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在血液检测乙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叔丁醇为内标物。结果乙醇在8.12~97.44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检测

  • 标签: 血液 乙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中地区开展血液核酸检测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7月18日—2018年5月31日巴中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43553份核酸和血清学检测结果以及同期献血前快速检测淘汰准备献血人员结果7979人份,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采血前用快速法检测HBsAg、ALT、TP大大降低了血液检测的总不合格率,使血液报废数量明显减少,血清学检测不合格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可能与重复献血者增加有关,单试剂检测灰区占比较多。结论核酸检测能极大的缩短病毒感染检测的窗口期,有效降低通过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 标签: 血液安全 核酸检测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对肿瘤病人术中回收血液中癌细胞和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GC-170胃癌、LOVO大肠癌细胞分别加入浓缩红细胞中,采用水浴加温法,随机分为7组:37℃(对照组)、42℃、43℃、45℃、47℃组,均40min,以及42℃20min组和42℃60min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细胞和红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活性细胞,观察并记录肿瘤钿胞活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情况,计算克隆形成率;Brdu标记、免疫组化检测细胞DNA代谢物;检测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热处理后各组14天后均有肿瘤克隆形成。与对照组相比除42℃、20mln组外各组肿瘤细胞的计数、Brdu标记率、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42℃20min和42℃40rain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热处理对肿瘤细胞细胞作用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加重,42℃、40min热处理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热处理 离体血液 肿瘤细胞 红细胞 酶活性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到我院就诊做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100例,每例患者分别抽取静脉血和末梢血,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每组100例,分析不同的采血方法及不同时间段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血细胞检测的几项参数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放置时间愈长血液细胞数据参数准确性愈低。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待检时间均会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应加强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管理力度,从而提升血液细胞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水平。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临床医学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110例血液细胞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液细胞检验标本划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无任何特殊干预措施,实验组基于血液细胞检验中的质量影响因素落实质量控制方法。比较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实验组的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更好,检验合格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在检验期间需要严格落实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尽可能地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值得普及。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 质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选取 2014年 12月 ~2017年 12月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 60例,对他们接受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凝剂比例为 1:5000时,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水平均明显低于抗凝剂比例为 1:10000时的检测结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把血液标本放置于室温环境中,分别在 30min、 2h和 5h对血液样本进行细胞检验,结果发现,放置两小时和放置五小时相比,放置五小时后的血液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放置 30分钟后的血液样本和放置两小时后的血液样本,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这说明室温下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越长,对血液样本中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水平的影响越大。把血液标本放置于低温环境下,对在半个小时和两个小时对血液样本的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水平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放置半个小时的血液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放置两个小时的血液样本,但是放置半个小时的血液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放置两个小时的血液样本,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时,抗凝剂的配比、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放置温度等因素都会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血液采集、血液保存、血液送检以及血液检验时,必须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按照相关操作标准进行操作,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血液 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与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10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46例患者血液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室温下分别放置30min、2h、4h、6h的相应指标的检验结果。结果稀释倍数为110000与15000的HGB[(110.21±20.90)g/L,143.11±10.92)g/L]、RBC[(3.99±0.22)×1012/L,(4.97±0.26)×1012/L]、WBC[(6.78±4.79)×1012/L,(10.78±2.73)×1012/L]、PLT[(130.56±40.99)×1012/L,(189.51±24.43)×1012/L]检验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的不同稀释倍数和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获得准确的血液细胞检测结果需要控制好检验的各个环节。

  • 标签: 血液细胞 检验 质量控制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说,美国一个研究小组研发出了一种价格便宜的癌细胞分离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一次性的芯片,可以利用声音把癌细胞从循环的血液中分离出来。使用这种方法,医生在未来可能会更加轻松的对癌症进行诊断、对病情进行预判并对癌症病人进行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以来收集的48例行健康体检的同种血型志愿者血标本,运用对比分析方法,观察抗凝剂配置比例、血标本存储时间及温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抗凝剂配置比例不恰当血标本中RBC、WBC、HGB及PLT检验结果均有明显改变(P<0.05),相同温度下,放置30min、3h、6h的血标本RDW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因素有较多中,实践中应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