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约翰逊博士(SamuelJohnson,1709-1784)是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文坛的领袖人物。其重要著作或成就有独立编纂的两卷本《英语词典》(A落归根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1755)、著名散文《致切斯特菲尔德伯爵书》(“LettertoLordChesterfield,”1755)、编辑《莎士比亚全集》(1765)、《英国诗人评传》(LivesoftheEnglishPoets,1779—1781)。

  • 标签: 约翰逊 博士 ENGLISH LANGUAGE 《莎士比亚全集》 Johnson
  • 简介:每年的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是一个纪念美国自大不列颠王国宣告独立的日子。在7月4日这一天,美国会举办许多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敲响位于费城的自由钟。在各地也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放烟火、花车游行、烧烤、野餐、举办音乐会、棒球赛以及家庭聚会等。而英国人在这一天会干些什么呢?

  • 标签: 英国人 美国 大不列颠 庆祝活动 花车游行 音乐会
  • 简介:我们所说的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间的差异,就是指以”美国普通话”(简称为GA)为代表的美国英语和以“公认的发单”(简称为RP)为代表的英国英语之间的差异。本文主要谈语法和拼写上的差异。一、语法上的差异1.动词方面的差异(1)在美国英语里,get有两个过去分词(got,gotten),而在英国英语里只有—个(got).(2)在英国英语里,shall用于第一人称.will用于第二、第三人称,而在美国英语里.will代替了shall.

  • 标签: 英国英语 gotten 状语从句 insist TOMORROW MORNING
  • 简介:本文依据语法教学和二语习得理论评介一套为非母语者编撰的中级英语教材,以此管窥英国二语语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笔者认为,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与学习者的中间语发展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合理,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进语法教学的效益。

  • 标签: 英国教材 语法教学 教学方法
  • 简介:从1962年的《诺博士》上映到2012年的《大破天幕杀机》,007系列电影已经拍摄了24部,分别有6位长相与个性迥异的演员饰演了影片的主角邦德,众多不同国家的美女出演过邦德女郎,其总票房收入超过60亿美元(仅次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但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007电影的票房总收入已超过100亿美元,稳居影史第一位。可以说,邦德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英国文化符号,体现了英国通过电影在全球塑造英国身份和形象的软实力。

  • 标签: 007系列电影 文化软实力 英国 典型案例 票房收入 通货膨胀
  • 简介:纵观英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村镇,读者都可去寻找有趣的线索,以追溯这些地名的历史渊源。英国众多的地区名称,五光十色,情趣各异,相当多的地点是由其所在地的地理特征而得名的。最明显的是那些座落在河流入海口或天然港湾形成处的港市埠城。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大多港口城市如Portsmouth(朴

  • 标签: 地名 英国历史 地理特征 不列颠 语言 罗马人
  • 简介:近年来,英国女作家安东尼娅·苏珊·拜厄特(AntoniaSusanByatt)的创作在英语国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她的第五部小说《拥有》(Possession)于1990年获得英国最权威的小说奖“布克奖”(TheBookerPrize),同年,又夺得爱尔兰”国际小说奖”(IrishTimes-AerlingusInternationalFictionPrize),可以说,她的创作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 标签: 当代女作家 拜厄特 A.S 文学批评家 布克奖 莫蒂
  • 简介:专题式教学作为英国高校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完全依靠某一本教材,将教学材料的范围扩大化,从各种课本、论文及资料中提炼出教学专题。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变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使教学富有极高的弹性与个性。该文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语系的课程为例,深入探究了专题式教学法在专业课、辅导课、培训课及会议等方面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期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参考。

  • 标签: 英国 专题式教学 英语教学
  • 简介:现代英语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美国英语源于英国英语,但英美两国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不同,从而导致了美国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的习惯表达法等方面都有不少差别。下面笔者就英国

  • 标签: 美国英语 英语词义 现代英语 习惯表达 词形变化 BEGIN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介绍英国议会制辩论的形式、特点、规则和评判标准,分析目前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论证把英国议会制辩论引入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课堂的必要性以及探讨其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 标签: 英国议会制辩论 高校英语口语教学 综合能力
  • 简介:哥德斯密(OliverGoldsmith,1728-1774)的《世界公民》(TheCitizenoftheWorld,1763)出版于英国的“中国热”登峰造极的18世纪60年代。它先以“中国人的信札”(“ChineseLetters”)为名于1760年初在刚创刊的《公薄报》上连载,由于大受欢迎,两年后结集出版,题名为《世界公民》,

  • 标签: 世界公民 中国人 社会弊端 英国 信札 哲学家
  • 简介:作为鬼怪小说意义上的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给人最强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们怪诞的存在本身。怪诞的标志就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有意识的融合。在将怪诞与现实有机相融的过程中,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表现出了寓幻于真和寓真于幻的共同特征。然而,它们的怪诞表现又具有本质的差异:前者于怪诞中显温情,令人流连往返;后者则于怪诞中见恐怖,让人毛骨悚然。

  • 标签: 英国哥特小说 中国六朝志怪小说 怪诞 同质性 异质性
  • 简介:E.M.福斯特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爱德华时期崇尚贵族精神的英国中产阶级形象塞西尔·维斯,揭示了当时英国中上层社会的虚伪,同时另一中产阶级人物露西反映了爱德华时期英国社会面临的精神困惑。

  • 标签: E.M.福斯特 爱德华时期 贵族精神 中产阶级
  • 简介:文学史教学应该展示一个时代里作家的互动,突出他们之间的共时性影响。这样可以还原生动的文学活动原貌,有助于学生厘清文学发展的脉络,把握个别作家与整个时代的文学特征。英国伊丽莎白时期文坛互动的三个实例,锡德尼等人对高松攻击诗歌的回应,斯宾塞和哈维在通讯中有关参与"诗法社"英语新诗格律试验的讨论,以及坎皮恩和丹尼尔就诗歌押韵展开的论争,即是文学史教学中动态展现作家共时性影响的个案。

  • 标签: 共时性影响 诗人 诗学 文学史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