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腹上区持续性胀痛10h,并放射至后腰背部,伴发热,不能平卧,全身乏力,盗汗及四肢厥冷于2012年8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相关病史:(1)5个月前因发热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肝动脉 计算机体层成像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破裂动脉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的集束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破裂动脉术后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0%(38/40),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2.5%(5/40),而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5%(31/40),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2.5%(13/40),观察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破裂动脉术后病人脑血管痉挛的集束化护理实施后,能显著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并达到较高的护理效果,从而促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因此值得推广与临床应用。

  • 标签: 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集束化护理
  • 简介:动脉修复主要依靠放射显像技术进行术前监测、术中处理和术后随访.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血管造影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通常一种成像方式通过提供补充信息来支持另一种成像方式.多种影像学检查的数据必须综合成一个连贯的计划才能对主动脉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本文拟对目前主动脉影像检查方面已经确定和正在更新的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主动脉瘤 血管 腔内手术
  • 简介:患者,女性,73岁。因"髂动脉进行性增大2年余"于2015年9月14日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髂总动脉,CT示最大直径达4cm,未予特殊治疗,因复查CT测得体最大直径为6.2cm入院。查体右下腹可扪及搏动性包块,移动度可,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双侧股动脉搏动良好。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硬化及心血管老龄退行性改变;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示腹主动脉硬化及高度迂曲,双侧髂总动脉,

  • 标签: 髂总动脉 髂动脉瘤 阳性体征 主动脉硬化 移动度 搏动性包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破裂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88例急症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综合性护理方法。对照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患者优势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急症脑动脉破裂出血的时候,给予综合性护理方法,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脑动脉栓塞介入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脑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病人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满意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栓塞介入术患者术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能大大提升介入术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腹主动脉(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的病理性扩张,当其最大直径超过正常直径的50%或者3.0cm时即可诊断,因能导致致命的动脉破裂而具有极高的死亡率。研究表明AAA在6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5%,而女性约为1%。在美国每年约有15000例患者因动脉急性破裂而死亡。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MICRORNA 男性发病率 作用机制 AAA ANEURYS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0例脑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统计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心理组患者护理后SAS、SDS、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脑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动脉瘤介入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患者实施夹闭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重点。方法取2014年的4月~2016年的10月在我院接受夹闭手术治疗的92例脑动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视脑动脉患者实施夹闭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与针对性,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恢复效率,保障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预后。

  • 标签: 脑动脉瘤 夹闭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主动脉动脉患者及部分术后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多种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显示,主要包括二维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MPR、CPR)最小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34例主动脉患者,横轴位图像结合其后处理重建图像能够全方位显示主动脉病变情况,清晰显示主动脉的部位、大小等解剖细节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近端累及情况及术后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主动脉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对其术后随访、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瘤 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及措施。方法回顾我科2006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2例破裂腹主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破裂腹主动脉病程特点,总结围手术期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28.1%(9/32),经过手术和施以征对性护理措施的患者死亡率为4.3%(1/23),且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破裂腹主动脉患者通过手术和围手术期施以征对性护理措施后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破裂腹主动脉瘤 手术治疗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破裂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将我院64例脑动脉破裂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7.66±3.23)显著高于常规组(80.11±4.31),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3.75%VS75%),组间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破裂行介入栓塞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成效,同时还可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介入栓塞治疗 脑动脉瘤破裂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脑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依次对其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多层螺旋CT的诊断率与准确率。结果手术检出本组92颗脑动脉分部位置为颈内动脉段45例,大脑前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11例,大脑后动脉8例,多发动脉12例,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准确率为97.83%(90/92),其中假阴性2个,漏诊率为2.17%(2/92)。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中诊断价值较高,且创伤小,能快速检出脑动脉的具体位置及大小,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脑动脉瘤 诊断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患者DSA介入治疗下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38例脑动脉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DSA下介入治疗,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19例,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为19例,予以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9.47%),参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DSA下介入治疗的脑动脉患者,积极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具有极佳的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动脉瘤 DSA 介入治疗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检测意义,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动脉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脉超声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检出率,进一步对观察组中颈动脉内膜厚度与MRA脑动脉硬化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动脉硬化13例,对照组检出2例,观察组动脉硬化检出率4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观察组患者中,-中膜厚度1.1mm患者5例,检出动脉硬化1例,检出率20.0%;-中膜厚度1.2mm患者12,检出动脉硬化4例,检出率33.3%;-中膜厚度1.3mm患者10例,检出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50.0%;-中膜厚度大于1.4mm患者3例,检出动脉硬化3例,检出率100.0%。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临床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对于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 内膜增厚 动脉硬化 相关性 检测意义
  • 简介:目的分析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显微手术颈夹闭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本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82例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择期显微颈夹闭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显微颈夹闭手术。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现,观察组的GOS评分良好率84.44%(38/45),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64.86%(24/37);观察组的GOS评分较差率11.11%(5/45)、死亡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GOS评分24.32%(9/37)、死亡率5.4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中有脑积水、感染、动脉再次破裂及脑血管痉挛的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92%(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显微手术颈夹闭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提高患者的GO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积极采纳推广。

  • 标签: 脑动脉瘤 破裂出血 显微瘤颈夹闭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