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急诊抢救治疗,观察组除了急诊抢救治疗外联合小剂量肾上腺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比分析患者的体征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93.12±26.42)次/min、(135.34±23.42)mmHg、(88.34±18.24)mmHg,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08.23±30.41)次/min、(143.63±30.64)mmHg、(88.93±21.54)mmHg;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4.12%(15/34);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3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2/34),观察组体征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治疗的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哮喘 小剂量肾上腺素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哮喘患者在急诊抢救中联合使用小剂量肾上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哮喘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急诊抢救对照组(n=34)与联合使用小剂量肾上腺治疗实验组(n=34),对比临床疗效以及症状评分与肺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5。治疗后实验组ACT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在急诊抢救中联合使用小剂量肾上腺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哮喘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抢救 重症哮喘 肾上腺素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去甲肾上腺和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6例;以去甲肾上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以多巴胺进行治疗;详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体内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R、CVP、MAP水平及每小时尿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甲肾上腺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提高患者复苏率,并充分降低患者体内乳酸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4例急诊重度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茶碱联合加强龙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剂量的肾上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的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轻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联合小剂量肾上腺治疗重症哮喘可以更快缓解患者的哮喘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急诊 重症哮喘 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抢救结合小剂量肾上腺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92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46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抢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小剂量肾上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生理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急诊抢救结合小剂量肾上腺可有效治疗重症哮喘,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肺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抢救 小剂量肾上腺素 重症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牙髓病采用肾上腺、阿替卡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牙髓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7月-2020年8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45例(采取肾上腺联合盐酸利多卡因治疗)和研究组45例(采取肾上腺联合阿替卡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麻醉时、手术中、拔牙后即刻及拔牙后24h疼痛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髓病治疗中,肾上腺联合阿替卡因应用效果较好,不仅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高,能够有效保证患者身体安全;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髓病 肾上腺素 阿替卡因 麻醉 疼痛程度
  • 作者: 张媛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抢救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血急诊中进行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共20例,将20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和参照组10例。在研究进行过程中对参照组中的患者使用常规重急诊治疗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使用常规哮喘药物联合小剂量肾上腺进行治疗,对两组重症哮喘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总有效率高达9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都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的抢救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重症哮喘患者抢救治疗价值。

  • 标签: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小剂量肾上腺素;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于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82名重症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42名)和急救组(40名)。对照组行常规抢救,急救组行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18名显效(42.9%),13名有效(30.9%),11名无效(26.2%);急救组中23名显效(57.5%),12名有效(30.0%),5名无效(12.5%)。急救组临床有效率86.5%(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73.8%(31/42)。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抢救治疗,急救组症状积分(2.6±0.2)相比对照组(5.7±1.2)有明显降低,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诊抢救 重症哮喘 小剂量肾上腺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哮喘急诊抢救患者,应用小剂量肾上腺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为重症哮喘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常规急诊抢救+小剂量肾上腺治疗(观察组,n=40),常规急诊抢救(对照组,n=4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97.50%(39/40)高于对照组患者85.00%(34/40),(p<0.05);治疗不良反应(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7.50%(3/40)与对照组12.50%(5/4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绕重症哮喘急诊抢救患者的治疗,小剂量肾上腺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同时用药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小剂量 肾上腺素 重症哮喘 急诊抢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心肺脑复苏工作期间,观察肾上腺 +纳洛酮药物的临床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3年 03月~ 2017年 01月收治的 61例心肺脑复苏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心肺脑复苏患者分组;对照组(31例):开展心肺脑复苏工作期间,应用肾上腺药物施治;观察组( 30例):开展心肺脑复苏工作期间,应用肾上腺 +纳洛酮药物施治;最终就两组心肺脑复苏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以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心肺脑复苏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观察组心肺脑复苏患者获得显著性提高( P<0.05);同对照组心肺脑复苏患者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心肺脑复苏患者获得显著性缩短( 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心肺脑复苏治疗工作期间,充分应用肾上腺 +纳洛酮联合展开,对于复苏成功率的提高以及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缩短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心肺脑复苏治疗效果。

