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空间表现是构成艺术作品的要素之一。艺术作品及其形式语言的形成始终依赖于空间艺术表现。通过中西绘画透视观的比较,我们可以探求绘画空间艺术的境域差异,揭示视觉空间表现规律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中西方散焦透视观在空间表达形式上的不同境域,体现着中西绘画艺术的独特视觉经验和空间概念,折射出两种不同文化艺术的审美特质。

  • 标签: 中西绘画 空间表现 境域 现代绘画艺术 视觉经验 艺术作品
  • 简介:杨宾是清代初期著名的书法家、学者,其所著的《瓢偶笔》是一部关于书法的通论性著作。本文对杨宾的名字号、生卒年、生活经历、交游、著述及书法等方面的史料进行了整理;对《瓢偶笔》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及内容体例等给予了一番考辨。

  • 标签: 杨宾 《大瓢偶笔》 资料整理 考略
  • 简介:保守的“学院派”不再是中国传统八美院的代名词,而是当代艺术的领军力量。“后学院”所关注的油画领域的当代性,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去理解观念的意义来建构新的艺术语言,并从这一基础上理顺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系,使教育、传授、创造、语言探索成为符合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整体,尽力使学院摆脱原有陈旧的格局。这一努力使“后”的意义得到了延伸,“后学院”的目的也在其延伸中建构了起来。

  • 标签: 学院派 当代性 艺术本体 观念
  • 简介:昕是清代乾嘉时期着名史学家,作为一代“通儒”,他在金石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在其着作《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和《潜研堂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大量的书法理论观点,其书论大多以史家视角阐发书法史,以学术化的态度回归“史”的学科本位,对于後世书法史研究颇有启示。

  • 标签: 钱大昕 书法 金石佐史
  • 简介:无论在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绘画中,空间都是极其重要的元素。西方传统绘画追求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西画上逼真空间的出现得益于透视法的运用。早在文艺复兴早期,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就在透视学上进行研究并取得很大成果。画家马萨乔以科学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运用到绘画上,从其作品《出乐园》、《纳税钱》上可以看出,准确的透视运用使画面呈现出逼真的空间效果,这种真实即所谓“物质的真实”。画家弗朗切斯卡写出《论绘画透视》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透视的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运用。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品还有曼坦那的《基督去世》,这幅画采用的是正面透视法,画面上基督的双脚对着观者,透视角度很大,难度可想而知,但画家画得十分准确,成功地营造出逼真的空间感。此外,凡·艾克的著名作品《羊毛商的婚礼》也是运用透视的经典之作。在此基础上,后世的画家把绘画的空间幻觉发挥到极致。此后的几百年间,基于这种空间透视规则的经典之作层出不穷,这种格局直到后印象派出现以后才被打破。

  • 标签: 空间感 中西比较 中国画 中国绘画 西方绘画 客观事物
  • 简介:“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促成了很多以互联网移动接口(手机)为载体,以微信朋友圈为传播方式的艺术实践,这些作品在体现艺术家批判性创造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中国移动互联网文化的诸多特点和即时潮流。很多作品包含着对手机媒介与应用程序的批判,但这种批判又经常是以娱乐化、游戏化,甚至即时消费性的方式出现的。本次展览将生产于社交媒介的艺术创作进行线下的延伸展示,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线上展示和线下再现等共生关系展开讨论。

  • 标签: 互联网 媒体艺术 日常化
  • 简介:现代艺术的发展引发了当今空间设计方向的多元分化。以叙事学为基础的思想方法与空间设计在某一重要节点上的跨界结合,产生出了一种新的设计认识——叙事性空间设计。这种认识,已由发端于少数对新设计思潮有敏锐洞察力的设计师的创作探索,成为了众多设计师的自觉追求并影响到建筑、景观以及其它空间艺术的设计与实践。

  • 标签: 空间设计 叙事性 情感表达 领悟 现代艺术 思想方法
  • 简介:在现代生活中,平面广告的存在方式已呈更加多样化的趋势,说得夸张点儿,或许在你不经意地放眼一瞥之间,就能触碰到广告人精心设计的“陷阱”。在繁华的商业区最级显露出这种被平面广告作品“包围”的痕迹,到街边缤纷的霓虹灯、品牌广告,小到实场内外悦目的招贴和POP广告,更不用说那些随处可见的商品包装、宣传折贡。

  • 标签: 版式空间设计 平面广告 版面 构成元素 文字构成 图形
  • 简介:立体派秉承塞尚开创的结构主义绘画要义,打破传统维度的图式和限定空间,为全新绘画空间和理念的构建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可以说,立体主义艺术理念的拓展与延伸终结和超越了传统写实绘画。绘画艺术自此打破单维结构图式,开启了创造超越物体表象的心向图式之旅。

  • 标签: 绘画空间 立体派 抽象形态 异化 空间 结构图式
  • 简介: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社会,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因此.在欣赏·评述课中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产生美感体验.创设“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欣赏活动变得自然,丰富多彩.

