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是人体下肢的中节,是近战最好武器,法进攻隐蔽性好,因为近战中的多数人都集中在拳法的攻防上,对下肢的进攻防守相对较弱,俩人之间距离较近有时不易看到对方下肢。

  • 标签: 格斗 膝法 拳法 连击训练法 互相攻防训练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性关节炎作为机体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一种,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鉴于医药技术的优化,国内外学者纷纷加入骨性关节炎治疗研究中,以治疗观念的改进为前提,为其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对此,笔者着重思考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治疗研究进展,以供借鉴。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痛穴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采用平衡针刺,两组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equesne-Mery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VAS评分、Lequesne-Mery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VAS评分、Lequesne-Mery评分分别为(12.66±1.38)分、(1.66±0.44)分、(9.51±1.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6.45±6.47)分、(3.71±1.41)分、(14.26±1.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32、8.211、17.613,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8/35)(χ2=8.665,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疗法基础上,平衡针刺痛穴治疗骨关节炎,可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医学,中国传统 平衡针刺 膝痛穴 疼痛测定 个性量表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散汤合针灸联合治疗在骨性关节炎(O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O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及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研究组采用中药散汤合针灸联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47.5%(19/40)及总有效率95.0%(38/40)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率5.0%(2/40)则显著降低,同时治疗后的MichelLequesen指数评分(2.60±0.91)分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汤合针灸联合治疗能够改善OA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具备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散膝汤 膝三针 针灸 玻璃酸钠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拇外翻矫形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拇外翻患者共计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5例。患者均采取矫形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概率、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拇外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治愈,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预防后期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拇外翻 矫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拇外翻患者围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从而使护理质量以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方法:针对老年拇外翻患者在围手术期间采取优质护理的模式,开展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结果:围术期通过优质护理,患者心理状况明显好转,更乐意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效降低。结论:在老年拇外翻患者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满意度提升,同时还有利于患者后续恢复。

  • 标签: 拇外翻 老年患者 围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患者第一跖骨旋转在足外翻(HV)形成与发展、影像学评估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外翻”“跖骨旋转”“外翻矫正手术”“旋转畸形”以及“hallux valgus”“hallux valgus corrective surgery”“rotational deformity”“metatarsal rotation”等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以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第一跖骨旋转相关文献共396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8篇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讨论。结果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表明,第一跖骨旋转是HV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一跖骨旋转与籽骨的真假脱位密切相关,且与HV术后复发相关。目前,已经使用了多种影像学方法从多平面立体评估和测量第一跖骨的旋转,其中负重CT对第一跖骨旋转的多平面评估进一步揭示了第一跖骨旋转与HV的关系,也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针对HV中的旋转、平移畸形进行手术改良,进而降低了HV术后的复发率。结论第一跖骨旋转在HV畸形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与HV术后复发相关。对HV的进一步理解、标准化的影像学测量以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是纠正HV多平面畸形的关键。

  • 标签: 外翻 跖骨旋转 评估 手术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治疗拇外翻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局麻下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344例,使用温氏微型动力系统专用器械微创截骨,配合小针刀断开拇内收肌,手法矫形、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优325例545足,良12例13足,差7例8足,优良率98.33%。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手术效果可靠、简单易行的特点,可作为矫正拇外翻畸形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拇外翻 微创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下睑瘢痕切除、松解,设计面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瘢痕松解后皮肤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对皮瓣受区、供区外观及并发症进行随访,并以良好、一般、差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共22例瘢痕性下睑外翻患者进行了该手术,男15例,女7例,年龄27~68岁,平均35.2岁。瘢痕松解后的皮肤缺损面积为3.0 cm×1.5 cm~4.0 cm×2.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1 cm ×1.6 cm~4.1 cm×2.1 cm。术后2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血运良好,术区愈合良好。随访6~48个月,未出现下睑外翻复发、睑球分离、局部色素沉着等现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良好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改善,术后效果评价均为良好。结论面动脉穿支皮瓣穿支恒定、血供良好、旋转灵活,与下睑位置邻近,颜色、质地、厚度相近,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眼睑外翻 瘢痕 动脉 面部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的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36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持续被动运动(NCPM)组和CPM组,每组12例(24只足)。NCP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CPM组在NCPM组的基础上增加CPM治疗,对照组暂只进行家庭康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CPM组及NCPM组前20日行院内综合康复治疗,所有的项目均为每日1次,后10日行家庭康复治疗,每日1次。分别于入组前、治疗2个月和4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儿进行足底压力测量、GMFM-88项站立及走跑跳两项评估。结果①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数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NCPM组和CPM组的MMF压力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ICP+FFCP)百分比、FFP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4个月后,NCPM组与CPM组MMF压力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P+FFCP)百分比及FFP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M组相比,CPM组MMF压力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P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走跑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踝关节CPM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疗效较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踝关节CPM治疗可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

  • 标签: 持续被动运动 足外翻 脑性瘫痪 足底压力
  • 简介:远端软组织平衡术是拇外翻矫形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第1跖趾关节远端软组织手术(Distalsofttissueprocedures,DSTP)能够紧缩相对薄弱的内侧组织结构,同时松解外侧挛缩的组织结构,为截骨外推第1跖骨头提供足够的空间,恢复籽骨与跖骨的匹配关系,降低拇外翻术后复发率。经典教科书以及文献对于拇外翻远端软组织松解方案的描述尚不一致,有必要就这一问题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足母]外翻 病理解剖 第1跖趾关节远端软组织
  • 简介:翻译是交流的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从佛经开始。中国的佛经翻译初始于东汉,发展于魏晋时期,鼎盛于隋唐盛世,至宋代以后渐趋衰落,前后历时十个世纪,翻译过来的三藏共有1690余部,6420余卷(已译出而佚失了的以及藏文佛典不计算在内)。

  • 标签: 中国古代 佛经翻译 翻译家 藏文佛典 佛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手术治疗高龄拇外翻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高龄拇外翻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48位患者均在术后8周一期愈合,内侧皮神经损伤9例,拇趾僵硬2例,第一跖趾关节痛、畸形矫正不良8足(均为重度拇外翻患者),转移性跖骨痛6足,足中部不适6足,均对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高龄拇外翻的手术治疗应避免盲目追求外观而忽视病人的基础情况和治疗要求,采用微创手术有限的矫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手术 高龄 拇外翻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等领域的发展显得备受瞩目,受到国际上各大组织与势力的密切关注。而在这个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传播途径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对争夺国际话语权就显得十分非常重要了。而由于中国的民族文化特殊性这一特点,且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这之类的文化互动也非常频繁,因此更需加强在文化互动活动中的引导与规范,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化 对外翻译 文化互动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微创矫形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例足拇外翻畸形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9例足拇外翻畸形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拇趾-跖趾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护理后的对比结果表示,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拇趾-跖趾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矫形手术 足拇外翻 畸形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拇外翻矫正手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拇外翻患者分组(各组4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拇外翻角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拇趾-跖趾关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本研究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机体疼痛,提高关节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切口 拇外翻 综合护理 负性情绪评分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骨关节炎(KOA)的治疗中,观察结腰协同中医外治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人随机分为三组:腰协同用药组、腰部用药组、膝部用药组。比较这三组的骨关节炎指数( WOMAC)、VAS评估三组关节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的改善。结果 治疗后的WOMAC 各项评分及 VAS 评分分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了(p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腰膝协同 “易层”贴敷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