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是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发展最优秀的创造。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发展为人类的车床生产开发注入了新的动力,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必将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完善的。但是,工程机机械智能化的发展还是需要规划和调整,仍然需要不断的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的简要分析,得出了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对策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希望对有需要的人士能够起到一些帮助。

  • 标签: 工程机械 智能化发展 发展对策
  • 简介:在介绍无人机校射原理的基础上,梳理了舰炮校射无人机的关键技术,归纳出其未来发展趋势平台通用化、功能模块化、起降垂直化、机体隐身化、控制处理智能化。

  • 标签: 舰炮校射无人机 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中医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建库至2018年9月脑卒中中医护理相关文献,以BICOMB 2.0、SPSS 22.0和UCINET 6.0作为数据处理工具,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进行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分析。结果共纳入7 253篇文献,得到17 236个关键词,30个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揭示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热点围绕在脑卒中常见症状护理中耳穴埋豆的应用、脑卒中负性情绪管理、脑卒中后身体功能治疗及其模式研究、脑卒中后遗症的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热点范围及数量逐年扩大,探索领域不断被挖掘和深入,并存在继承性逐渐显现的特点。结论共词-聚类-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脑卒中中医护理的研究热点及其趋势,可为相关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提供相关领域信息支持,为科研选题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卒中 中医护理 研究热点 共词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查阅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复习文献的方法收集2007—2017年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脑卒中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7年中国脑卒中流行趋势主要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持续升高,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呈现降低趋势,脑卒中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我国脑卒中流行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病年轻化,男性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近十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相比前十年增速明显,考虑与居民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习惯相关。因此,政府应大力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此外,我国农村地区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加强农村地区脑卒中防控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标签: 脑卒中 流行病学趋势 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通信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根据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具体研究了5G移动通信的发展问题,包括5G移动通信的业务发展需求和关键技术问题,5G移动通信时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 标签: 5G移动通信 发展趋势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气压下吸氧患者在氧舱内的心率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氧舱内动态心电记录仪全程记录31例患者共227人次高压氧治疗时心率变化数据,记录分析最快且>100次/min和最慢且<60次/min心率出现的时间段,对比分析在空气加压氧舱内升压阶段、2个稳压治疗阶段和减压阶段最快和最慢心率出现的频次。结果最快且>100次/min出现156次,最慢且<60次/min心率出现76次;最快心率和最慢心率均以减压期出现频次最多,其次是升压期,稳压治疗期最少,各期出现频次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期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个案分析显示心率总体呈减慢趋势。结论高压氧治疗时舱内气压的变化可导致患者一过性心率明显变化,提示在给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在治疗时应有相应的处置预案。

  • 标签: 高压氧舱 动态心电图 心率
  • 作者: 黄英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3-13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因此得到了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大力推广和运用,并且为企业实现理想的工作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环境逐渐变化,对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大力增强对国内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度,就需要从远发展的角度,对这方面进行彻底的革新。对此,本文将进行具体的探讨,从而促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性能的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描述分析2004—2019年中国城乡人群心脏病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2004—2019年中国城乡心脏病死亡率数据,描述其死亡率和标化率的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率(APC)、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APC),并分析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04—2019年间中国城乡人群心脏病死亡率随时间呈波动式上升,其中,城市以平均每年2.70%的年度变化百分率上升(P=0.000),农村以平均每年6.95%的年度变化百分率上升(P=0.000),农村平均上升速度约为城市的2.6倍。2004—2019年间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以>85岁人群上升速度最为迅速,平均每年上升3.72%,其次是30~34岁(1.90%)、60~64岁(1.87%)(P<0.05);农村以10~14岁、25~29岁、30~34岁及>85岁年龄组上升速度最为迅速,分别以每年5.96%、5.96%、5.61%、5.42%的速度上升(P<0.05);城乡均在<1岁、15~19岁年龄组以相同速度下降(分别为7.72%、2.80%)(P=0.000)。结论2004—2019年间中国城乡心脏病死亡率明显上升,农村较城市有更大涨幅,需加强农村地区人群心脏病健康教育及防控工作。

