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利用工程试验研究方法讨论建立矿区地面控制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在地面建立卫星定位控制网是建立矿区控制测量系统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整个控制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先进,精度可靠,不但为矿区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对数字矿山、智慧矿山、矿山物联网、矿山六大系统的建设及矿山防灾减灾提供了基础地理框架。

  • 标签: 控制测量 矿山测量 控制系统 卫星定位
  • 简介:摘要:现如今,矿区铁路发展十分迅速,新职工安全培训工作是劳动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新职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从建立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实行新职工三级安全培训制度、实行导师带徒制度等方面阐述矿区铁路新职工安全培训的主要做法,分析影响新职工安全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职工安全培训工作的建议,即落实段站班子成员安全授课制度、完善新职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强化车间、班组培训教育管理水平、加大安全培训教育监督检查力度。

  • 标签: 矿区铁路 新职工 安全培训 建议
  • 简介:本文对小秦岭金渠矿区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得知矿体一般均赋存于剪切带内,且在雁行排列的剪切带平面图上呈等间距分布.该特点为该地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金渠矿区 地质特征 剪切带 成矿预测
  • 简介:潘谢矿区铁路改扩建工程由三大板块构成,即新建谢桥国铁交接口,建设顾桥至田集复线,扩建潘集国铁交接口,总投资十个多亿,要求在三年内完成,在工期紧,任务重的前提下,对项目采用边设计、边分标段进行招标、施工的办法,从项目建设实施的全过程入手,抓住控制重点,将勘察、设计、施工、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经济分析、技术比较,最大限度的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达到了控制投资的目的。

  • 标签: 投资 造价 控制 管理
  • 简介:遥感技术已成为监测矿区生态地质环境变化的重要方法。以永定矿区为研究区,选择山地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MountainVegetationIndex,NDMVI),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方法,对矿区山地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算,并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来研究矿区的热环境状况变化。结果表明,从2000-2014年永定矿区植被覆盖度呈显著提升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从68.23%增长到81.45%,但空间变化不均衡,矿区、经济开发区、村镇居民区等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降低比较明显。植被覆盖度与矿区热环境效应关系密切.回归分析表明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尤其2014年的负相关性更为显著,R2达到0.55。据此可预测,植被覆盖度每增加10%,地表温度降低0.3~0.8℃。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将使植被覆盖度降低,并引起一定的热环境效应,导致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 标签: 遥感 NDMVI 植被覆盖度 地表温度 热环境 永定矿区
  • 简介:矿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引入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定量的评价,得出该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等级,为及时发现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隐患和缺陷、制定相应的措施奠定基础。

  • 标签: 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等级
  • 简介:论述了安徽宿东矿区受层滑构造而引起的煤层破碎、揉皱或塑性流动可导致煤储层的孔裂隙、渗透性及吸附能力等一系列的变化。在构造破坏程度低的区域,煤储层裂隙发育,有利于煤层气的抽排;煤层构造破坏程度较高的地区,煤层发生揉皱变形,煤储层的渗透率降低,因此不利于煤层甲烷的抽排。

  • 标签: 层间滑动 柔皱系数 煤储层特征 抽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