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资源环境强约束下,中国服务业能否担当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服务业真的比制造业更绿色环保吗?通过构建当期和两期技术下方向性距离函数,利用GBML指数核算了2004-2012年中国27个制造行业与14个服务行业的能源效率并对其进行分解。结论显示:服务业并未比制造业更为绿色环保;技术进步、资本投入能源效应以及能源结构效应是促进服务业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产出结构效应与技术效率是导致服务业与制造业能源效率差距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服务业 制造业 能源效率 GBML指数 方向性距离函数
  • 简介:本文以我国的水污染为切入点构造污染强度指标,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产业结构、总体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三个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外资进入和政府监管对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在引起产业结构向污染性行业转移的同时没有产生显著的技术促进效应,同时FDI的增加会引起本地环境监管的加强和其他地区环境监管的恶化,总体上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形成负面影响.而在地区协调行动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是发挥FDI积极环境效应的关键.

  • 标签: 环境 政府管制 外商直接投资
  • 简介: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和2015年构成混合截面数据,运用OLS与分位数回归估计工作单位性质、性别因不同的自评健康所产生的工资收入差异,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以降低健康选择的内生性问题。运用工资收入差异分解估计特征效应与系数效应。研究发现:自评健康的平均溢价效应约为18.07%。其中,非公共部门与女性就业群体的自评健康溢价效应较为明显。分位数回归表明随工资收入逐步递增,自评健康的溢价效应呈逐步递减趋势。工资收入差异分解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总体存在因自评健康所导致的工资收入歧视效应,且歧视效应是随工资收入成反向变动关系。各级政府、社会及企业应着力提升低收入就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其对缩小我国就业市场的工资收入差距,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水平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 标签: 自评健康 分位数回归 劳动力的市场歧视
  • 简介: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分析各类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是研究新集聚格局形成与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重视的理论问题,也对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制造业基础及交通条件选择制造业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对就业洛伦兹曲线进行二重分解,即产业分解和按照改进的可达性指标进行空间分解,分四类研究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其集聚的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其技术密集度正相关。区域制造业基础越好,越有利于吸引高、中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集聚。而就区域交通条件的影响而言,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主要向交通条件优越的区域集聚,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更倾向于集聚在交通条件中等的区域,但区域交通条件对中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如上结论对中央政府引导产业转移和地方政府进行产业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制造业 就业洛伦兹曲线 二重分解 可达性 集聚异质性
  • 简介:摘要:本文在《转移支付对湘西州县级财力均等化效应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接续深入研究,并按照基尼系数的可分解性,将财政收入的基尼系数按照贡献值、贡献率和相对集中系数进行分解,得出各分项转移支付对湘西州县级财力不均等的贡献度。根据综合分析的结论,进一步细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建议,进而为缩小湘西州县级政府间财力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 标签: 转移支付制度 基尼系数分解 财力均等化 政策建议
  • 简介: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趋于上升,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仍有待改善。关联效应方面,应注重增强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溢出能力;第四,制造业分部门中,内生效应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橡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绝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除纺织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其他行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拉动力。

  • 标签: 结构分解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 内生效应 关联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
  • 简介: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集群式及产业链协同式发展,其中关键点在人力资本的时间与空间协同。以人力资本为切入点,以提升集群产业链纵向协同效率为目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从时序协同和空间协同两个维度分解物联网集群三环节间的人力资本综合效率、存量效率和再生量效率的协同情况。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始于2006年,经十多年的发展,初具集群式产业链组织形态,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根据其中11家企业2008-2015年间的跟踪调研数据,从感知、传输和应用纵向三环节展开空间协同性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5年间物联网集群三环节的人力资本综合效率、存量效率和再生量效率都呈现上升态势,时序协同性较好。在空间协同性上,2013-2015年集群三环节间人力资本综合效率显现出较高的协同特征,2014年及2015年集群三环节间人力资本存量效率和再生量效率呈现出基本协同特征。2008-2015年间,管理人才投入和集群内协同创新交流培训投入的产出效应明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群三环节间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较大,未能有效发挥技术人才人力资本效率,R&D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 标签: 物联网 产业集群 产业链纵向协同 人力资本效率 典型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