  • 标签: 心脏病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时间趋势
  • 简介:摘要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目前基础治疗可以实现对部分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对于基础治疗无法控制的中重度哮喘,生物治疗是新的治疗选择。其中抗IgE抗体(奥马珠单抗)是最早上市的用于治疗哮喘的生物制剂,继之有大量靶向不同位点的新型单克隆抗体问世,并用于哮喘治疗。本文就哮喘的免疫机制、分型及生物治疗的发展史进行阐述,同时展望哮喘的生物治疗趋势

  • 标签: 哮喘 生物制剂 治疗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死亡率和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1970—1974、1990—1992和2004—2005年胃癌死亡资料分别源自全国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山东省部分),2011—2013年胃癌死亡资料源自山东省全死因监测数据。以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为指标描述胃癌死亡水平,其中山东省年龄标化死亡率以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各县(市、区)年龄标化死亡率以1964年中国人口计算。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不同年代胃癌死亡率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估计不同时期人口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度。采用ArcGIS 10.2软件对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山东省各县(市、区)胃癌死亡水平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采用DeoDa 1.1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胃癌粗死亡率由1970—1974年的18.33/10万上升至2011—2013年的28.51/10万,胃癌Segi′s世界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由1970—1974年的20.94/10万降至2011—2013年的18.17/10万。1990—1992年、2004—2005年和2011—2013年非人口因素对粗胃癌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分别为95.59%、48.45%和-20.57%,呈持续下降趋势。山东省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各县(市、区)胃癌粗死亡率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7和0.57,年龄标化死亡率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5和0.44。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高高聚集区分别为31和19个,重叠的县(市、区)为7个,其中6个位于胶东地区。结论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先升后降,胃癌死亡率分布存在明显空间聚集性且随时间变化。

  • 标签: 胃肿瘤 死亡率 纵向研究 空间聚集性
  • 作者: 姚德明 郭俊丽 姚常房 罗瑞鹤 徐偲瑜 颜丹蓉 翟晓辉 褚湜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0871,健康报社,北京 100027,纽约大学瓦格纳公共行政学院,美国纽约州 10012-9604,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运营管理部,成都 61004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福州 350005,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北京 10081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儿科医师的数量及工作负担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儿科医师资源配置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采用描述分析法分析我国2010年至2019年儿科医师数量变化及工作负担情况。结果2010年至2019年,我国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由11.58万人增长到15.85万人,总增长率高于0~14岁儿童数,低于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由0.52增长到0.67,与全国医师执业负担相比,儿科医师的工作强度仍相对较大。结论儿科医师数量逐步增加,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但工作负荷仍然较重。建议进一步制定符合儿科专业特点的薪酬体系,优化实化细化支持政策,着重研究解决儿科医师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 标签: 卫生人力 资源分配 儿科医师 日均负担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公安局。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构成比、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过早死亡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26 919例,城市男性占比从21.28%下降到18.38%,城市女性从7.01%下降到6.28%;农村男性从59.16%下降到55.59%,农村女性由12.55%上升到19.75%。2000-2019年全市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为14.08/10万~7.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8/10万~5.51/10万,过早死亡概率为0.70%~0.38%。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在研究期间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进入快速下降期。2000-2019年男性标化死亡率为20.97/10万~8.01/10万,女性为5.10/10万~2.85/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下降速度快于女性。2000-2019年城市标化死亡率为6.99/10万~2.46/10万,农村为19.85/10万~8.75/10万。农村死亡水平高于城市,近年来下降速度较快。农村男性是交通事故死亡水平最高的群体,从2016年起进入快速下降期,2016-2019年标化死亡率APC为-18.55%。结论全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已出现下降拐点,且近几年进入快速下降期,近年来对交通事故所开展的干预措施较为有效,未来交通事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男性、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

  • 标签: 事故,交通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临床中较常见,危害患者健康,其传统治疗方法包含药物治疗、131I治疗、外科手术,但各有利弊,仍存在易复发、需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现状。微波热消融治疗属外科治疗手段,是通过热量凝固甲状腺组织而损毁激素产地,适度保留少部分腺体继续维持激素的合成,具有创伤轻微、麻醉简单、手术时程短、消融范围可精细调节及可重复性的优势,能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微波等热消融技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价值,在遵循先行药物治疗的原则下,当病情进展至需要施加外科治疗措施时可优先选用微波消融。笔者就顺应微波消融临床应用趋势革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理念进行综述。

