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误诊原因,提出建议,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方法2014年至2017年被误诊的3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2例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6例为慢性咽炎,10例为哮喘,2例为间质性肺炎。胃食管反流病表现多样,没有特异性,因此临床及其容易误诊。结论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对于长期表现为胸痛、咽喉不适以及哮喘等症状的患者在诊断的时候应将胃食管反流病纳入其内。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误诊 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手术矫治Ⅲ型食管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6年10月经胸腔镜手术治疗30例Ⅲ型食管闭锁的临床资料。手术年龄1~11d,平均3.2d;出生体重1700~3700g,平均2827.5g。术前造影检查提示食管近端盲端在T2水平15例,T3~T4水平15例。术前合并肺炎15例(其中4例需呼吸机辅助通气),先天性心脏病17例(其中肺动脉高压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肛门闭锁2例。均采用三孔法,在胸腔镜下完成气管食管瘘修补+食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术中证实ⅢA型12例,ⅢB型18例。手术时间100~300min,平均190min,术中出血〈5ml,无中转开胸手术。29例顺利经胸腔镜一期完成手术;1例33周早产儿因重症肺炎一期仅行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延期3周在胸腔镜下完成食管端端吻合术。术后2例放弃治疗死亡,余28例治愈出院。28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2~14d,平均4.2d。术后住院时间7~30d,平均15.8d。28例中术后败血症5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均治愈。吻合口漏7例,保守治疗1~3周治愈。28例术后随访3~43个月,平均13.8月。吻合口狭窄11例,扩张2~6次缓解;气管食管瘘复发1例,再次手术修补成功;严重胃食管反流1例,再次腹腔镜下Nissen术。结论胸腔镜治疗Ⅲ型食管闭锁安全,有效,切口美观,能够达到微创效果。

  • 标签: 胸腔镜 食管闭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营养治疗应用于老年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44例2014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治疗)和实验组(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各72例,对两种不同营养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手术当天,就ALB和PA指标而言,实验组患者略有升高,术后第1d,两组患者均有所降低,但是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第7d,就ALT、AST、TG和Glu指标而言,对照组患者均呈现上升趋势,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9.72%vs.2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应用于老年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食管癌 围手术期 营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其疾病信息。方法此次抽选5200例因胃部不适而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间入院检查的患者,筛选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后,了解其Hp感染情况与临床资料,并且深入分析其内镜表现与分级状况等。结果5200例受检患者中,有原发性反流性食管炎确诊病例共128例(2.46%),其中A级/B级患者共有116例(90.63%),C级/D级患者共有12例(9.38%),(P<0.05);20例(15.63%)患者为Hp阳性,C级/D级中有男性患者共9例,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对于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其病情程度普遍偏轻,且男性患者数量明显比女性患者更多。

  • 标签: 临床特征 原发性 Hp感染 反流性食管炎 疾病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参与调查的 60名患者均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其最早接受放射检查诊断食道癌的时间,同时对现有患者分别进行 SF-36生命质量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比较食道癌患者接受放射诊断时间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早期食道癌患者进行放射诊断的意义。结果:通过食道癌患者 SF-36生命质量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早期食道癌患者躯体功能( t=2.31, p=0.01),社会功能( t=2.09, p=0.04),活力( t=2.77, p=0.01),心理功能( t=2.25, p=0.03)均优于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早期患者进行放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食道癌 放射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对三例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患者术后的情况予以分析和探讨。将三例食管枣核异物患者的取出异物时的差异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本文3例枣核虽顺利取出异物,但取出异物的时间、麻醉、异物嵌顿等方面都有差异。对食管枣核异物患者在进行取出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来达到减少枣核取出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后的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食管枣核异物 取出术 术后分析
  • 简介:食管裂孔疝(hiatalhernia,HH)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已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HH根据解剖学特点共分为4种类型。在诊断方面,HH可以通过临床表现、放射影像学、内镜检查、食道测压及PH值测定等方法得以确诊。在治疗方面,除轻度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可以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外,外科手术仍是其他食管裂孔疝的首选治疗方式。传统开放手术逐渐被腹腔镜微创方式取代,机器人手术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对HH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食管裂孔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本研究主要分析和总结了食管癌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46例,年龄22~64岁,平均41.8岁,对其进行护理,对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上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术后出现1例术后胸腔大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乳糜胸的患者,术后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做好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可以明显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轻痛苦,及时发现术后问题对其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术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食管癌患者 术后护理 临床体会
  • 简介:摘 要: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致死率甚高,而完善的胃管整体护理使得这一并发症大幅度降低。从正确留置、妥善固定、标记清楚、保持通畅、按时更换、观察记录到健康宣教,注重每一个细节,做到安全护理。本文对胃管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了比较分析,减少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所以在临床中完善胃管整体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整体护理 正确留置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科围观反流病的临床观察和治疗效果。 方法: 于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 90 例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抽签结果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各 45 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而接受雷尼替丁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 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结合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为时间区间,选择64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2例,分别予以奥美拉唑常规西医治疗、奥美拉唑联合自拟和胃降逆止咳汤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3.7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患者,予以中西结合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病情复发率,效果显著,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胃食管返流性咳嗽 中西结合 临床疗效
  • 简介:食管癌相关基因4(esophagealcancerrelatedgene4,ECRG4)是一个在基因表达和蛋白作用方式方面独具特点的抑癌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CRG4的基因结构在不同种属中十分保守,提示其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ECRG4的生物学背景和其在生理条件及病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和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对ECRG4在精准医疗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以ECRG4为靶点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能的线索。

  • 标签: 食管癌相关基因4 抑癌基因 表达和功能 诊断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两组患者均采用胃底静脉组织胶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干预。针对治疗有效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治疗有效程度方面,观察组(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2.5%);针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满意度(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2.5%)显著低于对照组(37.5%);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胃底静脉组织胶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综合护理的干预可以加强其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全程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率,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 胶栓塞术 护理方法 效果对比
  • 简介: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门诊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予辛开苦降方免煎剂口服,安慰剂组予中药安慰剂口服,疗程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分辨食管测压指标、24小时pH监测指标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评估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血清胃泌紊、胃动素、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酸反流总次数、pH〈4的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时间〉5分钟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Meest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远端收缩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8%,安慰剂组总有效率43.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明显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反流症状,调节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食管蠕动,减少酸反流。

  • 标签: 辛开苦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动力 酸反流
  • 简介:冠心病(CHD)目前仍然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药物支架(DES)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但是支架内再狭窄(ISR)限制了PCI的远期疗效[1],成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ISR相关的因素复杂多样,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所以充分探讨冠心病PCI患者预后及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推拿针灸治疗对下肢疼痛、麻木等效果特点。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40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对抽取的研究对象分别应用推拿针灸法进行治疗,持续治疗7~14d,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对象应用针灸推拿进行治疗后其痊愈、有效、无效和总有效分别占72.50%、20.00%、7.50%和92.50%,治疗总有效率就较高。治疗前患者的下肢疼痛、肢体乏力、肢体麻木评分与治疗后7d、治疗后14d分值,三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抽取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选择应用推拿针灸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不仅能提高其治疗的总有效率,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体疼痛、乏力和麻木的状况,值得在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治疗中推荐应用。

  • 标签: 推拿针灸 腰椎椎管狭窄症 下肢疼痛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术治疗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08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相比之下手术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术可粉碎结石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结石 输尿管镜钬激光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104例2014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经尿道内切开治疗的尿道狭窄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各52例,对两种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9.62%vs.28.85%,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经尿道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经尿道内切开 尿道狭窄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