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的并于术中、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排除初次手术前已经出现骨折的患者,共纳入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68±19)岁(34-93岁),初次置换病因: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初次置换时股骨假体固定方式:骨水泥固定5例,其余8例病人为生物型假体。假体周围骨折病因包括7例有明确外伤史(不慎跌伤或车祸)、6例为翻修术中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G型3例,AL型1例,B2型4例,B3型3例,C型2例。翻修时骨折固定方式:5例采用大粗隆再结合装置加钢缆固定,7例使用钢板钢缆固定,1例病人使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固定。在各类分型中,2例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使用钢板钢缆固定骨折端,其余11例股骨假体均不稳定,仅1例使用骨水泥重新固定初次置换假体,余10例使用全涂层假体。通过Harris评分对患髋进行功能评价,X线或CT观察骨折愈合。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比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19)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5±1.1)月。Harris评分由术前13.0(4.0,25.0)提高至末次87.0(82.3,93.3)分,(Z=-4.34,P〈0.05)。异体皮质骨板病例在末次随访时显示与宿主骨融合,所有病人末次随访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结论根据不同分型选择相应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方式,钢板钢缆组合有效提高了稳定性;对于骨量不足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异体皮质骨固定以增加患者骨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Harris评分、住院、下床以及进食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骨科康复护理技术可以预防并发症。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护理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取大直径股骨头THA手术治疗,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大直径股骨头THA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未出现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结束时,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随访结束时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后(P<0.05);不同Hartofilakidis分型的患者,其harris评分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大直径股骨头THA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良好,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发育不良 THA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4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经X线检查,所有患者假体位置良好,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关节脱位等现象,无严重深静脉血栓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骨折 继发 创伤性髋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髋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突出。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做出对比与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入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定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并把所有患者按照数字分配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6.64%);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研究组(5.41%),对照组(19.97%),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入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向髋关节置换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既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满足患者的诸多需求,用于和谐医患关系的确立,助推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髋关节置换 护理效果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麻醉用药剂量、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以及麻醉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麻 腰硬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7例行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随访9~22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9~22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4~7.8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84.67±8.96)分;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12~24个月,患侧肢体的负重恢复时间6~10.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72.12±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效果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合金记忆形状环抱器内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髋关节置换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伴随着临床病理研究与生物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髋关节疾病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完善。髋关节疾病中老年患者在面对治疗方面耐受效果普遍较差,这也间接提高了临床手术治疗的难度。临床中对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是整体来看围术期对于患者的康复而言仍然存在许多的影响因素。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以我国相关研究为例,详细分析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髓腔内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对于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侧。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对照组(不予股骨髓腔内止血)两组。两组均常规使用氨甲环酸(术前30min,1g/100mL静脉滴注,术毕术区灌注0.5g/50mL,术后6h,1g/100mL,静脉滴注)止血基础上,股骨髓腔内选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改良Gibson入路),由同一术者完成。结果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组的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输血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均有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均无假体松动,术后半年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表明股骨髓腔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能有效、安全地减少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出血。

  • 标签: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 全髋关节置换术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AS理念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6例与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收治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恢复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Hairrs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其Hairr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恢复期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ERAS理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将保温护理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评估对其术后凝血功能带来的影响效果和价值。方法此文予以统计分析的数据源自2016年2月—2018年3月本院收入并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分组时依据计算机分组法,一组纳入35例,常规护理措施开展于参照组,保温护理措施开展于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寒战总计算值、术后低体温总计算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数值、凝血酶时间(TT)测定数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数值、纤维蛋白原(Fbg)测定数值比较于参照组患者相关数值(20.3±3.0s、19.5±3.0s、49.0±5.3s、2.7±0.6g/L)下降,P<0.05,证实数据予以检测后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保温护理措施呈现良好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

  • 标签: 保温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护理要点。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护理,实验组执行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满意占比、平均住院时间、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方法认知、康复训练依从行为、髋关节功能、局部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压疮、肺部感染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可提高康复认知和康复行为,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康复训练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应用骨折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临床疗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路径干预。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路径干预可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并保证患者预后,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路径 髋关节置换术 多学科协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需要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取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疗效、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等数据。结果统计实验数据发现,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自20世纪60年代报道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关节炎、髋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患者对手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仅仅满足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的目标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临床要求。SuperPATH入路微创THA由于近期疗效较好,符合快速康复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受到广大医者关注。现将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入路 髋关节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日常生活自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指针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指针法。两组试验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量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试验前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指针法可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穴位按摩 髋关节置换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健康教育的形式,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对本院骨科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对了解目前的病情、治疗方案与效果、功能锻炼及程序、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支具的使用、体位与正确的生活方式等项目需求率高;患者最需求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口头讲解+动作示范",其次是"图片讲解"形式。结论应针对全髋置换术患者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加强围手术期知识的宣教和指导,实施多形式、阶段性、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创造安全的围手术期环境。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健康教育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