  • 标签: 微波消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热消融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1970年以来,山东省女性乳腺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别分解分析发现,1970—1990年代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的微弱下降全部为非人口因素所致,1990年以后死亡率大幅上升为人口和非人口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人口因素的贡献率逐渐上升,由2004—2005年的53.5%上升到了2011—2013年的59.5%,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有所下降,由46.5%降到了40.5%。45~64岁是女性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年龄段,占不同时期乳腺癌总死亡的40%~60%;其中55~64岁年龄组死亡率增长迅速,2011—2013年分别比1970—1974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上升了52.12%、115.19%和29.01%(Z=-7.342,P<0.001)。相对于1970—1974年,农村女性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增长了41.86%(Z=-17.933,P<0.001);城市女性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增长了18.62%(Z=-25.642,P<0.001)。不同时期城市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均P<0.05)。空间扫描分析发现,1970—2013年山东省东部地区作为死亡高危聚集区持续存在,其他高风险聚集区则由鲁北地区向鲁西南地区转移。

  • 标签: 乳腺肿瘤 死亡率 流行趋势 空间分析
  • 简介:摘要免疫规划用疫苗在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自2007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免疫规划用疫苗共计15种,可以预防15种疾病。本文从品种、数量、生产企业、质量标准、监管体系5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近十年中国免疫规划疫苗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2011—2020年中国免疫规划用疫苗平均剂量约为5.7亿剂次/年;免疫规划用疫苗行业整体发展平稳,每类疫苗生产企业在1~5家之间且主要依靠国内生产;疫苗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且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疫苗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覆盖了研发、生产、流通全流程监管。

