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文艺学和美学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与此同时,近百年来,西方的文艺学和美学在哲学和科学变革的影响下,也有很大的发展。它以探索面之广、涉及问题之多、理论和方法的角度之新,向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进行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迎接西方的挑战,加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的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一、面对挑战我国文艺学美学的出路何在?新时期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为了积极推动文艺学美学的发展,许多学者从多方面探索发展我国文艺学美学的新途径。这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美学理论 生长点 新途径 理论建构 科学变革
  • 简介:写下这样的题目当然是为路文彬形式丰富的文体所触动,在他的成果栏里,汇集着理论、批评、小说、翻译(可能还有诗歌)。作为大学教师,现在无疑处在学科越分越细的困局中,不用说理论与文学史,古典与现代,就是现代与当代也如同隔岸观火。但路文彬有何能耐和胆略能超出这样的困局?从理论到创作再到翻译都可以拳打脚踢。当然,直接关系可能可以说受了乃师曹文轩教授的影响,其主要的还是个人的秉赋。本来中文系教师与文学创作、翻译并不矛盾,现代时期(以鲁迅为首)所有的文学教授无不是如此搞文学和教学的,但现在学科划分、专业化程度的缜密,到底推进学科前进多少,是值得反思的。所以,多出几个路文彬这样的文学教授可以使风气有所转变。另一方面,这些年不少大学也引进不少作家到中文系教学,这不应该仅仅是吸引学生的手段,更重要还是要倡导一种有着对文学敏锐感受的文学教学。当然,并不是说只有作家、

  • 标签: 理论批评 路文彬 感悟 简论 灵性 大学教师
  • 简介:<正>1990年1月6日《文艺报》发表朱辉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现代中国文学》一文,文末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现实中国民族传统结合之后,一方面使它更有效地指导了中国文艺的创作实践,另一方面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实际上是根据理论家们对中国现实和传统的理解,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获取他们在现实中所需要的,这就势必会突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原理的某些方面并发展它们,而同时忽视了它的另一些方面。由于对文艺大众化的强调,对恩格斯提出的典型性就相对忽略了。除了现实主义以及相应的文学真实性、文学典型性原则,以及现实主义的倾向性,党性原则,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以及文艺大众化原则等之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有更多的内容。如同时

  • 标签: 现实主义 典型性 民族传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创作实践 劳动人民
  • 简介:<正>泛义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概括了主要流布于西欧、北美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思潮。现今所用的这一名称,最早是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在一九五五年《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使用的,他并且将这一传统追溯至卢卡契一九二三年问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考察原则,对一种思潮的把握,有必要从现实的和历史的以及理论的内在的两个层

  • 标签: 卢卡契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现代主义 三十年代 阶级意识 美学
  • 简介:<正>王春元的《文学原理·作品论》和钱中文的《文学原理(?)发展论》两书均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王著分上下两篇。上篇七章,主要讨论作品在文学整体中的位置及其存在方式、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创作的心理动因和艺术直觉、作品与文本、读者阅读、审美价值判断等问题,下篇九

  • 标签: 社会历史批评 心理动因 作品论 艺术直觉 价值判断 文学史
  • 简介:据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统计,2000年以来的三年半的时间里,已公开出版的文学理论教材共有28种。除一部分属于再版,增补修订版之外,多数教材是新近编写的。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说,新教材适应着知识积累、更新的现状与新世纪学生变动、增长的知识消费需求。就文学理论教材而言,其知识的更换速度是相当快的。大约每过十年,概念、术语就会像庄稼换了一茬,使久不接触的人变得陌生起来。

  • 标签: 文学理论教学 教材 后现代主义 教学内容
  • 简介:自《沈括诗词辑存》面世后,研究者集中在两方面研究沈括诗词:一方面着重探讨沈括诗词的史料价值,如祖慧先生从沈括的《图画歌》、《延州诗》、《鄜延凯歌》等显现其诗歌的科学和历史史料价值1;另一方面则将沈括的诗词理论与创作分开来研究,如杨渭生先生从沈括重视诗歌的情韵,以及与音乐、绘画的结合等探讨诗歌理论,然后单独就其诗歌创作进行研究2。事实上,沈括的诗词创作与诗词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沈括诗词理论观照下的诗词创作情况。

