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太古传宗》与《纳书楹曲谱》都收录了元代王实甫所著《西厢记》乐谱,杨荫浏先生曾谈到这两种乐谱音调完全相异,本文通过几首曲牌的对比,发现它们的音调并非完全相异,它们间也有相似、相近之处,二谱之间的脉缘关系不能简单否定。

  • 标签: 太古传宗 纳书楹曲谱 比较研究
  • 简介:<正>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洋音乐进入中国以来,如何将中西方音乐文化从碰撞、矛盾引向交融、渗透,成了中国音乐界恒久不变的话题。六十多年前刘天华先生以其“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的

  • 标签: 刘天华 民乐创作 曲式特点 西方音乐文化 作品 传统曲式
  • 简介:20世纪中下叶,“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研究成为西方音乐史学里一个受到关注的领域,出现了几部文艺复兴音乐的断代史著。霍华德·迈耶·布朗撰写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和阿兰·阿特拉斯所著《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400-1600年的西欧音乐》是其中的两本有代表性的史著。对这两部断代史进行概括性的比较,能从中观察出20世纪后期西方音乐历史观念的变化。

  • 标签: 布朗的历史观 重要作曲家支撑的历史 阿特拉斯的尝试 以音乐为中心而作曲家 为附属
  • 简介:通过比较发现,虽然两首运用的基本旋律是相似的,但是经过两位大师不同的音乐处理,该曲调无论在音乐表现手法还是在整首乐曲情绪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节奏上看,李斯特采用二拍子,而圣一桑采用了较为活跃的三拍子舞曲节奏:从旋律形态来看,李斯特运用二分音符的连续进行,显得非常的沉重,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音乐步伐清晰而准确,象圣咏一样庄严肃穆.仿佛死神即将来临时的脚步声;圣一桑把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结合在一起,旋律断断续续,音乐诙谐而滑稽,好象一群小鬼在相互嬉戏着跳舞,疯狂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一样。

  • 标签: 李斯特 民族音乐 死神 音乐处理 表现手法 旋律形态
  • 简介:萨满信仰(Shamanism)在东北亚诸民族中所具有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深刻影响力,至今绵延不绝。满族的萨满信仰及其活动,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影响力的辐射作用。同时,又成为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乃至西伯利亚地区诸族精神生活的构成因素之一。与我国北方相毗邻的俄国西伯利亚诸族,如雅库特人、吉利亚克人、奥斯加克人以及历史上属于中国的埃文克人、那乃人等,甚至在中欧、北欧以及北美的广阔地域中所居住的民族中也都存在与满族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萨满信仰。倘若我们将其置于生活时空的关系而考察之,相近、甚至相同的地理生境和文化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不免要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测:它们之间也许存在着某种“血缘”联系并可能具有一个共同的历史渊源。本文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为证实这个科学假设进行一些探索性的讨论

  • 标签: 满族 西伯利亚 萨满
  • 简介:本文通过对巴黎具体音乐和科隆电子音乐中两部风格各异、有代表性作品的具体分析和比较,探索早期电子音乐创作的具体情况、作品产生的土壤和作品风格的成因,其中涉及作曲家创作思想的表述,以及20世纪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进而勾画出西方电子音乐早期发展的基本面貌.

  • 标签: 西方电子音乐 早期发展 声音 比较 音乐创作
  • 简介:本文以美国多所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论述了这些学校在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特点,包括完善培养目标,立足基础教育,重视实践能力,大力促进就业,重视课程更新,优化课程形态,提倡跨学科学习,倡导以人为本的学习,实行制度改革。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卓有成效的实践,可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国际视野和参考范例。

  • 标签: 国际视野 比较研究 音乐教育专业 发展趋势 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
  • 简介: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雷默著作《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文译著的出版,以及学术界“审美”、“文化”、“功能”、“创造”音乐教育哲学话语的不同诉求,“音乐教育哲学”逐渐受到我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音乐教育到底应该是“审美”、“文化”、“功能”,还是“创造”?音乐教育者该如何走出这一学术“困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 标签: 《音乐教育的哲学》 教育哲学思想 审美 实践 北美 “文化”
  • 简介:本论文从声乐的角度,对云南同东南亚泰国、缅甸、老挝等国掸傣系族群的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展开比较研究,其主要内容有:关于"南传佛教音乐文化丛"核心层次--巴利语经腔及其跨地域性佛教音乐风格的比较,具体涉及到云南与东南亚佛教仪式中早课、晚课和各种巴利语经腔套曲的比较研究;中介层次--民族语经腔及其地域性佛教音乐风格的比较,主要涉及云南与泰国、老挝安居节公众仪式里的大型傣语经腔套曲,如《维先达腊》的比较研究;外围层次一一宗教-世俗声乐形式的结合及其传统文化特征的比较,主要涉及到各种仪式中同佛教有关的声乐概念、民间吟唱《赞哈》及各种节庆民歌的比较研究等等.