  • 标签: 疫苗 免疫规划 上市分析
  • 简介:摘要数字疗法作为预防、管理和控制疾病的干预方案,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逐渐得到业内认可。相比于传统疗法,数字疗法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患者对医生诊疗的时间需求,从而提供更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目前,数字疗法在国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辅助治疗慢性病、成瘾性行为及精神障碍,全球多家监管机构陆续将数字疗法纳入监管和医保报销体系之中。在中国,数字疗法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该领域已获得较高的关注度。本文总结我国慢性病健康管理干预效果不显著、评价指标单一、团队服务不健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幅度小等问题,提出将数字疗法应用于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可行性:将5G技术与数字疗法结合,在筛查阶段,运用数字疗法实现个性化健康参数的实时跟踪;在评估阶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综合评估用户健康风险;在干预阶段,将线上的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与线下健康服务有机结合,实现连续性、动态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 标签: 数字疗法 慢性病 疾病管理 应用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选取国内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123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搜集法、问卷调查法、描述分析法对专业分布情况及目标定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招生数、毕业生去向等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学科发展动态分析专业发展趋势。结果国内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从2016年的5所发展为目前的123所,年均增长率为472.0%。各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涵盖了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等13门核心课程,毕业总学分要求从149学分到224学分不等,实践教学占教学计划的比例从12.1%到45.1%不等,学分波动较大,多数院校实践教学占比不高且内容单一。参与问卷调查的21所院校中,47.6%的院校将专业目标定位聚焦于培养复合型人才,52.4%的院校专任教师人数为4~6人,47.2%的专任教师年龄为31~40岁,42.9%的院校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为30%~40%,28.6%的院校博士人员占比≥50%,多数院校的专业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专任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内涵建设相对滞后。结论院校数量的快速增加与专业内涵建设的不相适应成为制约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建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优化课程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健康服务与管理 专业建设 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文中将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进一步阐述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计算机 网络信息 安全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乳房重建技术是乳腺外科技术微创化的重要分支。虽然机器人价格昂贵、普及率低、学习曲线长,但其智能化及远程操控能力具有独特优势。机器人辅助微创乳房重建是未来发展新方向。笔者将重点介绍机器人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为同行们提供临床实践的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乳房成形术 机器人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00—2019年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院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中中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观察指标:(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3)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4)2000—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以GBD估计的世界标准人口结构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软件构建对数线性模型进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结果(1)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数612 821例,粗发病率为43.1/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0.6/10万。发病人群中男性451 332例,女性161 489例,粗发病率分别为62.3/10万和23.2/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和15.8/10万。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数421 539例,粗死亡率为29.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10万。死亡人群中男性298 514例,女性123 02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41.2/10万和17.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1/10万和12.2/10万。(2)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情况: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群中<40岁20 855例,其中男性14 005例,发病占比为3.1%(14 005/451 332),女性6 850例,发病占比为4.2%(6 850/161 489);40~49岁45 903例,其中男性34 659例,发病占比为7.7%(34 659/451 332),女性11 244例,发病占比为7.0%(11 244/161 489);50~59岁111 975例,其中男性87 156例,发病占比为19.3%(87 156/451 332),女性24 819例,发病占比为15.4%(24 819/161 489);60~69岁180 434例,其中男性137 939例,发病占比为30.6%(137 939/451 332),女性42 495例,发病占比为26.3%(42 495/161 489);70~79岁172 541例,其中男性126 345例,发病占比为28.0%(126 345/451 332),女性46 196例,发病占比为28.6%(46 196/161 489);>80岁81 113例,其中男性51 228例,发病占比为11.4%(51 228/451 332),女性29 885例,发病占比为18.5%(29 885/161 489)。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群中<40岁8 463例,其中男性5 508例,死亡占比为1.8%(5 508/298 514),女性2 955例,死亡占比为2.4%(2 955/123 025);40~49岁22 651例,其中男性16 780例,死亡占比为5.6%(16 780/298 514),女性5 871例,死亡占比为4.8%(5 871/123 025);50~59岁63 870例,其中男性48 638例,死亡占比为16.3%(48 638/298 514),女性15 232例,死亡占比为12.4%(15 232/123 025);60~69岁115 771例,其中男性86 240例,死亡占比为28.9%(86 240/298 514),女性29 531例,死亡占比为24.0%(29 531/123 025);70~79岁130 623例,其中男性92 917例,死亡占比为31.1%(92 917/298 514),女性37 706例,死亡占比为30.6%(37 706/123 025);>80岁80 161例,其中男性48 431例,死亡占为16.2%(48 431/298 514),女性31 730例,死亡占比为25.8%(31 730/123 025)。(3)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2000—2019年中国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30.5/10万增加至2019年的43.1/10万,年平均变化率(AAPC)为1.9%[95%可信区间(CI)为1.5~2.3,P<0.05)。其中男性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39.9/10万增加至2019年的62.3/10万,AAPC为2.4%(95%CI为1.9~2.8,P<0.05),女性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20.5/10万增加至2019年的23.2/10万,AAPC为0.6%(95%CI为0.4~0.9,P<0.05)。2000—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35.7/10万下降至2019年的30.6/10万,AAPC为-0.8%(95%CI为-1.2~-0.3,P<0.05)。男性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49.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47.4/10万,AAPC为-0.3%(95%CI为 -0.6~0.0,P<0.05),女性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22.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5.8/10万,AAPC为-1.9%(95%CI为-2.2~-1.7,P<0.05)。(4)2000—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2000—2019年中国胃癌粗死亡率由2000年的27.9/10万增加至2019年的29.6/10万,AAPC为0.3%(95%CI为0.0~0.6,P<0.05)。其中男性胃癌粗死亡率由2000年的35.9/10万增加至2019年的41.2/10万,AAPC为0.7%(95%CI为0.3~1.1,P<0.05),女性胃癌粗死亡率由2000年的19.4/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7.6/10万,AAPC为-0.5%(95%CI为-0.8~-0.2,P<0.05)。2000—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34.1/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1.7/10万,AAPC为-2.4%(95%CI为-2.7~-2.1,P<0.05)。其中男性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47.5/10万下降至2019年的33.1/10万,AAPC为-1.9%(95%CI为-2.2~-1.7,P<0.05),女性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22.4/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2.2/10万,AAPC为-3.2%(95%CI为-3.4~-2.9,P<0.05)。结论2000—2019年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60~69岁男性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胃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