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瞳孔为中心2、4、6 mm直径区域的角膜曲率分布特点及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并行Pentacam检查的门诊患者138例(254眼),其中20~39岁51例(102眼)作为A组;40~59岁41例(73眼)作为B组;60岁及以上46例(79眼)作为C组。分别收集以瞳孔为中心2、4、6 mm直径区域的模拟角膜曲率(Simk)和全角膜屈光力(TCRP)数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Simk和TCRP差异,并使用Bland-Altman散点图描述Simk与TCRP之间的一致性。角膜曲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采用回归分析,不同直径区域的Simk与TCRP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以瞳孔为中心2、4 mm区域Simk与对应区域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P=0.002;t=4.44,P=0.001);而以瞳孔为中心6 mm区域的Simk和T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2 mm区域下,3组间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6,P=0.010;F=3.87,P=0.022),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4 mm区域下,3组间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5,P=0.001;F=6.07,P=0.003),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瞳孔为中心6 mm区域下,3组间的Simk、TCR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1,P<0.001;F=10.15,P<0.001),其中A组与B组、C组Simk和T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瞳孔为中心不同直径区域的模拟角膜曲率与全角膜屈光力的变化及随年龄变化趋势应在人工晶状体计算及屈光手术中引起重视。Simk与TCRP数值均随年龄增加逐渐变陡峭,40岁之后趋于稳定。

  • 标签: 区域 年龄 模拟角膜曲率 全角膜屈光力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临床中较常见,危害患者健康,其传统治疗方法包含药物治疗、131I治疗、外科手术,但各有利弊,仍存在易复发、需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现状。微波热消融治疗属外科治疗手段,是通过热量凝固甲状腺组织而损毁激素产地,适度保留少部分腺体继续维持激素的合成,具有创伤轻微、麻醉简单、手术时程短、消融范围可精细调节及可重复性的优势,能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微波等热消融技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价值,在遵循先行药物治疗的原则下,当病情进展至需要施加外科治疗措施时可优先选用微波消融。笔者就顺应微波消融临床应用趋势革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理念进行综述。

  • 标签: 微波消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热消融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国内标准化护理术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脉络,揭示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标准化护理术语相关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突变词探测。结果共纳入1 761篇文献。标准化护理术语发展分为萌芽起步期、受阻停滞期、快速增长期3个阶段。研究以临床应用为主,主要参考工具包括奥马哈系统、北美护理诊断分类、护理结局分类与护理措施分类;研究环境多涉及老年人群和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专科;研究主题聚焦在延续护理、个案管理、居家访视和护理教育;研究方法常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质量评价。结论标准化护理术语研究日受关注,整体趋势向好,但本土术语构建还有待发展。未来应面向我国临床应用需求,开发和培养护理信息学人才,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护理术语体系。

