洁员感染,占6.00%;对感染途径分析,15例为血液感染,占30.00%;23例为体液及粪便感染,占46.00%;3例为化学试剂感染,占6.00%;9例为其他感染,占18.00%;对感染类型分析,15例为甲型肝炎感染,占30.00%;3例为乙型肝炎感染,占6.00%;18例为丙型肝炎感染,占36.00%;7例为戊型肝炎感染,占14.00%;5例为梅毒感染,占10.00%2例为结合病感染,占4.00%。结论加强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及控制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妇分娩过程中易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为分娩时母子安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将2013年至2014年在我科接生的2000例孕产妇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1000例和对照组1000例,观察孕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1000例孕产妇生产过中700例存在危险因素,其中200例与心理状况不佳有关,150例与年龄有关,50例与体型有关,150例与基础疾病有关,70例与胎儿过大有关,50例与未及时选择分娩方式有关,30例与孕妇对分娩知识缺乏有关。结论孕产妇分娩是关系到母子安全的问题,产前对分娩因素进行评估,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对保证母子安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孕产妇分娩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病情存在的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分析心血管危害程度分层最终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了入院医治的160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依据对他们的心血管危险性,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危险性比例。结果在160个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里面,治疗前很高危组15例(9.4%)、高危组中有64例(40.0%)、中危组有69例(43.1%)、而剩下的患者组成低危组,共有12例患者(7.5%)。在治疗完成以后划分成为很高危组患者有6例(3.8%),高危组的患者有16例(10.0%)、而中危组中的患者组成则增加至100名,比例为62.5%、低危组患者上升至38名,比例为23.7%,在所有患者的治疗前后,高危组患者所占总体比例大幅度降低,治疗前后产生显著性的差异(P值小于0.05);而中危组与低危组患者所占总体患者的比例则有了显著的的上升状态,治疗前后也产生了显著性的差异(P值小于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可以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的方法进行指导治疗。

  • 标签: 高血压,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5例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初次诊断孕周将所有孕妇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凝血功能、24h尿蛋白以及谷丙转氨酶等临床数据,对两组中不同转归孕妇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对比数据显示,转归不良的发生率方面,A,B两组分别为60.6%(40/66)和18.2%(18/99),由此可以看出,A组不良发生率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4h尿蛋白定量、血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的指标中,A组明显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钙值低于B组,P<0.01;A组在夜间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峰值舒张压、峰值平均动脉压及峰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