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200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离培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期间,预后良好149例和预后不良5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200例中,培养出病原菌213株,其中包括137株革兰阳性菌,76株革兰阴性菌。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年龄、病程、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和C反应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451、13.915、10.068、12.932、26.00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和C反应蛋白为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预后独立危险因素(OR=1.627、2.315、2.839、1.974、3.361)。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其预后受多因素影响,为改善预后,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 标签: 细菌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水持续冲洗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2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在椎间孔镜下行感染病灶清除,同时置管行臭氧水持续冲洗引流。结果12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均得到临床治愈。结论椎间孔镜联合臭氧水持续冲洗治疗椎间隙感染,病程短、创伤小、疗效显著

  • 标签: 椎间隙感染 椎间孔镜 臭氧水冲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运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期间院内的62例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开展对照组的护理工作,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整体护理有效性明显超过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安全隐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研究其对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均属于牙源性感染。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间隙牙源性感染患者16例,均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切开引流,观察组实施手术切开封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手术切开治疗的时候,运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血糖值进行观察。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就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进行本次研究,实施常规护理的病例共44例,作为常规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病例共计44例,作为干预组。观察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餐后2 h血糖(PBG)值。结果:护理1个月后,干预组的患者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95.45%,同常规组的77.27%比较更高(P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 血糖值 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间隙由软脑膜围绕血管走形形成,参与脑内液体交换和废物清除。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提示大脑清除机制障碍,与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文章对其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微血管 扩张,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 简介:初三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被复习占满了,晚上要复习几个小时,即便节假日也不能松懈。而长时间的学习是否会让你觉得疲惫不堪、效率降低呢?本期就为同学们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在复习间隙的提神操,帮助同学们清醒头脑、提高效率.

  • 标签: 复习 间隙 课余时间 节假日 效率 同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青壮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表现特点与护理体会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2月在我院就诊同时接受治疗的80例青壮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40例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SAS、SD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距较小(P>0.05);护理后,研究组护着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青壮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青壮年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表现特点 护理体会
  • 简介: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常导致截肢,其患病率在4%~10%。相比于下肢动脉病变,上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在临床上不太常见,而其中前臂动脉阻塞则更为少见。2015年7月我院收治1例鱼刺伤致2型糖尿病患者手坏疽的患者,患者被鱼刺刺伤后因处理不及时且治疗不当,出现右手手指坏疽和鱼际间隙感染积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坏疽 糖尿病并发症 创面床准备 负压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例患者在积极治疗配合有效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隙感染微创有效,配合专业护理,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隙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中应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1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单管负压封闭引流术,实验组采取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症治疗5d后临床治疗效果及伤口愈合时间、拔管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77%、伤口愈合时间(6.21±1.11)d、拔管时间(4.53±0.65)d、肉芽组织生长时间(12.34±1.32)d显著优于参照组的40.96%、(8.11±0.87)d、(6.84±0.87)d、(18.21±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子治疗仪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术后切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行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术后第1d开始采用光子治疗仪照射,照射距离15~20cm,照射时间20min,每日1次,7~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护理方法相同。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肿胀、切口渗液量以及切口的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术后切口愈合有促进作用,效果肯定。

  • 标签: 光子治疗仪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术后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结果(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转归因素,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2010年间收治的11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变量包括一般资料、病因学、临床指标(症状发作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受累间隙的种类和数量)和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变量为患者住院天数和并发症。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前者受累的间隙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全身各种并发症情况更多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糖尿病存在与否与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转归(住院时日和并发症)直接相关。入院时血糖水平是影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转归不同,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方法 在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于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 88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其中 37例接受全面化护理的患者作为护理 A组,另外 51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护理 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前后的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指标以及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后,护理 A组患者的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以及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改善程度比护理 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患者的满意度比护理 B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面化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实现血糖改善,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清洁护理,减少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 老年糖尿病患者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care of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88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mong them, 37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were selected as nursing group A, and 51 patients receiving routine nursing care were selected as nursing group B. The satisfaction,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of nursing group A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nursing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ursing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can effectively help patients improve blood glucos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oral cleaning car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牙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口腔急诊科收治50例间隙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应用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总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均予以了高度评价,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相比较,试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能促进口腔牙外伤患者恢复,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口腔护理 口腔 外伤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医疗水平的发展也有了改善。目的:观察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9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对比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面部情况[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ialclinimetricevaluation,FaCE)]以及美容心理状态[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Cosmeticmentalstateself-scale,CMSS)],统计干预1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面部活动情况、面部问题感受及FaCE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象障碍、心理障碍及CMSS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内,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能促进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面容恢复,减轻患者美容心理压力,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口腔手术并发症,以成人为主。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个体化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2020年9~2021年5月住院的80名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病人,按区组随机分组,按40名病人分成40名,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采用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的缓解时间,干预前后和干预1周后的患者的面部状况,并进行干预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个性化的口腔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病人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口腔外科疾病,成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目的:观察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9月-2021年5月医院治疗的8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对比干预前、干预1 周后两组面部情况,统计干预1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红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面部活动情况、面部问题感受及FaCE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象障碍、心理障碍及CMSS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内,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能促进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面容恢复,减轻患者美容心理压力,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RI示踪成像技术定量分析新型隐球菌颅内感染大鼠模型信号强度,探讨示踪剂在感染大鼠脑细胞外间隙扩散变化。材料与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颅内原位接种A型新型隐球菌悬液建立感染模型,20只设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分别于造模后2、3、4周行MRI T2WI扫描,监测模型建立情况,建模成功大鼠纳入病例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大鼠颅内微穿刺注入10 mmol/L浓度的钆喷酸葡胺,于注射前(T0)及注射后15、45、90、120、180、240 min分别采集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 weighted imaging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acquisition gradient echo , T1WI 3D MP-RAGE)序列图像,动态观察示踪剂在两组大鼠脑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 ECS)扩散特点。使用ITK-SNAP软件获取扫描图像最大层面信号强度统计量,以x¯±s表示,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标准差之间差异,取均数及标准差平均值与时间线性关系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观察两组曲线形态及走行趋势,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样本均数差异,推测ECS扩散参数λ改变及其病理生理机制。结果至造模后4周,隐球菌颅内感染模型建立成功率为73.3%。两组大鼠示踪剂注射完成后15 min图像信号强度分布均数及标准差最大,且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示踪扫描各时间段信号强度均数及标准差服从正态分布,T0、T15、T45、T90、T120、T180、T240时刻两组间均值差异P值分别为:0.019、0.048、0.150、0.878、0.845、0.603、0.819,标准差差异P值分别为:0.285、0.017、0.327、0.308、0.891、0.298、0.486。结论MRI T1WI 3D MP-RAGE信号强度参数可以揭示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ECS引流变化,T15时刻信号强度均值及标准差可辨别隐球菌颅内感染ECS改变。

  • 标签: 大鼠 新型隐球菌 中枢神经系统 脑细胞外间隙 示踪剂 信号强度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