  • 标签: 护理 文献计量学 护理信息学 标准化护理术语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健康体检机构2010至2019年的体检量和收入发展趋势。方法本研究为纵向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采集374家健康体检机构2010、2015和2019年每年的收入(万元)、体检量(万人次)等反映机构规模的指标。使用几何均数的方法计算健康体检机构年体检量、年收入、受检者平均费用等指标2010至2015及2015至2019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结果健康体检机构的年体检量由2010年的1.81(1.00,3.20)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5.08(3.50,7.28)万人次;其中2010至2015年体检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4.04%(8.14%,23.78%),2015至2019年体检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49%(3.39%,19.07%)。健康体检机构的年收入由2010年的768.73(350.00,1 623.75)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 500.00(1 997.73,6 818.54)万元;其中2010至2015年年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5.75%(15.17%,35.09%),2015至2019年年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67%(8.78%,26.11%)。健康体检机构的受检者平均费用由2010年的434.26(278.82,666.66)元,增长到2019年的755.80(506.90,1 005.42)元;其中2010至2015年受检者平均费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82%(1.71%,17.10%),2015至2019年受检者平均费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7%(0.95%,10.46%)。结论2010至2019年我国健康体检机构快速发展,年体检量、年收入、受检者平均费用3个指标均保持了较高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 标签: 健康体检机构 年收入 年体检量 受检者平均费用 复合年均增长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各病因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1990—2019年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院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人群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他因素共5种病因导致的肝癌负担相关数据,包括新发病例、粗发病率、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例数、粗死亡率以及年龄标化死亡率。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年全世界标准化人口结构计算年龄标化率。观察指标:(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各病因发病情况。(2)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各病因死亡情况。(3)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各病因年龄标化发病率变化趋势。(4)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各病因年龄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以绝对数、百分率和比值表示。依托联结点回归模型,采用Joinpoint(V.4.9.1.0)软件计算不同时段各病因导致的肝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变化率、年平均变化率(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各病因发病情况。中国人群肝癌新发病例、粗发病率从1990年的236 825例、20.01/10万变化为2019年的210 462例、14.80/10万。HBV感染、HCV感染和其他因素导致的肝癌新发病例呈下降趋势,绝对数变化率分别为-14.76%、-3.98%和-26.67%。而酒精和NASH导致的肝癌新发病例呈增加趋势,绝对数变化率分别为9.31%和13.91%。(2)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各病因死亡情况。中国人群肝癌死亡例数、粗死亡率从1990年的232 449例、19.64/10万变化为2019年的187 700例、13.20/10万。HBV感染、HCV感染和其他因素导致的肝癌死亡例数呈下降趋势,绝对数变化率分别为-23.34%、-10.99%和-33.75%。酒精导致的肝癌死亡例数呈缓慢下降趋势,绝对数变化率为-0.51%。而NASH导致的肝癌死亡例数呈增加趋势,绝对数变化率为6.03%。(3)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各病因年龄标化发病率变化趋势。1990—2019年,HBV感染、HCV感染、酒精、NASH、其他因素导致的中国人群肝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的AAPC分别为-3.61%(95%CI为-4.10%~-3.11%)、-3.57%(95%CI为-3.99%~-3.14%)、-2.79%(95%CI为-3.24%~-2.33%)、-2.65%(95%CI为-3.09%~-2.21%)、-3.62%(95%CI为-4.05%~-3.19%)。(4)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各病因年龄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1990—2019年,HBV感染、HCV感染、酒精、NASH、其他因素导致的中国人群肝癌年龄标化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3.92%(95%CI为-4.42%~-3.41%)、-3.90%(95%CI为-4.45%~-3.35%)、-3.15%(95%CI为-3.71%~-2.58%)、-2.86%(95%CI为-3.34%~-2.38%)、-4.09%(95%CI为-4.64%~-3.55%)。结论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癌疾病负担整体呈下降趋势,HBV和HCV感染导致的肝癌负担下降明显,但其仍然是导致肝癌负担严重的主要原因。酒精和NASH导致的肝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新发病例仍显著增长。其他因素导致的肝癌负担呈下降趋势

  • 标签: 肝肿瘤 疾病负担 危险因素 变化趋势 死亡 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1990-2019年中国早产患病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早产患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分性别评估早产的患病和疾病负担分布情况,并将中国、全球及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早产患病率和DALYs率进行对比。采用Joinpoint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率为6.34%[95%不确定区间(UI):6.23%~6.44%],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1.24%,95%UI:11.16%~11.32%)及低收入(13.15%,95%UI:12.97%~13.33%)、中低收入(12.53%,95%UI:12.39%~12.68%)、中高收入(8.22%,95%UI:8.15%~8.29%)、高收入(8.75%,95%UI:8.67%~8.84%)国家平均水平;早产DALYs率(人年/10万)为217.12(95%UI:191.30~246.69),低于全球(886.81,95%UI:762.12~1 034.49)、低收入(1 905.24,95%UI:1 542.35~2 377.54)、中低收入(1 349.98,95%UI:1 154.04~1 583.81)和中高收入(366.56,95%UI:321.51~416.88)国家平均水平,但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6.21,95%UI:179.96~234.90)。1990-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率及DALYs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56%(95%CI:0.54%~0.58%)和5.87%(95%CI:5.54%~6.19%)。男性早产儿患病率总体下降速度均高于女性(男性:0.64%,95%CI:0.62%~0.66%;女性:0.46%,95%CI:0.44%~0.48%),男性早产儿DALYs率下降速度均高于女性(男性:5.90%,95%CI:5.56%~6.24%;女性:5.81%,95%CI:5.50%~6.13%)。结论1990-2019年我国早产患病率及DALYs率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男性早产儿患病率及DALYs率下降速度高于女性。应继续加强对早产,尤其是自发性早产危险因素的病因研究,制定全面、完善的早产监测、预防和保健制度。

