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肿瘤的恶性化是人类致死的重要病因,肿瘤细胞的不断浸润、转移是导致肿瘤恶性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肿瘤细胞的迁移运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进程,其主要受黏着斑(focal adhesions,FAs)的调控。黏着斑是由多分子构成的复合物,其中踝蛋白(Talin,TLN)作为黏着斑复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整合素(integrin)活化的重要调控蛋白。TLN能将整合素和胞内肌动蛋白(actin)两者联系起来,同时TLN还与细胞运动的调控息息相关。文章就TLN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细胞迁移和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 标签: 黏着斑 踝蛋白 整合素激活 细胞迁移 肿瘤
  • 简介:摘要:原油开采过程中,油管的防偏磨、耐腐蚀、防结垢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世界性难题。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提升,近些年人们发明了内衬超高分子聚乙烯油管,用以解决偏磨、腐蚀、结垢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油管的使用周期基本可以提升三倍以上。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内衬油管失效的问题,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失效分析,同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 标签: 超高分子聚乙烯油管 失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聚丙烯(PP)作为一种成熟的热塑性塑料,在机械性能好、无毒、相对密度低、耐热性好、耐化学性强、电绝缘性高、易于加工成型等诸多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此外,原料易得,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家电、建筑、汽车、包装等轻工业领域和化工领域。

  • 标签: 聚丙烯 化学改性 物理改性 增韧改性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包装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食品的包装材料需要有高阻隔性、阻氧性、阻湿性,来延长食品货架寿命。为了满足要求,人们不断研究各种高分子材料阻隔技术。

  • 标签: 高分子 阻隔技术 共混
  • 简介:【摘 要】近些年以来,铝电解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但一直在追求降低分子比进行铝电解生产。因此,在铝电解生产中进行工艺优化,控制合理的分子比,对提高电解槽的电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解质的分子比,分析了分子比对Al2O3的溶解度、电解质的温度、比重、粘度等的影响,对如何选择分子比和降低分子比进行了讨论,希望以此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 标签: 分子比 铝电解 生产 作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国防与航天等高科技技术领域发展迅速,高分子材料作为新型技术材料在高科技技术领域得到广泛认可,陆续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为保障高分子材料应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应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明确高分子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中的要点,为高科技技术领域提供材料支持。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成型 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这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高分子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除此之外,高分子材料促进了相关加工技术的产生,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广,其自身的优势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显现。本文就我国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技术的现状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为其的应用以及优化提供良好的参考以及理论基础。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加工成型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高分子化工材料在化学材料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更是化学材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诸多行业内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类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子化工材料已经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专业人员更对高分子化工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从根本上满足了多元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是经济大国,非常关注科技进步,目前,高分子化工材料是研究领域里十分关键的环节。所以,以后发展就应持续打破高分子化工材料的局限,优化不同材料性能,使其可以体现出自身最大的价值,避免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并确保发挥出整体效果,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 标签: 高分子 化工材料 现状
  • 简介:摘要: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是196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材料,它是在高分子材料扩散到电子、能源等领域后产生的。此类材料通常指化学反应能力、灵敏度、散热、催化剂、生物相容性、药剂学、选择性、选择性、能量转换、磁性等,以及基于原始机械性能的复合材料。研究和开发阶段由于其质量、实力、耐力、丰富的原材料、多样性、简单的技能和分子设计的便捷性而非常迅速。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光学、电气、反应、分离、生物医学、LCD和功能材料、环境相关材料、智能材料等。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材料;性能;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泪膜磨镶术(LASIK)前后泪膜最薄部分位置变化和表面高度变化,并进行观察和比较,为LASIK手术设计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entacam 系统用于检查50例100只眼睛。于LASIK术前和术后3个月,获取泪膜最薄点的位置以及泪膜最薄点与泪膜顶点的距离。使用Pentacam测定系统测量泪膜后表面变化的高度。LASIK前和手术后3个月,确定泪膜最薄处的位置和泪膜最薄处与泪膜尖端的距离。泪膜后面的表面变化量是用 Pentacam 测量系统测量的。结果:LASIK前后泪膜最薄点的距离分别为(0.617±0.188)mm和(0.359±0.162)mm。测量值差异显着(P

  • 标签: Pentacam 准分子激光原位泪膜磨镶术 泪膜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在不断加快,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由于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我国的种子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初期阶段,例如假冒伪劣种子的制售、品种不真实和套牌侵权等一些问题,这对于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而分子检测技术在种子管理当中的合理有效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阶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种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效地保障,是当下种子管理的有力手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分子检测技术在种植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分子检测技术 种子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科研水平提升,PVC高分子材料成为继实木、钢等材料后又一重大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高分子材料使用范围广,大至工业制造、工程建筑,小至日常用品,成为社会随处可见的材料之一。从产量上看,PVC材料已经超过金属材料,成为新一代材料支柱。本文将深入分析PVC发展现状,深入了解材料结构、性能等问题,探寻发展前景,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方向,促进PVC产业发展。

