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股肌下结合微斜切入路(SMOC)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50例(60)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外翻患者,排除年龄> 85岁、既往膝关节手术史及身体质量指数> 30 kg/m2的患者。男13例,女37例,年龄平均(60±8)岁。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52,骨关节炎5例5,创伤性关节炎3例3。采用SMOC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5例(31),内侧髌旁入路者25例(29)。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血红蛋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度(ROM)、外翻角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后2 d血红蛋白含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直腿抬高时间、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下肢力线、髌股适合角;24 h VAS,以及术后1周HSS评分及膝关节ROM,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分析两组差异。结果术前一般资料两组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无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外翻均得到矫正,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 d血红蛋白含量、输血率、术后下肢力线、髌股适合角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OC组在直腿抬高时间(t=10.500,P<0.01)、外侧支持带松解率(χ2 =5.711,P<0.05)、辅助镇痛药使用(χ2 =9.934,P<0.01)方面优于内侧髌旁入路。术后24 h VAS评分SMOC组低于髌旁组(t=10.540,P<0.001)、1周HSS评分(t=8.110,P<0.001)及ROM(t=2.085,P<0.05),SMOC组低于髌旁组。结论利用SMOC入路全置换术可有效治疗外翻畸形,与髌旁入路相比,髌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更低,可获得更快速的近期康复效果。

  • 标签: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膝关节 关节炎,类风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在外翻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Ⅰ科行TKA的21例外翻患者资料,男5例,女16例;年龄62~78岁,平均66.7岁。应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完成TKA,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应用效果。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10个月至4年(平均16.3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股胫角由术前的17.6°±5.7°改善为6.3°±1.2°,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1.3°±5.8°改善为102.4°±7.5°,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38.2±5.7)分提高至(87.5±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及骨溶解发生。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应用于外翻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提供精确的截骨,有效纠正力线,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外翻 3D打印技术 截骨导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判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膝关节病变并发外翻畸形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撷取我院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收治的 35例老年膝关节病变并外翻畸形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临床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后,病例临床指标比较有统计的差异性( P< 0.05);手术后随访 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 8.57%。 结论:老年膝关节病变并外翻畸形治疗中,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情况等方面。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 膝关节病变 膝外翻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总神经"预松解"在预防重度外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神经麻痹的应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骨科重度外翻畸形的患者20例(22)。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股骨远端外翻3°~5°截骨、腓总神经预松解、常规置换髌骨。检查和评估术后不同时间点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LSUHSC评分)及相关肌肉的肌力情况,统计和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胫股角(FTA)、髋--踝角度(HKA)、髁-髋角(CHA)、平台-踝角(PAA)。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本组患者获得18~55个月的随访,平均(38±8)个月。Krackow分型均为Ⅱ型。所有患者术后1 d、3 d、7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小腿外侧、足背、第1趾蹼区感觉无减退或缺失,LSUHSC评分均为5分;胫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肌力无减退,均为5级。末次随访VAS评分、KSS评分、HSS评分、ROM、HKA、CHA、PA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02、-70.238、-82.455、-20.560、16.058、9.682、3.439,均P<0.05)。下肢力线基本矫正,FTA值由术前31.7°±8.0°降低至末次随访的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5,P<0.05)。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无翻修病例,无迟发性腓总神经麻痹者。结论腓总神经"预松解"对预防重度外翻畸形TKA术后神经麻痹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膝外翻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术 腓总神经 松解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与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UKA) 治疗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侧骨关节炎患者 60 例临床资料,其中 30 例(30 )行 UKA治疗,30 例(30 )行 TKA 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主动屈曲至 90°所需时间、术前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主动屈曲至 90°所需时间、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治疗内侧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因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重要的伸肌群的股四头肌在站立、行走、下蹲、蹲起等不同的下肢运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肌力的减退将导致 KOA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加重。周文琪 [1]等指出在等速肌力测试指标中,伸指标对 KOA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大于屈膝指标。本文从肌电活动模式、等速肌力测试、神经肌肉激活功能、步态等方面探讨骨关节炎患者伸肌力的特征。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伸膝肌 等速肌力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外翻引发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有症状的144例(237足)女性外翻患者的负重CT影像资料。患者年龄19~84(53.79±13.04)岁。根据籽骨嵴是否磨损分为籽骨嵴磨损组与籽骨嵴无磨损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第1~2跖骨间角(IMA)、外翻角(HVA)、第1跖骨关节面外翻角(DMAA)、正位胫侧籽骨分度、冠状面籽骨分度、第1跖骨旋转角(α角)、第1跖骨底边旋转角(β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计算界值。结果144例(237足)患者的IMA为13.85°±3.15°,HVA为31.52°±11.23°,DMAA为18.10°±8.08°,α角为22.78°±6.89°,β角为15.01°±6.45°。两组参数比较,除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1, P>0.05)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1.05(1.02~1.09), P<0.01]、冠状面籽骨分度[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4.41(2.90~6.70), P<0.01]是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界值为53.5岁(灵敏度85.1%、特异度56.6%),冠状面籽骨分度界值为1.5度(灵敏度90.4%、特异度67.8%)。结论女性外翻患者中,籽骨嵴磨损与年龄和冠状面籽骨分度增加有关,与IMA、HVA、DMAA、正位籽骨分度及第1跖骨旋转角度无关。