  • 标签: 早产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男男性行为者HIV检测自我效能的变化趋势。方法于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在山东省招募404名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并进行1年的随访研究,采用个体干预(微信及随访问卷中推送干预图片和视频)与社区干预(朋友圈转发、微信群分享讨论HIV检测相关信息),测量其HIV检测自我效能水平,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CGM)分析HIV检测自我效能的长期发展趋势,并分析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结果404名MSM年龄为(28.25±8.95)岁,最大58岁,最小18岁;基线和4次随访的HIV检测自我效能得分M(Q1,Q3)分别为18.00(17.00,21.00)、19.00(18.00,22.00)、19.00(18.00,22.00)、19.00(18.00,22.00)、19.00(18.00,22.00)。自由估计的两分类LCG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SM的HIV检测自我效能发展趋势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干预反应组”[255名(63.1%)]和“干预无反应组”[149名(36.9%)],“干预反应组”的MSM人群HIV检测自我效能水平较高,且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而“干预无反应组”水平较低且较为稳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学生MSM人群为参照组,商业或服务业、无业或失业的MSM的OR值分别为0.261(95%CI:0.108~0.633)和0.186(95%CI:0.057~0.610)。结论MSM人群在干预条件下的HIV检测自我效能变化趋势存在群体异质性,职业可能是影响因素。