  • 标签: 云南 东南亚 掸傣系族群 佛教节 庆仪式声乐 比较研究
  • 简介:茂腔与柳腔、柳琴戏、五音戏等山东地方戏曲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们同属肘鼓子戏系列,按不同的方式派生、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流传于不同区域的戏曲类型。茂腔与肘鼓子戏系列在演唱曲调、音乐伴奏和表演形式等方面有很多艺术共性,也各具特色。通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呈现这一地方戏曲系列的历史文化全貌,使它们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标签: 山东地方戏曲 茂腔 柳腔 柳琴戏 五音戏 肘鼓子戏系列
  • 简介:现在的家长们让我很感动,特别是那些为孩子做钢琴陪练者。他们的辛苦不仅体现在时间、精力、物质上的付出,而更多的是苦于跟孩子的“技术交流”。常有家长对我讲,他的孩了对练习钢琴总是提不起兴趣,很少会主动去坐到琴凳上,即便是在家人的提醒或督促下去做了,仍然还是很不情愿。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实际上,学习钢琴是系统工程,每天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认真练习,如果孩子每天都很不情愿的去练,不但学

  • 标签: 学习钢琴 练琴 儿童 陪练 电视节目 钢琴课
  • 简介:钢琴演奏的艺术领域是丰富多彩的,要想把钢琴演奏得淋漓尽致,使钢琴音乐流入人们的心田,对于一个钢琴学习者来讲,练习不但贯穿了初学者的成长过程,也将贯穿于一位钢琴家的整个艺术生涯.因此,练琴要成为钢琴学习中永远坚持不断的任务.

  • 标签: 钢琴演奏 慢速练习 分解练习 练习方法 整体练习
  • 简介:钢琴的学习,不同于一般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而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练习和演奏实践,逐步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熟练演奏规律,培养起正确的练琴习惯。不断提高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更好地表现出音乐内涵的学科。

  • 标签: 钢琴演奏技巧 练习方法 传授知识 练琴习惯 艺术表现 音乐内涵
  • 简介:<正>呼吸是吹唢呐的基础。良好的呼吸方法,不仅有助于演奏技巧的正常发挥,自如地抒发乐曲感情,对身体健康亦颇有裨益。吹唢呐时的呼吸和人体的自然呼吸虽在机体活动的部位完全相同,但呼吸功能、特点、方式和要求却各不一样。人体的自然呼吸,是一种下意识的人的本能活动。吸气和呼气的时间大致相等,有一定的节律性。吸气主动,而呼气则属被动行为。在正常情况下,呼吸动

  • 标签: 身体健康 自然呼吸 人体 肺活量 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
  • 简介:<正>歌唱者仅仅懂得呼吸是不够的。他应该把生活中的呼吸运用到歌唱中去,在做到这点之前,还应该学会全然自由地呼吸。歌唱者正确呼吸方法,是当他在床上睡觉伸直身体时运用的方法和他开始以稳定的,深深的呼吸形成平静地休息。这种呼吸方法正好与激烈的或拚命用力方式相反。运动员练习时不是用这种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叫做深呼吸法。爆发点是在延续猛用力地扩张肺部拉紧身体的每块肌肉时形成的。这种胸部活动,无论如何与歌唱是没有联系的。如果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把气息塞进他的肺部,他是不可能控制他的气息转为声音的。拉紧的

  • 标签: 起音 呼吸方法 歌唱者 正确呼吸 呼吸法 爆发点
  • 简介:  钢琴教学中,教与学是紧密结合的整体.在45分钟课时的有限时间,要让学生掌握教师所教授的全部内容,做到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并且演奏出来,显然是不现实的.……

  • 标签: 练习方法 说说钢琴 钢琴练习
  • 简介:霍恩博斯特尔(ErichMoritzvonHornbostel,1877年2月25日生于维也纳,1935年11月29日卒于剑桥),奥地利学者。他的家庭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一个中心(母亲HeleneMagnus是歌唱家),早年师从Mandyczewski学习和声及对位,近二十岁时成为一个有造诣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95至1899年间,他就读于海德堡和维也纳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哲学,并于1900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以后,他去柏林,在大学里受

  • 标签: 比较音乐学 博斯 特尔 Magnus 民族音乐学 博士学位
  • 简介:巴赫与伊萨伊在小提琴无伴奏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两位杰出的作曲家创作的这些无伴奏作品推动了我们对小提琴演奏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巴赫第三首和伊萨伊第二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两首作品时代特点和技术特点的比较,从而指导我们在演奏这样两部作品中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表现出巴洛克和浪漫主义不同的风格特点。

  • 标签: 巴赫 伊萨伊 无伴奏奏鸣曲 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