  • 标签: 诗词创作 沈括 观照 解读 诗歌理论 史料价值
  • 简介:对于中德文学关系的研究,我总以为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已。这其中实在是有奥义在,值得深入打捞。所幸,自1930年代陈铨先生开辟中国学者的本领域研究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学术实绩;但总体而言,仍是宏观叙事型的著作偏多,而精深的个案研究较少,而能够兼及两者并重视理论思维者,尚属少见。

  • 标签: 文学关系 中德 符号学 解读 中国学者 30年代
  • 简介:自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被介绍到国内以来,众多研究者将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理论,从模态选择、多模态学习环境营造以及多模态设计优化三个方面构建教师教学多模态以探讨高职英语教学策略。

  • 标签: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高职英语教学 策略
  • 简介:在当代文化研究领域,受过系统的社会学训练的英国学者托尼·本尼特(TonyBennett)的学术研究显得别具一格。他在后现代语境下,通过与各种模式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对话,努力发展一种更加彻底的社会化和历史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倡导对文学/社会关系领域进行非审美的理论分析,并指出与审美决裂的一系列概念、方法和程序。本文意欲对托尼·本尼特的这种非文学的文学理论的贡献及其不足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学界。

  • 标签: 文学理论 托尼 尼特 马克思主义文论 当代文化研究 后现代语境
  • 简介:路易斯·芒福德作为美国20世纪城市化进程中最有影响的城市学家之一,在他的《城市展望》一书中以社区为指导思想对美国以及欧洲的城市规划及现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本文认为,芒福德在城市规划评论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划理念在现代化城市中有利于培养人们日常交际和合作、有利于形成人们的地域情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区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我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研究芒福德的城市规划理论对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 标签: 芒福德 城市规划 公共空间 社区理念
  • 简介:据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发布的《关于表彰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优秀工作者的通报》(华东刊字[2012]1号),《文艺理论研究》被评为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为激励期刊出版单位提高期刊出版质量,发挥优秀期刊的示范带动作用,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工作从2012年10月启动,在华东地区各省、市初评基础上向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会进行推荐。

  • 标签: 文艺理论研究 华东地区 优秀期刊 评审委员会 简讯 期刊出版质量
  • 简介: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的价值观问题,实际上与现实生活中人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因而值得关注。当前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从总体的创作道路、创作方向和价值观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在多样化的文艺创作观、思想观和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中也存在着一些创作道路、创作方向和价值观念上的迷误,有些从根本上是错误的、荒谬的。这些都可能对当下的文艺创作、

  • 标签: 文艺创作观 价值观念 理论批评 迷失 创作道路 创作方向
  • 简介:新千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女性文学理论批评沿着20世纪80-90年代一些女性主义先行者所开辟的道路,继续稳步地向前推进.虽然迄今尚未发现特别出类拔萃的著述,但有一些论著还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笔者视野有限,以下仅就阅读所及,从几个方面主要对以下五部论著略作评说.这五部论著是(依评述先后为序):赵树勤的①,李玲的②,郭力的③,乔以钢的④,陈志红的⑤.日前,这五部著作均已获得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莱蒂菲杯)⑥.

  • 标签: 女性文学理论批评 传统文化 生命意识 审美意识
  • 简介: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提出的“诗无达诂”,在诗经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力求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辨这一诗学命题,考察董仲舒当代的诗学现状,具体辨析“诂”和“传”的内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董仲舒提出“诗无达诂”的理论命意,并试重估其理论价值。

  • 标签: 《春秋繁露》 董仲舒 历史语境 诗学 文学理论 儒家理想
  • 简介:当代西方学术知识从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空间转向”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空间观念,颠覆了传统空间观念中空间的从属性和同质性,空间成为事物存在的本体纬度,充满了异质性。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是参与这种“空间转向”的重要组成。在当代空间视野下:文学空间自身就是现实空间的重要组成;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的呈现最终借助于对文本的多次、多重阐释;文学阐释和研究本身成为文学空间介入现实、批判现实的一种空间结构。

  • 标签: 空间理论 本体性 异质性 文学观念 文学研究
  • 简介:<正>报告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已经是中国现实文化生活中一个突出的现象,但是,相对于生机无限的创作来说,报告文学理论研究明显滞后。近几年,这一情况正在出现重要转机。如今,国内已经出现了10多位以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为对象而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年轻学人,而且有关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

  • 标签: 文学理论研究 举善 中国现实 硕士学位 文化生活 文学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