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蒋回回是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著名的漆器工艺设计。他可能是自西域迁徙至江南吴中地区(今苏州)的'回回人'。蒋回回以善嵌金银、螺钿与描金等高档名贵漆器的设计制作而名重于时。在与汉族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蒋回回逐渐融入汉族人们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后便取汉姓——'蒋'姓,并向江南漆工学习漆器设计与制作;蒋回回善于借鉴学习当时流行一时的日本漆器工艺设计之风,进而融会贯通,最终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蒋回回的成功是明代民族融合与工艺文化交流的见证。

  • 标签: 蒋回回 明代 漆器 蒋少川 西域
  • 简介: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贵"、"新富"投身艺术品收藏领域,"艺术"一词被更多地提及,然而这些新兴"藏"们最终关注的焦点多是艺术交易之后的"投资回报率"。实际上这种艺术品投资客不能算真正的藏。真正享受收藏乐趣的藏不会通过"看指数、听分析"来买东西,他们了解自己的喜好和品位,

  • 标签: 艺术品收藏 美术馆 投资回报率 艺术品投资
  • 简介:罗斯金(Ruskin)说:“在鄙夫看来,神话是鄙俗的;在大人先生看来,神话就是高深华贵的。”的确,史学家可以从神话里找出历史来,信徒们找出宗教来,哲学家就找出哲理来。本钟情于神话,由来久矣。当年他在国画研究班的毕业创作,就是取材于神话。此后,一发而不可收,由国画而壁画,由壁画而雕塑。写意重

  • 标签: 跋涉 雕塑法 毕业创作 大人先生 罗斯金 国画
  • 简介:抽象有简约和提纯的意思。如果与现实中的事物相比,所有图像都是抽象。古德曼(NelsonGoodmanl曾经敏锐地指出,与其说我的肖像(无论多么写实)像我,不如说我的肖像像另一幅肖像.、因为肖像是画.我是人。与其说画像人。不如说画像画。从这种意义上说.画是从所画对象(比如说人)中提取出来的.是对所画对象的简约化处理.并不就是所画对象本身。

  • 标签: 抽象艺术 艺术家 中国 简约化 肖像 画像
  • 简介:班是明清乃至中国戏曲史上独特的戏剧现象,是研究中国戏曲发展与演变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明清之际,人文士绅大都组建班以自娱,然个别文人是以班来逢迎权贵,向权贵“打抽丰”,具有明显的谋利性,李渔家班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本文将对李渔家班组建的原因、班演剧的情况以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着重阐述,以此凸显李渔家班在明清戏剧乃至整个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 标签: 李渔 家班演剧 积极影响
  • 简介:海德格尔(M.Heidegger)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说法:艺术是艺术品的起源,艺术品是艺术的起源,而在这种相互起源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起源,那就是艺术。艺术,好一个抽象的名词!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指出谁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品,但有谁能够轻易说清什么是艺术?

  • 标签: 艺术家 艺术品 艺术活动 艺术创作 艺术风格 美学思想
  • 简介:作家的作品往往与作家的心理息息相关,这种心理内涵比作家描述的创作动机更具真实性,也更加贴近事实。研究学者可以通过心理分析了解作家在作品中体现的心理内涵,以此深入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本文将曹禺戏剧创作中体现的''的梦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分析了解曹禺戏剧创作的总体意象。一、曹禺戏剧中''的梦魇在曹禺的众多戏剧作品中,出于曹禺内心需求创作的戏剧主要包括《雷雨》《日出》《北京人》和《原野》《》。

  • 标签: 创作心理 心理分析 戏剧创作
  • 简介:郑诗敏先生,是潮汕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和潮乐理论,半个世纪以来,他没有生活得轰轰烈烈,却生活得真真切切。在艺术实践中,他用独特的音乐语言,坚持不懈地追求作品的民族风格,追求着心中的理想,寻找着爱的真谛,谱写出一批富有潮音乐韵的音乐作品。这些成果来自于郑诗敏的聪明、扎实、刻苦、好学,流露出他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生活的纯真感情。熟悉郑诗敏的人都称他为“老诗”,他祖籍揭阳,性

  • 标签: 潮州音乐 郑诗 弦诗乐 民族民间 艺术实践 音乐作品
  • 简介:姜昆写过一本书叫《笑面人生》,最近几年姜昆所笑面的人生中又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网络。提起姜昆做网,社会上也是众说纷坛。有人认为他用这种现代化的媒体手段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架起了名人和普通观众的桥梁,实在是件大好事。但是也有人说,毕竟姜昆的艺术巅峰期已经过去了,而他又不甘寂寞,于是赶赶时髦,搭上了网络这趟快车。更有人说,做网络就意味着财富,哪个做网的人不是富翁呢?到底孰是孰非?我们还是问问姜昆本人吧。

