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分析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室出血,需要进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108例,要对这108例患者的引流管进行护理,按照两组不同的护理服务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58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的同时,额外增加对患者的引流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引流管进行护理时,在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的同时,额外增加对患者的引流管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室出血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室出血脑室引流术后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依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另一组应用预防性护理视为研究组,各35例。统计护理的结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重症脑室出血脑室引流术后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良好的维护作用。

  • 标签: 重症脑室出血 侧脑室引流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大池引流治疗丘脑出血所致脑室铸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9例患者,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并给与尿激酶灌注消融引流血凝块,术后4~5天行腰大池留置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结果术后3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根据GOS量表评定,I级患者9例约占病例总数的47%,II级患者8例约42%,IV级患者2例约11%。结论这种方法可以明显加快脑室内血肿清除速度、减少脑积水发生率、减轻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死率及重残率。

  • 标签: 侧脑室 尿激酶 腰大池 丘脑出血 脑室铸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脑室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采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脑出血病人4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想分析,并对其采取脑室引流手术,以及康复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临床治疗以及护理以后,其中治愈的有30例,占总体的66.7%,好转的有14例,占总体的31.1%,死亡1例,占总体的2.2%。结论在脑室引流手术治疗脑出血期间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 标签: 脑室引流手术 康复护理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43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结果手术治疗36例,有效23例,占53.5%,无效8例,占18.6%,死亡5例,占11.6%,保守治疗7例,有效3例,占7%,无效4例,占9%。结论依据患者病情,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侧脑室引流是急危重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并破入脑室 手术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并脑室出血铸型的临床特点,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33例丘脑出血脑室脑室出血铸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3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出血铸型患者经积极治疗,29例存活,存活者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I级10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3例,V级2例。4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窒息。结论丘脑出血继发脑室铸型病情危重,在临床治疗全过程中,需早期明确其严重并发症,及时纠正和防止疾病加重;其预后与患者入院时意识状态及丘脑组织出血量情况密切相关。

  • 标签: 丘脑出血 脑室铸型 高血压
  • 简介: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IVH)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随着微创手术、脑室体外引流、纤溶疗法的不断应用和完善,使IVH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我院自1993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IVH病人53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出血病人 脑室出血 外科治疗 HEMORRHAGE 脑室体外引流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36例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置管引流、脑室内灌注尿激酶、生理盐水间断交替冲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手术病人进行随访.结果36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2d7例,3d15例,4d10例,5d4例.3个月~2年随访(ADL分级法),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5例.结论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立体定向技术 侧脑室 脑室内出血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PIVH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按是否发生PIVH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儿发生PIVH的危险因素。结果304例超早产儿中共发生PIVH 101例(33.2%),其中重度(Ⅲ~Ⅳ级)PIVH 44例(14.5%)。出生体重<750 g超早产儿PIVH发生率为50.6%,重度PIVH发生率31.0%;胎龄<26周超早产儿PIVH发生率为51.4%,重度PIVH发生率2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增加(OR=0.697,95%CI 0.543~0.895,P=0.005)是超早产儿PIVH的保护因素,生后第1周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增加(OR=1.121,95%CI 1.007~1.249,P=0.037)、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1.373,95%CI 1.040~1.812,P=0.025)是超早产儿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早产儿PIVH及重度PIVH发生率高,胎龄小、生后第1周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增加发生PIVH的风险。

  • 标签: 超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撷取经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出血患者150例。经入院尾号奇偶数,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数据对比为92%、80%,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实行对比,P<0.05。结论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的重症脑室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室引流 尿激酶 重症脑室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应用脑室外引流人工脑脊液置换冲洗治疗脑室出血40例患者,并且与28例继发脑室出血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由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意义,人工脑脊液置换方法提高了治愈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缓解急性颅内压增高问题,使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对病人损害小,便于推广,疗效显著。

  • 标签: 人工脑脊液 脑室外引流 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超声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疑似脑室周围-脑室出血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要接受颅脑超声检查与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脑超声诊在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诊断中的检出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颅脑超声用于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颅脑超声 新生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室出血行锥颅钻孔侧脑室外引流术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30例和非手术治疗组30例。手术治疗组采用锥颅钻孔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并与非手术治疗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论锥颅钻孔侧脑室引流术对脑室出血有着重要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脑室出血 锥颅钻孔侧脑室外引流术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出血(PIV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早产儿病房收治的24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5例,女105例,胎龄范围28~37周,胎龄(32.4±2.4)周,出生体质量范围1 045~3 012 g,体质量(2 039.0±521.0)g。在其出生1周内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测,观察声像图特点,测量PIVH患儿大脑前动脉(ACA)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阻力指数(RI)指标变化,并对PIVH患儿进行定期随访。结果经颅脑超声共检出PIVH 84例,阳性率为35.00%,其中轻度48例(占57.14%),重度36例(占42.86%)。胎龄<32周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55.00%(22/40),胎龄32~37周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31.82%(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63.16%(24/38),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26.0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H早产儿大脑前动脉(ACA)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与未检出PIVH早产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RI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中,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重度PIVH的概率越高。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PIVH、评估出血程度及判断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早产儿 颅脑超声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采取双侧脑室外引流并给予尿激酶灌注,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完全正常3例,明显功能障碍1例,死亡3例,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脑疝0例,颅内感染1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较少(P<0.05)。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少,值得运用。

  • 标签: 双侧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引流 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脑室出血的患者在接受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并置入引流管之后如何对其引流管进行护理展开探究。方法随机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有脑室出血并且需要接受侧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当中择取42名,行以适当的引流管护理干预,计算护理之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并分析相关资料,就SAS评分、SDS评分与接受护理之前进行对照。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是11.90%(5/42)、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是7.14%(3/42);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上,比起接受护理之前有明显的好转,存在P<0.05。结论患有脑室出血的患者在接受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并置入引流管之后,对其行以适当的引流管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而且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相对较低,值得进行更加普遍的推广。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脑室外引流 引流管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