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论述山区县级图书馆现状与服务创新的内涵,提出服务创新的模式,并对新兴县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进行分析,指出在服务创新时要注重营造创新服务文化,以读者为心,进行权威服务、重视版权保护等。

  • 标签: 山区县级 图书馆 服务创新
  • 简介:特征研究在任何一门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位置.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例,我们研究文学,首先要探讨文学有什么特征;我们研究民俗,首先要弄清民俗有什么特点;我们研究宗教,则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宗教,另外,还要就与其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概念、内涵的特征加以阐释或描述.总之,特征研究在任何一门科学研究中都很重要,一门学科在理论建设上的突破,往往是在特征研究方面有了新的发现.尽管有时候我们不能就某些事物或现象的特征给一个最终的结论,但我们却不会从它的旁边绕过,而是往往就此类问题永远地纠缠或追问下去,或许永无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们却永远在不懈的寻求中.

  • 标签: 文学理论建设 特征研究 民间 人文社会科学 科学研究 首先
  • 简介:改火说和子推说是目前学术界关于寒食起源的两大观点,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古人对寒食起源不同解释的延续。两汉魏晋南北朝,子推说是寒食起源的唯一阐释;隋唐时代出现了改火禁火说并很快占据主流地位,玄宗时以国家意志固定下来,成为后世关于寒食起源的定论。寒食起源的诠释之所以在隋唐时期发生改变,是寒食节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唐王朝为加强统治,而为其注入新因素的结果。寒食节的重新诠释,成为皇权宣示统治合法性、借儒家思想来整合民间社会的一种方式。

  • 标签: 寒食节 介子推 改火 禁火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作为承载着我国特有民俗的传统建筑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迁。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的祠堂,由于村民宗族意识淡化,政府侧重于经济发展,媒体关注度薄弱导致祠堂修复资金缺乏,祠堂功能日渐弱化,使其保存现状堪忧。为更好的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祠堂保护的关系,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应该掌握现存祠堂状况,增强祠堂保护意识,完善祠堂管理,创新祠堂存在形式。

  • 标签: 新韶镇 祠堂 新型城镇化 保护
  • 简介: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语境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民俗学的主导性研究范式。本文以三个社区的神话传统的田野研究为基础,对语境的效度与限度进行了细致考察,发现语境在形塑神话文本、规定神话讲述场合、确立讲述人与听众的构成及其规模、决定神话的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语境对神话传统的影响具有一定限度:神话的核心母题及其母题链的组合、类型和基本内容,往往呈现出强大的稳定性。就此而言,语境视角未能深入触及口头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根本内核,因而具有局限性。对此,需要倡导"综合研究法"。

  • 标签: 语境 文本 研究范式 综合研究法 神话传统
  • 简介:本文根据考古发掘公布的数百座新石器时代墓葬资料,对长江三峡地区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之间的远古人类埋葬习俗作了系统研究,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个方面。

  • 标签: 三峡地区 新石器时代 埋葬习俗
  • 简介:在国际民间故事研究界,由芬兰学者阿尔奈(AnttiAarne,1867—1925)和美国学者汤普森(StithThompson,1885—1976)共同完成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被称为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该索引为民间故事的跨国界、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参照,但两位编者已经意识到,他们的资料范围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存在方式 祁连休 跨文化比较研究 美国学者
  • 简介:晚清传教士从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出发,试图以《圣经》为基准,在中国典籍中爬梳中国上古史,索隐、比拟及调和中外历史文化,借此打破中西文化的沟通藩篱,以证明《圣经》的权威性及其普世价值。其中既有对比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与《圣经》记载的暗合之处,也有对中国上古时期之上帝的信奉文献的爬梳,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上古人物与《圣经》人物的比拟论说。

  • 标签: 基督教 传教士 中国上古神话 教务杂志
  • 简介:20世纪40年代,辅仁大学成立了人类学博物馆,随后创办了刊物《民俗学志》,登载民俗学研究相关论文,此外还开展过一系列相关活动,诸如设立民俗学课程与研讨班、宣传动员、实地调查等。这段过去被忽略的重要历史理应得到更多关注。