  • 标签: 肾上腺素 纳洛酮 心肺脑复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1例重症哮喘患者,采用计算机乱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A组(n=35,急诊抢救治疗)和实验B组(n=36,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治疗)。在此期间,医务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为后期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结果:经研究数据分析可知,实验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实验A组(80.00%),P<0.05;实验B组患者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实验A组(82.86%),P<0.05。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针对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对其应用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获得了多数患者的肯定。各项数据对比,应用该治疗方式比之于仅应用急诊抢救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 标签: 重症哮喘 急诊抢救 小剂量肾上腺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盐酸肾上腺注射液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药物,其质量控制和检验方法对于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总结盐酸肾上腺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常见的检验方法,以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确保该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 标签: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质量控制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利加压联合去甲肾上腺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和单用去甲肾上腺的疗效及医疗费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1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研究对象,将采用特利加压联合去甲肾上腺治疗的61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将单用去甲肾上腺治疗的57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利加压联合去甲肾上腺可有效提高脓毒症休克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利加压素 去甲肾上腺素 脓毒症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和垂体后叶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使用去甲肾上腺及垂体后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病历资料,按照血管活性药(去甲肾上腺和垂体后叶)使用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组和垂体后叶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1(IL-1)、白细胞介6(IL-6)水平及28d病死率。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去甲肾上腺和垂体后叶均能降低脓毒症患者早期细胞因子浓度,去甲肾上腺降低脓毒症休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比垂体后叶更明显;三组患者的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和垂体后叶能降低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细胞因子水平,但对28d病死率无影响。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垂体后叶素 脓毒症休克 细胞因子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泼尼龙联用去甲肾上腺对脓毒症休克的疗效。方法:2018年01月~2020年06月,选择我科收治的42例脓毒症伴休克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去甲肾上腺12mg+5%GS 44 ml,静脉泵入,每日一次。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此外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iv qd。一个疗程(7d)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指标评价。结果:(1)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及危重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较术前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α1肾上腺受体(α1AR)阻滞剂能否降低和拮抗α1AR激活导致的大鼠门静脉高压,为临床治疗门静脉高压提供新思路。方法α1AR激动剂选用去氧肾上腺,α1AR阻滞剂选用阿呋唑嗪,采用门静脉穿刺注射给药并测量门静脉压力。将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所有大鼠均在给药前测量基础门静脉压力;对照组大鼠按体重经门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 L/g),门静脉高压模型组大鼠经门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1.5 μg/g),以上两组在给药5和10 min后分别测量门静脉压力;阿呋唑嗪治疗组大鼠经门静脉予去氧肾上腺(1.5 μg/g)5 min后测压,再予阿呋唑嗪(0.9 μg/g),在5 min后再次测压;阿呋唑嗪预防组大鼠经门静脉给予阿呋唑嗪(0.9 μg/g)预处理1 min后测压,再予去氧肾上腺(1.5 μg/g),在1、5和10 min后测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门静脉高压模型组、阿呋唑嗪治疗组和阿呋唑嗪预防组分别有4、6、8、5只大鼠门静脉穿刺成功。门静脉高压模型组大鼠给药5和10 min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18.045±7.636)、(15.515±5.440) mmHg(1 mmHg=0.133 kPa) ,均高于给药前[(8.452±2.830)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2.82,均P<0.05)。阿呋唑嗪治疗组大鼠在注射阿呋唑嗪5 min后,门静脉压力为(10.088±3.743) mmHg,低于本组注射去氧肾上腺5 min后[(16.146±4.324) mmHg ]和门静脉高压模型组注射去氧肾上腺10 min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2.22,均P<0.05)。阿呋唑嗪预防组大鼠给药前,注射阿呋唑嗪后,注射去氧肾上腺后各时间点的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α1AR是参与门静脉压力调节的重要因素,其阻滞剂能降低和拮抗α1AR激活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对防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α1肾上腺素受体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肝纤维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和比较。方法以2014年1月为起点、2017年1月为终点,选取包括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CBM、WanFangData、CNKI等重要数据库,查找多巴胺疗感染性休克的相关资料以及甲肾上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相关资料,应用RCT(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提取关键数据,共计724例休克患者,生成10个RCT(随机对照试验),最后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汇总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死亡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率、动脉压。结果较去甲肾上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而言,多巴胺疗感染性休克的风险较大,患者死亡率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增加,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动脉压两个方面,两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较多巴胺疗效而言,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安全性方面较好。

  • 标签: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