  • 标签: 姜昆专稿 相声艺术家 艺术家姜昆
  • 简介:张育瑾同志,山东省胶南县人。生前曾任小,中学教员,山东大学教学行政科长,山东艺专音乐科古琴教师兼付主任、济南古琴研究会负责人,山东海洋学院教学行政科科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一位有成就的山东诸城派古琴,在古琴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张育瑾同志因患癌症,不幸于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九日于青岛逝世。张育瑾同志与夫人王凤襄同志,在五十年代整理了诸城古琴最早的琴谱——《桐荫山馆琴谱》,由北京古琴研究会印刷出版;使这一珍贵资料得以传世。他还写过有关古琴研究的论文多篇,如《山东诸城古琴》、一九五九年发表在《音乐研究》第三期上;《关山月探源》发表在一九六二年《音乐研究》第四期上;还有古琴曲《广陵散》研究等。张育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位有影响的古琴艺术,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民族音乐事业,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多年来潜心研究山东诸城派古琴的渊源及风格特点,在如何继承这一珍贵遗产,如何使这门古老的艺术以崭新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面,曾下苦功探索试验,几十年如一日,并在济南、青岛等地传授琴艺,培养人才,为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省乐坛一大损失。今天,我们特发表本文以纪念这位卓有成就的古琴艺术

  • 标签: 古琴艺术 琴家 张育 北京古琴研究会 山东诸城 音乐研究
  • 简介:  一、中国装饰元素在传统"纺"中的发展历程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织物产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引起西方对中国图案、色彩、织物构造以及先进织造工艺的关注.……

  • 标签: 中国元素 中的应用 元素现代
  • 简介:该展于2009年8月18日下午3时在深圳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了马楚、王子蚺、东鸥、卢婉仪、任四四、陈翰墨、陈鹏宇、陈思洋、高吉利、骆太生、梁剑、郭维孪、黄冠明、游江、游香平、程平、蔡骏、潘梦露、薛扬等19位深圳青年艺术100余件作品。

  • 标签: 深圳美术馆 青年艺术家 2009年 深圳市
  • 简介:三宝,蒙族。1968年生于音乐世家.4岁开始学小提琴,11岁研习钢琴,就读于内蒙古艺术学校,13岁进入中央民族学院附中学习小提琴,198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自1990年开始,分别与广两歌剧院交响乐团、武汉歌舞剧院交响乐队有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队、北京交响乐团、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巡回演出。1991年毕业后任北京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93年任香港大地唱片公司音乐总监。在此期间,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制作人,在他领导下,形成了著名的“大地音乐制作群”,成功地包装了景岗山、廖忠、丁薇、李玲玉等歌手。1997年后成为自由音乐人至今。

  • 标签: 三宝 作曲家 音乐艺术 音乐事业 音乐创作 艺术化
  • 简介:《画筌》是笪重光集历代画论、画法之精华、着意斟酌、删减糟粕,融己意于其中的著作。文中既进行画理综述,又解析山水画绘画创作的艺术规律与表现技法等。其在中国画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五点:第一,讲述中国山水画所依循的主要画理、具体创作的艺术规律与表现技法。第二,对文人画精神内涵的追求,强调不仅要有"绘心",还要有"文心"。第三,强调绘画与书法的关系,以八法示人,是作画的根本要义。第四,笪重光要画家明白画面实景和空景的关系。第五,"得势"与"失势"所造成的画面后果以及笔墨与设色的协调关系。

  • 标签: 笪重光 《画筌》 绘画理论 山水画
  • 简介:捷克艺术伊瑞(Ji□íStraka)的水墨新作展『凡尘』及他在北京的创作与生活,都将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提示。有几个重点词无法回避:全球化、艺术、当代、北京、艺术、水墨。当我把这几个词反复地进行排列组合时,伊瑞和他的艺术都显现出其特殊性。无论是他给我们带来的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本体思考,还是中国艺术生态下关于艺术创作环境的

  • 标签: 艺术家 水墨 捷克 全球化背景 创作环境 排列组合
  • 简介:2008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2008)开幕在即,本届博览会的特色之一是7东南亚画廊的积极参与.这也是中国地区目前组最大规模的东南亚画廊集体亮相。

  • 标签: 东南亚 画廊 最大规模 中国地区 博览会
  • 简介:1999年8月,沈阳。由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戏剧节在这里举行。戏剧节演出了14个剧种的24个剧目。广东仅有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局、深圳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演出的话剧《窗外有片红树林》参加演出。当初,广东省剧协向中国剧协推荐了7个剧目,最后,《窗》剧脱颖而出。演出后好评如潮,并获得优秀编剧奖、剧目奖、导演奖和两个表演奖。可见,剧作者是为广东戏剧界赢得了荣誉的。

  • 标签: 数学教师编剧家 编剧家陈慧 陈慧中
  • 简介:“十二位华人艺术”是《当代艺术与投资》针对2009年的“纸上美术馆”项目进行的一次年度展览。从2009年开始,该杂志每月一期对封面人物的艺术创作进行深入的个案性推介与研究,现在终于将纸上的成果移植到现实的展监空间里。参展的艺术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他们大多是活跃在国内一线以及国际艺术平台上的成名艺术

  • 标签: 艺术家 美术馆 华人 2009年 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