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BIM技术在公路桥梁领域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BIM技术与公路桥梁施工测量放和导线控制的融合,并总结了BIM技术在这些领域中的优势和不足。文章指出,BIM技术能够实现数字化建模和数据共享,提高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减少了传统施工中的误差和重复劳动。然而,此技术的应用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包括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设备投入等。文章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BIM技术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公路桥梁领域。

  • 标签: BIM技术 公路桥梁施工 测量放样 施工导线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Caspase-1mRNA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硬化(CAS)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与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健康对照者组35例、T2DM组26例、T2DM+CAS组81例(包括IMT增厚组与斑块组)、CAS组35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联反应(RT-FQ-PCR)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aspase-1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并分析斑块组caspase-1mRNA的表达量与crouse积分相关性。结果T2DM组与T2DM+CAS组PBMCs中Caspase-1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MT增厚组Caspase-1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斑块组(P<0.01);斑块组中患者Caspase-1mRNA的表达量与斑块crouse积分呈明显负相关(r=-0.467)。结论Caspase-1参与了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硬化疾病的发展,而且在斑块形成早期表达更为活跃。

  • 标签: Caspase-1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IMT crouse积分
  • 简介:摘要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因胃部病变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鱼钩金属夹缝合组(A组),均应用带鱼钩装置的牵引金属夹缝合术后创面;同时分析由同一手术医生操作、相似部位、类似大小创面且采用“荷包缝合法”缝合创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缝合率、并发症、缝合所需时间和金属夹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A组缝合时间短于B组[(7.83±2.41)比(11.00±3.31)min,P=0.002]。A组所用金属夹平均7.17枚,B组平均7.0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鱼钩装置的牵引金属夹设计新颖,操作简便,对内镜切除术后创面有较好的缝合效果,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胃肠内窥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牵引夹 荷包缝合 创面缝合
  • 简介:摘要随着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病因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非狭窄(管腔狭窄程度<50%)高危斑块的识别越来越多。非狭窄高危斑块在影像和病理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与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在既往研究中也多次被证实。目前对于非狭窄高危斑块的评估手段主要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CT和PET。然而,关于非狭窄高危斑块的评估操作规范及如何判定检出斑块是否为本次卒中的责任斑块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关于高危斑块相关卒中的最佳治疗方案也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关于非狭窄高危斑块与临床卒中事件的相关性仍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同时需要进一步借助影像明确高危斑块动态演变规律,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比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优劣及最佳时机,寻找简易评估标准辅助早期治疗。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高危斑块 非狭窄 卒中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硬化斑块与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04月至2014年0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A内膜厚度斑块类型以及形态,同时选取无脑血管疾病、无高血压、身体健康的老人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管腔狭窄以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脑梗塞组有31例患者颈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粥硬化斑块,发生率是51.67%,对照组颈A内膜厚度为(0.61±0.16)mm,脑梗塞组颈A内膜厚度为(1.23±0.38)mm,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A内膜厚度比对照组厚,一般多以脂质性为主,说明颈动脉粥硬化和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发现颈A粥硬化斑块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与来我院5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两组观察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检测,比较两组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且稳定斑块患者与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硬化与血清hs-CR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清hs-CRP水平可为临床诊断颈动脉粥硬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黄斑结构改善的关系。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wAMD患者110例(110眼),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或贝伐单抗)治疗,收集患者房水,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房水中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房水中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VEGF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wAMD患者中心黄斑厚度(CMT)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10例wAMD患者,男68例,女42例,年龄(68.7±7.6)岁。与治疗前比较,wAMD患者注药1针和注药2针后房水中NLRP3(1.65±0.27、1.34±0.19比1.97±0.23,均P<0.017)、Caspase-1(1.47±0.15、1.29±0.17比1.53±0.18,均P<0.017)、ASC(1.33±0.14、1.21±0.18比1.47±0.12,均P<0.017)、IL-1β(1.78±0.21、1.46±0.17比2.21±0.24,均P<0.017)mRNA水平及IL-1β[(26.9±5.7)、(20.3±4.6)比(33.6±8.3)ng/L,均P<0.017]、IL-18[(32.7±7.6)、(23.3±6.9)比(46.4±9.4)ng/L,均P<0.017]、TNF-α[(39.4±6.6)、(21.7±6.3)比(52.9±9.1)ng/L,均P<0.017]、VEGF[(35.7±10.2)、(23.4±6.7)比(65.4±19.3)ng/L,均P<0.017]水平均降低,且注药2针后上述指标均低于注药1针后(均P<0.01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注药后NLRP3 mRNA(注药1针β=53.750,P<0.001;注药2针β=94.648,P<0.001)、IL-1β(注药1针β=1.356,P=0.021;注药2针β=2.008,P=0.003)、IL-18(注药1针β=1.984,P<0.001;注药2针β=1.251,P=0.003)及VEGF(注药1针β=1.875,P<0.001;注药2针β=2.119,P<0.001)水平与CMT呈线性关系。结论房水中NLRP3炎症小体及其产物表达降低可能与wAMD患者抗VEGF治疗后黄斑结构的改善有关。

