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行胸腰脊柱前路手术的96例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合理防治措施。结果12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腹膜后乳糜液漏患者2例,2例患者为切口疝并发症,2例气胸,4例深静脉血栓栓塞,2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经针对性治疗之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临床开展胸腰脊柱前路手术需严密关注其并发症情况,积极做好预防性措施,避免预后效果受到影响。

  • 标签: 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患者行急诊PCI术后1h和术前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ECG),测量并比较急诊PCI前后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抬高幅度。按抬高的ST下降幅度分为A组,ST下降≥50%;B组,ST下降<50%。分析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与ST下降之间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未见明显差异;在糖尿病、梗死前心绞痛、梗死部位、Killips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发病至急诊时间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在急诊至球囊开通时间以及梗死血管直径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恢复程度与糖尿病、梗死前心绞痛、梗死部位、Killips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发病至急诊时间等有关,它们可能是影响ST恢复的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 ST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节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退变与腰椎退变自然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科37例行腰椎后路固定椎间融合术和48例行保守治疗的多节腰椎退变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研究,定期行MRI检查,并以ODI及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之间椎间盘退变有无差别,评估临床疗效与ASD相关性探讨ASD与自然病程的关系。结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但手术组ASD致椎间盘退变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且与手术存在相关性。结论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腰椎融合后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等变化不可避免导致了ASD的进展,且这种变化较自然病程更为明显,对于存在多节腰椎退变患者,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骨质疏松等,同时慎重考虑融合方式及内固定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决定相应的手术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0~2012年间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的37例患者及48例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多节段腰椎退变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固定融合术 自然病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析胸腰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急诊分级护理。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并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胸腰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经过及时的分级护理后无死亡例数的发生,并且没有发生并发症和因护理不当诱发的神经损伤等。结论对胸腰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及时的分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 分级护理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接诊的患慢性肾衰竭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和研究组(n=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正常饮食,研究组30例患者则采用低蛋白饮食方案,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UN与Scr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UN与Scr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低蛋白饮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胸腰脊柱爆裂性骨折通常会造成神经损伤和脊椎后突畸形。现代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前路手术、后路短节固定融合术、后路长节固定融合术、后路短节固定非融合手术以及微创手术。然而,在选择胸腰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时,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精确的分型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生物力学原理,鉴于患者固定节后邻近节退变的发生,非融合术和微创手术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 手术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 CT技术诊断肺隔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隔离症患者 50例,且类型均为肺叶内型,分别给予 X线平面检查设为对照组 ,多层螺旋 CT检查设为观察组,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诊断准确几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 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诊断时选择多层螺旋 CT,获得图像的分辨率更高,可清晰显示出异常病变组织边缘、肿块、周围组织等关系,可将诊断基础明确。结论:以多层螺旋 CT对肺隔离症实施诊断,可使诊断准确几率提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肺段隔离症 多层螺旋 CT技术 临床价值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腰椎单椎体骨折中应用单节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病人23例,均应用单节固定方法,骨折椎体上或下有一侧终板及邻近骨质完整,双侧椎弓根完整。结果术后随访3~15月,所有患者压缩椎体的前缘高度完全恢复;所有前脱位及侧方移位患者完全得到纠正。随访一年无螺钉断裂、拔出。结论单节固定对于骨质密度好的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固定节少,创伤小,效果好。

  • 标签: 单节段固定 单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总结119例住院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的ST改变可将全部患者分为ST抬高组和ST压低组。比较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率和血管病变受累支数比率。结果119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中ST抬高者7例,ST压低者112例。ST抬高组的单支、双支血管病变支数比率与ST压低组无显著性差异,而ST抬高组的三支病变受累支数比率显著高于ST压低组(71.4%VS9.8%,P=0.001)。结论临床需高度重视平板运动试验中引发的ST抬高的患者,警惕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ST 段抬高 ST 段压低 冠状动脉造影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麻醉期间生命体征控制影响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单纯使用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基础上使用胸硬膜外阻滞,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麻醉方法及各时间血压、心率的控制情况及麻醉后的血液动力学指标SI以及血浆CRP、IL-6变化。结果麻醉开始之前两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之后及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压心率低,手术牵拉脏器、组织时血压、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SI以及血浆CRP、IL-6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全麻复合胸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增加麻醉的安全性,较好的控制血压和心率,改善心肌缺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冠心病 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52例急性心肌梗塞前壁和下壁S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探讨体表心电图ST改变与梗塞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5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做冠状动脉造影或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结果下壁及前壁ST同时抬高20例,主要冠脉所见为前降支远病变,梗塞面积小,危险分层低;前壁ST抬高伴下壁ST下移16例,冠脉造影多为前降支近病变,梗塞面积大,危险分层高;下壁ST抬高伴前壁ST下移13例,冠脉造影多为双支病变,梗塞面积大,危险分层高;前壁和下壁ST同时下移3例,冠脉多为多支病变,梗塞面积大,危险分层高。结论本研究通过体表心电图判断梗塞相关血管的部位及梗塞面积,预测危险性和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 标签: 急性心梗 ST段改变 相关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胸脊柱脊髓损伤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5例腰胸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探查脊髓神经加椎板减压手术治疗。分析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恢复期间钉棒均无松动,治疗优良率为93.85%。结论腰胸脊柱脊髓损伤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腰胸段脊柱脊髓损伤 后路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1例异位恶性胰岛细胞瘤术后不愿化疗的老龄患者,以中医药诊治13年的过程,发现并体会到中医药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延长带瘤存活期有一定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6例脊柱胸腰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回顾我院最近收治的26例脊柱胸腰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患者,探讨该类疾病合并的治疗方式。结果26例患者治疗情况如下,胸外伤患者治愈25例,1例脊柱胸腰骨折截瘫合并重症胸外伤患者治疗无效死亡;骨折截瘫痊愈为5例,效果有所改善为7例,剩余13例(包括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效果不明显。结论及时、正确的处理、治疗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有直接影响。

  • 标签: 脊柱胸腰段 骨折截瘫 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某县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28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产妇按照入院的前后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患者。观察组使用的是产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适度、自然分娩率、分娩方式、疼痛和产程时间的比较,对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产前选择了自然分娩的产妇占了86.4%,选择了自然分娩方式的产妇占了90.63%,对照组在产前选择自然分娩方式的产妇占了31.25%,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占了33.0%,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在观察组中,自然分娩方式和自然分娩的比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和疼痛程度均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的概率,在进行自然分娩的过程中,产妇会更加的有信心。

  • 标签: 产科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