  • 标签: 个性需求 关爱学生 生命自由 空间 成长 现代社会
  • 简介: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作为设计基础课程之一的《空间形态》课程与平面基础、立体构成或形态构成学、专业设计,甚至设计思维的密切关系。建设性地提出了包含设计思维基础在内的《空间形态》课程的新内容和实施的新方法。

  • 标签: 空间形态 平面 基础 设计 思维 方法
  • 简介:后现代主义以来.整个艺术世界的内部构造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此之前,我们对艺术的要求和理解还只是再现、表现和更符合美学原则的形式构成。即便是改良,也多是对艺术内部“程序调整”的小敲小打。而在当下.一件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当代性”,已经被引申为考察“真正”艺术发生的主要价值标准.如果它不具备某些“前卫”特质.那么将被毫不留情地排斥在艺术之外。这种当代性.

  • 标签: 作品 艺术世界 空间 后现代主义 内部构造 形式构成
  • 简介:本文通过对作品“两者之‘间’”的解读,突出了如下想法:1.专为当代青年设计的中小套型住宅应结合时代的变化与当代青年的需要而更新设计观念;2.新设计观念将更强调住宅内部空间的交互关系,从而使空间变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新设计观念将更注重合理地利用空间,从而将空间的形式与功能更有效地结合;4.新设计观念将更强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更有利于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5.在追求低碳环保的绿色设计背景下,除了要努力探讨符合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住宅形式外,还必须创建他们的精神家园。

  • 标签: 青年住宅 设计方法 功能创新 两者之“间”
  • 简介:澂一生深研金石文字之学.于书法取得了较高成就,“写金文为开山鼻祖”,治印率先从钟鼎、古玺取法,对当时及后世的书坛、印坛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拟就其金石研究与书学成就作专题研究,并借此以对金石学与书法的内在关系窥视一二。

  • 标签: 吴大澂 成就 书学 金石文字 专题研究 内在关系
  • 简介:晚清同、光之际,继乾嘉以来的金石考据之学益盛.与此同时,商周时期的鼎彝銅器不断出土。如此之多的古代青铜器铭文,已不仅仅被作为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其书法艺术价值也开始被古文字学者们所关注,他们于考证书体源流的同时,也对上古文字金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故金石家往往也多善篆书。他们的书风古质典雅,在晚清“碑学”书坛上独树一帜。其中,吴澂顷毕生精力于鼎彝铭文研究,不但有《说文古籀补》、《字说》等重要古文字著作,而且他的金文篆书,尤为当时所瞩目。

  • 标签: 金石学 吴大澂 篆书 青铜器铭文 书法艺术价值 古文字
  • 简介:赵孟頫曾经在“元四家”中排名一直位居首位,但到了明末,董其昌对”元四家”重新评估时,却将赵孟頫列在四家之外,单独进行评说,其主要原因在于赵孟頫的仕元失节以及赵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与四家迥然不同。

  • 标签: 赵孟頫 董其昌 艺术风格 艺术主张 主要原因 重新评估
  • 简介:本文重点讨论了泥塑浮雕训练过程中五关系的运用,包括绘画与浮雕的关系,形体与结构的关系,提炼与概括的关系,压缩与空间的关系,对比与协调的关系。指出这五关系是互为一体,互相作用,互为联系,互相制约的一个关系。

  • 标签: 泥塑浮雕 结构关系 压缩 空间
  • 简介:本期吴继金的《1958年美术的大跃进运动》叙述了新中国美术史中一段非常特殊和有意思的历史现象,是研究新中国美术的一个新的课题。1958年美术的大跃进是一场全国从上至下的运动,在基层美术单位表现尤其活跃,广东美术界也不例外。我们特从《广东美协五十年文献集》(谭天主编)中摘录1958年广东美术有关大跃进的部分文稿,以供读者和史论工作者参考。

  • 标签: 中国美术史 大跃进运动 广东 历史现象 美术界 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