  • 标签: 黄斑变性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心黄斑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凝治疗对我国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8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内蒙古鄂托克县、山西省襄垣县和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建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符合标准的20~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HPV阳性且接受热凝治疗(166例)或未接受任何治疗(2 716例)对象进行随访评估。针对热凝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在其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随访;针对未接受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进行每年随访,对所有随访过程中HPV和(或)细胞学阳性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或)活检。比较评估接受热凝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对象随访过程中的HPV清除率及热凝治疗对CIN病变的治愈率。结果分别有152例接受热凝治疗对象和2 539例未接受治疗对象接受了随访评估,年龄M(Q1,Q3)分别为42(36,48)和47(41,54)岁,中位随访时间M(Q1,Q3)分别为23.4(12.4,24.5)和23.5(12.4,24.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热凝治疗组的HPV清除率(73.0%,111例)高于未治疗组(46.1%,1 171例)(P<0.001)。与未治疗组相比,热凝治疗清除HPV16的OR(95%CI)值为2.8(1.3~6.1),HPV52为3.2(1.3~7.9),HPV58为5.8(2.1~15.6)。接受热凝治疗组中基线病理诊断为CIN者的治愈率为77.4%(72例),其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1)和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2+)的患者其治愈率分别为81.0%(47例)和71.4%(25例)。结论热凝治疗是清除HPV感染和治疗CIN病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我国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较高的HPV型别,清除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热凝 治愈 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普及应用,胸外科的治疗对象较前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早期磨玻璃肺腺癌的增多使得亚肺叶切除的比重日益上升。大量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早期磨玻璃肺腺癌,亚肺叶切除在肿瘤学预后以及术后肺功能保留上并不劣于肺叶切除,然而亚肺叶切除能否代替解剖性肺叶切除成为早期磨玻璃肺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仍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因此,本文将围绕亚肺叶切除在肿瘤学预后、围手术期康复、肺功能保留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证据和尚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肺肿瘤 亚肺叶切除 肺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蛋白A (SAA)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入院治疗的175例AAD患者、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疾病对照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148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对象的血清SAA和CRP水平,并收集、分析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和CRP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AAD患者组SAA和CRP水平[(165.7±7.4)mg/L、(76.0±4.0)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0.4)mg/L、(3.9±0.2)mg/L]和疾病对照组[(27.2±1.3)mg/L、(9.4±3.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超过60岁的AAD患者的SAA和CRP降低[(150.6±12.7)mg/L、(73.9±7.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超过6 h的高危疼痛特征的AAD患者的SA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A与CRP呈正相关(r= 0.053 4,P<0.05),ROC分析提示SAA和CRP水平与AAD风险独立相关(P=0.001),其中SAA诊断AAD疾病的ROC曲线显示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AUC分别为0.997和0.995 (均P<0.001);CRP诊断AAD疾病的ROC曲线显示TAAD和TBAD的AUC分别为0.998和0.991 (均P<0.001)。SAA和CR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5.17 mg/L和72.96 mg/L。结论SAA和CRP水平升高对AA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SAA联合CRP有望作为辅助诊断AAD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急性主动脉夹层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炎症
  • 简介:摘要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小血管炎,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关节肿痛及肾脏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成人较少发生。成人HSP累及肾脏时更容易出现肾病综合征,并发展成终末期肾病。本文报告1例以大疱性紫癜皮疹为首发表现的成人HSP,以提高对成人HSP诊治的认识。

  • 标签: 紫癜,过敏性 成人 紫癜性肾炎 大疱性皮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上所见的斑块内出血在颅内动脉粥硬化卒中人群的出现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连续收治的颅内动脉粥硬化卒中患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用于评估颅内动脉粥硬化斑块特征。分别比较所有斑块内出血组及症状性斑块内出血组与无斑块内出血组人口学特征和动脉粥硬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的与所有斑块内出血及症状性斑块内出血相关的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颅内动脉粥硬化卒中患者276例,年龄(66±11)岁。其中41.3%(114/276)出现至少一个斑块内出血,28.1%(32/114)是症状相关的;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最大管壁厚度)是所有斑块内出血及症状性斑块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2.15(95%CI:1.42~3.24)和3.46(95%CI:1.94~6.17)。结论斑块内出血在颅内动脉粥硬化卒中人群的出现率并不低,动脉粥硬化斑块负荷是斑块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但其在识别症状性斑块内出血时不具有特异性。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根据1703工作面回采区域取煤、测压钻孔设计,本次取煤、测压钻孔设计为10组共30个钻孔90个煤。自1703下巷底板巷J46测点向外16.3m处为第1组。

  • 标签: 回采区域  评判取煤样  测压钻孔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与其配体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的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118例无血缘关系的GD患者(GD组)以及同期10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PCR-SSP)对其KIR基因型及其配体HLA-C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KIR/HLA-C基因组合在GD患者及对照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GD发生的关联。结果GD组中,男29例,女89例,年龄(38±14)岁;健康对照组中,男28名,女80名,年龄(37±13)岁。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组的HLA-Cw01出现的频率较高[36.4%(43/118)比18.5%(20/108),P=0.003],HLA-Cw03和HLA-Cw06出现的频率较低[11.9%(14/118)比39.8%(43/108),P<0.001;9.3%(11/118)比18.5%(20/108),P=0.045]。KIR2DL1/HLA-C2基因组合在GD组中的频率低于对照组[17.8%(21/118)比34.3%(37/108),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R2DL1/HLA-C2基因组合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08,95%CI:0.126~0.752,P=0.010)。结论KIR/HLA-C基因多态性与GD有关,KIR2DL1/HLA-C2在GD患者中低表达,可能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自然杀伤细胞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C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蛋白3(angiopoietin—likeprotein3,ANGPTL3)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病人住院期间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脂系列等指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患者肾组织中ANGPTL3的表达情况。结果ANGPTL3在正常肾组织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均有表达;肾组织中ANGPTL3表达量在MCD、MN中显著高于正常对照、FSGS、IgA肾病及MPGN;不同性别肾病患者肾组织中ANGPTL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中ANGPTL3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其中在MCD及MN组最明显。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脂蛋白a 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