  • 标签: 男男性行为 自我效能 发展趋势 潜类别增长模型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7年开始在浙江省11个城市高等院校开展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每个市选取1所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校)作为监测哨点学校,每年4-6月在每所学校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6岁在读学生,每所学校样本量为800人。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性行为、接受艾滋病宣传和检测服务等信息,分析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2021年共调查青年学生45 483人,有HIV自我检测意愿的比例分别为0.4%(35/9 107)、3.7%(334/9 150)、5.2%(475/9 203)、6.3%(563/8 962)和7.4%(674/9 061)(趋势χ2=582.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中,HIV自我检测意愿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医学专业(OR=1.57,95%CI:1.06~2.33)、通过互联网/交友软件寻找性伴(OR=1.96,95%CI:1.33~2.89)、最近1年接受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OR=1.33,95%CI:1.02~1.74)、听说过HIV检测试剂自动售卖机(OR=1.80,95%CI:1.34~2.41);HIV自我检测意愿较低的相关因素为最近1年性伴类型为多种异性性伴(OR=0.57,95%CI:0.36~0.89)。结论2017-2021年浙江省青年学生HIV自我检测意愿逐年升高,其中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自我检测意愿相对较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宣传教育,提供更好的HIV检测服务,促进HIV自我检测服务的利用。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自我检测 意愿 青年学生
  • 作者: 郑阔 高显华 白辰光 刘连杰 张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上海 200082 上海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中心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上海 200082,上海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中心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上海 200082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08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与晚发性结直肠癌(LOCRC)患者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病理证实的结直肠腺癌,包括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如Ly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和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2)在上海长海病理登记系统中有登记信息。排除邻近器官的恶性肿瘤侵犯结直肠者、远处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结直肠者、结直肠良性病变者以及复发性CRC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结直肠癌登记病例资料,采用年均变化率(AAPC)来描述长期变化趋势,比较两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分子和治疗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1)发病趋势:共纳入34 067例CRC患者,其中EOCRC患者6 369例,LOCRC患者27 698例。2000—2021年间,EOCRC(AAPC=8.4%)、LOCRC(AAPC=11.6%)和CRC(AAPC=11.0%)病例数均显著增加。在EOCRC患者中,40~49岁组病例数最多(AAPC=8.3%),30~39岁组增长最快(AAPC=9.0%),<30岁组的AAPC为7.2%;男性和女性EOCRC患者的AAPC分别为8.8%和7.8%;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AAPC分别为8.7%、8.9%和7.9%。(2)人口学特征: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中男性更少[58.4%(3 717/6 369)比63.2%(17 497/27 698),χ2=50.785,P<0.001],直肠癌[56.1%(3 575/6 369)比52.6%(14 561/27 698),χ2=69.584,P<0.001]和结直肠多原发癌[2.1%(134/6 369)比1.2%(343/27 698),χ2=27.479,P<0.001]更多,但左半结肠癌[26.7%(1 698/6 369)比28.4%(7 861/27 698),χ2=7.511,P=0.006]和右半结肠癌[15.1%(962/6 369)比17.8%(4 933/27 698),χ2=26.300,P<0.001]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特征: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的体质指数更低[(23.13±3.39)kg/m2比(23.44±4.46)kg/m2],肿瘤直径更大[(4.6±2.0)cm比(4.4±2.0)cm],血清癌胚抗原水平较低(中位数3.0 μg/L比3.7 μg/L),血清糖类抗原19-9水平偏高(中位数11.8 kU/L比10.7 kU/L),直肠癌位置更低[(6.1±3.6)cm比(6.5±3.4)cm],腹痛[23.0%(749/3 254)比19.3%(2 642/13 687)]、里急后重[1.6%(52/3 254)比0.9%(124/13 687)]和腹部肿块[1.1%(37/3 254)比0.7%(98/13 687)]的发生率较高,各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脑部疾病)[36.64%(1 191/3 254)比60.5%(8 276/13 687)]、伴发息肉[9.4%(305/3 254)比14.7%(2 016/13 687)]和伴发其他癌症[1.8%(57/3 254)比3.2%(435/13 687)]的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病理特征: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的溃疡型肿瘤更多[68.1%(2 216/3 254)比64.4%(8 817/13 687)],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更多[17.9%(544/3 254)比11.6%(1 495/13 687)],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更多[分别为:22.1%(285/1 291)比17.5%(1 203/6 864);29.7%(386/1 299)比22.4%(1 541/6 876)],无淋巴结转移比例更少[54.9%(1 707/3 110)比62.6%(8 138/13 002)],远处转移更多[18.0%(576/3 200)比15.4%(2 061/13 392)],浸润深度更深[T3期:75.2%(2 346/3 119)比73.6%(9 676/13 149)],TNM分期更晚[Ⅲ期:32.7%(1 047/3 200)比27.6%(3 700/13 3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分子特征: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KRAS基因突变率更低[40.1%(1 272/3 171)比 44.9%(7 288/16 239),χ2=24.253,P<0.001],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肿瘤更多见[21.4%(563/3 171)比13.1%(1 840/16 239),χ2=100.33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接受了更多的Miles或Hartmann手术[14.3%(281/3 254)比11.9%(950/13 687)]、扩大根治性切除术[12.6%(410/3 254)比10.2%(1 393/13 687)]、肠造口术[35.3%(1 148/3 254)比32.0%(4 380/13 687)]、术前治疗[22.3%(725/3 254)比15.8%(2 159/13 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N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率、无瘤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过去的20年里,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诊治的EOCRC和LOCRC的病例数均持续增加。与LOCRC组相比,EOCRC组的肿瘤更具侵袭性,TNM分期更晚,接受了更积极的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治疗,但两组的DFS和OS相似。建议对年轻人进行更多的CRC筛查,以便应对EOCRC不断增长的趋势

  • 标签: 结直肠癌,早发性 结直肠癌,晚发性 发病趋势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