  • 标签: 聚氯乙烯 应用发展 高分子材料
  • 简介:摘要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内容之一,在精子发生和胚胎发育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男性不育症(尤其是精液质量异常)与DNA甲基化异常有关。本文重点阐述了印记基因、一些重复元件和非印记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精液质量(包括精子数目、形态和活力)的相关性,旨在进一步研究男性不育的具体机制,为将来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精液质量 DNA甲基化 男性不育症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线粒体作为独立存在于细胞核外唯一具有DNA的代谢性细胞器,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结直肠癌与线粒体DNA(mtDNA)的相关性研究亦层出不穷,mtDN控制区(D-loop)作为其转录与复制的起始位点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试从D-loop区的突变、多态性、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以及拷贝数改变等方面综述其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证明肿瘤D-loop区突变的存在与不良预后相关,且可作为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效应的预测因子。高变区段1(HV1)中核苷酸16290T的次要单倍型和核苷酸16298T的频繁单倍型与结直肠癌的高生存率相关,其中16 290位点的多态性被认定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区域的去甲基化可能参与到mtDNA拷贝数和NADH脱氢酶亚单位2(ND-2)表达的调节,且其微卫星不稳定(mtMSI)与基于氟尿嘧啶的辅助化疗的耐药性及不良预后相关。D-loop区作为mtDNA的重要转录起始区域,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势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以及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结直肠癌 线粒体 突变 多态性 甲基化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入血的DNA片段,其存在与否、血浆浓度的高低与患者预后息息相关。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二代测序、甲基化检测等。针对ctDNA的特异性点突变或甲基化进行检测,不但能辅助诊断胰腺癌,还有望在早期阶段识别胰腺癌。针对术后ctDNA的检测能有效预测肿瘤复发转移,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从而得以对高复发转移风险患者提前进行干预。据此,本文对ctDNA检测技术及ctDNA在胰腺癌早期诊断、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和患者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诊断 循环肿瘤DNA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RNA与DNA核酸检测方法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肺炎患儿的呼吸道标本。采用MP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进行DNA检测,采用MP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RNA检测。结果进行MP-DNA检测的1 994例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为42.1%(840/1 994例),其中96.0%(806/840例)的MP阳性标本存在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进行MP-RNA检测的1 624例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为33.9%(551/1 624例)。758例标本同时进行了MP-DNA与MP-RNA检测,MP-DNA检测的阳性率为43.1%(327/758例),MP-RNA检测的阳性率为36.7%(278/75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1)。2种检测方法有613例(80.9%,613/758例)标本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Kappa值为0.604。MP-DNA检测阳性的患儿,1周后复查,MP-DNA转阴率为36.1%(22/91例);MP-RNA检测为阳性的患儿复查,MP-RNA转阴率为70.1%(47/6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0,P<0.01)。结论2018年北京地区MP阳性检出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MP-DNA与MP-RNA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P-RNA检测方法更适用于MP感染的早期诊断,可以监测MP转归及药物疗效。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恒温扩增检测 早期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患者HBV-DNA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乙肝病毒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让受检者在空腹的状态下接受测试,需要抽取受检者静脉血置于真空管中,进行血清学实验室检验。结果: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IgC值与HBV-DNA阳性率比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和其他阳性显著较高,P

  • 标签: 乙肝病毒患者 HBV-DNA 血清学指标 检验结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西尼罗病毒(WNV)DNA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免疫效果。方法首先构建了表达WNV新疆分离株(XJ11129-3)前体膜(prM)和包膜蛋白(E)的DNA疫苗VRC-prME,体外验证其表达并能产生病毒样颗粒,经肌肉注射加电转途径免疫C57BL/6小鼠,间隔4周加强免疫。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免后血清抗体,WNV(NY99株)单轮感染性颗粒检测中和抗体,免疫斑点法与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VRC-prME加强免疫2周后诱导小鼠产生了较强的Th1型偏向抗体应答,并能交叉中和WNV(NY99株)的单轮感染性颗粒,该疫苗同时诱导了抗原特异性的多功能CD8+ T(IFN-γ、IL-2、TNF-α)细胞应答。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表达西尼罗病毒新疆分离株前体膜和包膜蛋白的新型DNA疫苗在小鼠中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 标签: 西尼罗病毒 DNA疫苗 体液免疫 CD8+ 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