  • 标签: 北京辅仁大学 人类学博物馆 《民俗学志》
  • 简介:<正>日本与我国有着久远的文化交流的历史,日本学术界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做过许多研究。我们了解和借鉴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贡献,对加速我国有关学科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日本对中国考古学和古代文化的研究近年又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有哪些学术信息和动态?是不少人希望知道的。为此笔者写过一篇访问记《日本文博考古工作印象》(《社会科学报》1988年10月6日),最近又带着上述问题,走访了自日本回国不久的李学勤先生。李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现为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历史学会和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的理事。曾多次出访欧美澳各国,也多次访问日本。这次应日本

  • 标签: 李学勤 中国考古学 中国古代文化 日本学者 著名学者 博物馆
  • 简介: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9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册)。我查阅了《后记》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5月18日,大概这就是先生给出版社交稿的时间吧!从那一天起到现在,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孤独 愤怒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江木冲冶炼遗址古铜矿、古炼渣、古铜锭及青铜器的对比研究,利用矿床学、冶金学等理论,探索利用自然科学手段解决其输出路线问题,提出了判别其产物(铜锭)的特征微量元素和其它综合判别标志,同时也为青铜器其它矿料来源(尤其锡矿)难题的解决进行了技术路线探索和方法研究

  • 标签: 江木冲 古冶炼遗物 青铜器 特征微量元素 矿料来源
  • 简介:清代川东北南江山区的墓祠群,既具有宗祠文化实体功能和表征意义兼具的一般特质,又在巴山老林的自然生态、移民文化、宗教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马氏墓祠相对保存完整,无论是其空间布局、建筑装饰,抑或族内禁令、族规、四止界畔等石刻铭文,都为探析南江山区的墓祠文化提供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读本。此外,在空间布局上,墓祠、风水塔等链接着多姓杂居、各有分区、合作共存的乡村秩序网络,我们可借由对马氏墓祠的解析,探寻在一个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和文化都相对封闭、宗族财力和权势悬殊较小的山区,不同的宗族之间如何实现自治与共存的。

  • 标签: 清代 南江 墓祠
  • 简介:史料记载表明,黄泗浦遗址与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有关。2008年以来,黄泗浦遗址数次发掘中揭露的唐代房址,或可为文献记载提供相关佐证。房址F19、F20及F21均属于2011年发掘的范围内,依据现有考古成果,可对其建筑形制,包括单体大木作、小木作、砖石作和几座建筑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一定的探究并初步复原。

  • 标签: 黄泗浦 唐代 房址 建筑学
  • 简介:进入"十二五"后,文物保护领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其中,科学和技术成果转化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目前,由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特殊性和相关领域科技事业发展的阶段性,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针对这种状况,国家应建立激励评价体制,促进文博系统内外的合作,保证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科技成果转化 供给 需求
  • 简介:本文介绍了首届中国东南社会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分基督教与东南社会、东南社会现代化与城市化、东南士风、学风的变化、东南经济的近代转型、东南基层社会的变化等专题介绍了与会学者的观点,讨论了本次会议的意义及其区域史研究中在理论与方法上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 标签: 东南 区域史 南社 社会变迁 国际学术研讨会 士风
  • 简介: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关键方法论之一,田野调查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不同传统的继承,自然影响着以此为重要基础的民间文学研究。如果回到民间文学田野的现场,我们需要面对四个基本的对象:讲述者、听众、研究者和民间文学文本。这个现场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文化传统的时空体,讲述者、听众、研究者和民间文学文本在其中各据一点。四点链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民间文学的叙事四面体,换句话说,任意三点链接构成了这个文化传统时空球体上的四个叙事面向;而精确呈现、描述、阐释这四个叙事面向的方法和文体便是"民间文学志"。

  • 标签: 民间文学志 田野研究 叙事 讲述
  • 简介:<正>最近,我读了李良玉同志所著《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下面简称“李书”)一书之后,不禁有鲜葩濯春耳目一新之感.李书的主要特色,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在世界文化演进的宏观背景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从民族性与时代性两个方面检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准确地把握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脉搏.落后是中国近代招致屈辱的根源,也许可以说,在世界进入近代之前的很长时期内,中国曾经是最强大最文明的国度.但自从17世纪中叶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力水平大致相仿而又缺乏联系的世界,迅速分裂为西方工业文明和非西方农业文明二大体系.比东方落后的非洲、美洲等首先被征服,

  • 标签: 李良玉 近代知识分子群体 新书 民族性与时代性 中国近代 近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