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眼科收治的100例严重眼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仅接受基础护理)和优质护理组(接受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每组各5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不具有可比性;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严重眼外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大大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严重眼外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分管的居民中挑选出慢性病患者,并与之签约,提供连续的健康服务,提高了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的依从性,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效能,并解决了家庭医生签约难的问题。分析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2016年签约的1422名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在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分管的慢性病患者中,选取血压、血糖、血脂及体检资料完整的精细化管理的慢性病患者,调查对象1422人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女性769人,男性653人。结果患者在签约家庭医生后,相应的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数等指标恢复均优于签约前,对比P<0.05,自我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签约前,对比P<0.05。结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医生宣传,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家庭医生的签约,促使家庭医生的建设和完善,对家庭医生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约束,最大程度的促进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

  • 标签: 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慢性病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医德是临床工作人员做好工作的必备素质,临床工作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而良好医德行为的养成正是由医学生转为医生的重要环节。高校医德教育对学生实际工作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前,学生的功利主义学习观较强,学习方式偏向极端化,使医德教育发展受到阻碍。本次对300名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行为开展调查,以总结医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 标签: 功利主义 医德教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庆地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济负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已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68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济负担水平进行问卷调查。连续变量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结果大庆地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影响经济负担总费用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认知功能(P<0.01)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较重的经济负担,采取措施提高大庆地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可有效降低其经济负担。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经济负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影响。方法收取2015年9月直至2017年4月我院30例手术室护理人员,并将手术室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将两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9.21±1.29)、护理操作评分(90.15±1.2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关系融洽度评分(85.25±2.47)分、护患关系融洽度评分(89.27±2.01)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不仅能提高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还能促进护患关系融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手术室整体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7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62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3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甲组加用手术室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甲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3.23%)少于乙组患者(19.3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26,P=0.045)。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1.32±2.54)分高于乙组患者(83.54±3.41)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87,P=0.000)。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中,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的风险。

  • 标签: 骨科 手术 手术室护理配合 切口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M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9个区县抽样调查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现场调查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中调查对象为城市居民的M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城市居民2500人,平均年龄(55.59±14.18)岁,女性占62.24%。MS粗患病率为21.24%,标化患病率为14.5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1)、饮酒者中过去12个月有有害饮酒史(OR=2.20)、食用油摄入过多(OR=2.13)是M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城市居民MS患病率高,应针对有害饮酒和过多摄入食用油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标签: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慢性病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意见。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观察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置管及拔管的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患者100例,置管137例次,总置管时间1272.5d,非计划性拔管8例次,6例次为尿管、胃管等低危导管;6例次为自行拔管,其中5例次是有约束自行拔管。结论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患者更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加强对细节的管理和对重症患者的防护。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03.01日至2017.10.01日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并且需要留置导尿管的20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各10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将两组的舒适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舒适度为97.00%,对照组为53.00%,明显是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更高(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腹部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的舒适程度。

  • 标签: 护理 腹部手术 导尿管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5月起到2017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9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加快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护理干预分析主要是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选取了144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对比。将1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高血压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值得在社区护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3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疼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减轻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普及应用。

  • 标签: 腰椎压缩性骨折 舒适护理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近期(2016年3月-2017年3月)以下肢静脉曲张为诊断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的39例患者称为对照组,针对性护理干预称为干预组。将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SAS、SDS评分对照解析。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减轻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下肢静脉曲张 下床活动时间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产后出血以及产妇满意度方面,温馨助产护理干预所能发挥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我院产房2016年1月至2016年2月所入院的74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组采用随机法,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71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温馨助产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产后出血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根据观察与研究显示,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在接受助产护理后,不管是在产后出血还是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研究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可知,产妇在生产前后阶段,给予产妇温馨助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有助于产妇生产,并减少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温馨助产护理 产后出血 产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中小学饮食与活动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方法根据《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提出的要求,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结果根据了解结果可知,有72%的学生体重正常,而18%的学生有营养不良现象,还有10%的超重,30%的几乎每天锻炼,80%的每天都坚持吃早点,75%的睡眠不足,最关键的是有6%的学生体重严重超重。因此了解到学生营养不良是由于不爱锻炼、不愿上体育课等导致的,并且学校开展体育课却没有重视体育课的作用,进而让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关键的还是学校总是挤占体育课,且学生睡眠也不足等等的因素都给学生的健康造成了影响。结论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体育课的锻炼、科学的营养搭配等等都有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 标签: 营养状态 饮食 活动行为 中小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536例肺癌患者给予铂类为主的化疗,大部分接受4~6个疗程,个别接受6个以上疗程。结果全组肺癌患者共536例,其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23例,感染发生率为22.9%。且症状不典型。X线特征为小片状或大片浸润样阴影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结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且与化疗次数相关联,故在肺癌化疗期间应及早加强免疫支持治疗。

  • 标签: 肺癌 化学疗法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针对早期肝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研究其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与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肝癌患者64例,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于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常规组的前提下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与疼痛情况。结果:综合组的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比常规组短(P<0.05),术后6h、24h以及48h的疼痛评分也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针对早期肝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也可以减弱患者的疼痛程度。

  • 标签: 早期肝癌 综合护理干预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喉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并观察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从我院病案管理系统中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喉炎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以所用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29例)行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n=29例)行布地奈德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免疫指标水平变化。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药物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地塞米松,布地奈德在儿童急性喉炎治疗中效果更佳,其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急性喉炎 布地奈德 地塞米松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控制的影响因素,为相应的干预方案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分为存在斑块的观察组(n=104)以及无斑块的对照组(n=112),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对以上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显著性影响因素。结果高龄、男性、长病程、HbA1c升高、LDL-C升高、CRP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是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群体,随着病程延长,风险性随之增加,HbA1c、LDL-C及CRP升高是斑块发生发展的危险信号,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对待以上风险因素,是实现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