  • 标签: 外翻 籽骨 负重 锥状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的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36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持续被动运动(NCPM)组和CPM组,每组12例(24只足)。NCP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CPM组在NCPM组的基础上增加CPM治疗,对照组暂只进行家庭康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CPM组及NCPM组前20日行院内综合康复治疗,所有的项目均为每日1次,后10日行家庭康复治疗,每日1次。分别于入组前、治疗2个月和4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儿进行足底压力测量、GMFM-88项站立及走跑跳两项评估。结果①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数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NCPM组和CPM组的MMF压力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ICP+FFCP)百分比、FFP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4个月后,NCPM组与CPM组MMF压力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P+FFCP)百分比及FFP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M组相比,CPM组MMF压力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P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走跑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踝关节CPM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疗效较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踝关节CPM治疗可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

  • 标签: 持续被动运动 足外翻 脑性瘫痪 足底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宣痹健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1月经临床确诊并在我院治疗的骨关节炎 患者 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 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宣痹健汤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 共治疗 4 周。 结果:疗程结束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 7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理功能、疼痛程度及关节僵硬程度评分,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疼痛程度及关节僵硬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宣痹健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骨关节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宣痹健膝汤 温针灸 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瘫伴足外翻儿童使用矫形鞋垫对其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015.01~ 2019.12本院接收的 82例脑瘫伴足外翻儿童纳入研究,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41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 41例,结合矫形鞋垫进行训练, 3个月观察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左右侧立姿跟骨休息位( RCSP)角度、 Berg平衡量表( 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结合矫形鞋垫对脑瘫伴足外翻儿童进行训练能够改善畸形及平衡功能,效果显著。

  • 标签: 儿童 脑瘫 足外翻 矫形鞋垫 下肢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轻中度拇外翻患者应用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轻中度拇外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均接受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观察50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拇外翻角(HVA)与第1、第2跖骨间角(IMA)均已降低,且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AOFAS)评分显著增加(P

  • 标签: 改良Chevron截骨术 轻中度拇外翻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骨关节炎( KOA ) 患者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与 玻璃酸钠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104 例 KOA 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 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观察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52 例。对照组患者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患者 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与 玻璃酸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及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0.38%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VAS 评分明显降低, HSS 评分明显升高(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HSS 评分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 复方倍他米松与 玻璃酸钠的临床 疗效显著,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玻璃酸钠 复方倍他米松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外翻切除吻合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17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 37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五年,观察复发率及 5年生存率。结果 37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按照肛门节制大便功能评价,优 22例,良 12例,差 3例,优良率为 91.89%,无吻合漏、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 5年内复发 3例,复发率为 8.10%, 5年观察期结束,生存 30例,生存率为 81.08%。结论 经直结肠外翻切除吻合术治疗直肠癌可有效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大部分控便能力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且复发率较低,五年生存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直肠癌外翻切除吻合术;直肠癌;临床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eversion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7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of 37 cases was successful.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anal continence, 22 cases were excellent, 12 cases were good, 3 cases were poor,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1.89%. There was no anastomotic leakage, fecal incontinenc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3 cases recurred within 5 year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8.10%, the 5-year observation period ended, 30 cases survived, the survival rate was 81.08%.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cancer with rectocellular eversion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 can effectively treat rectal cancer. Most of the patients have good defecation control ability,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low recurrence rate and high five-year survival rate. It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can be widely used.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中重度踇外翻手术中应用改良Akin截骨治疗踇外翻预防踇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对40例中重度踇外翻合老年患者分别行跖骨截骨联合Akin截骨术(传统Akin截骨组)和跖骨截骨联合改良Akin截骨术(改良Akin截骨组),比较两组术前、后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第一跖趾关节评分标准、踇趾背伸活动度。结果随访时间平均4.2个月,其中32足(80.0%)基本无痛,8足偶有疼痛(20.0%),1例(2.5%)踇外翻复发,患者对畸形矫正满意。传统Akin截骨组HVA由术前(29.51±4.41°)纠正为(9.52±2.43°)、IMA由术前(17.39±2.48°)纠正为(8.18±2.05°)、第一跖趾关节评分由术前(51.42±4.91)纠正为(77.53±3.20)、踇趾背伸活动度由术前(36.10±3.59°)至术后(27.90±3.80°);改良Akin截骨组HVA由术前(31.18±5.31°)纠正为(9.39±3.00°)、IMA由术前(18.41±2.38°)纠正为(8.15±2.00°)、第一跖趾关节评分由术前(51.95±4.36)纠正为(83.00±3.13)、踇趾背伸活动度由术前(34.26±3.04°)至术后(36.20±4.05°),术前两组患者HVA角、IMA角、第一跖趾关节评分、术前踇趾背伸活动度及术后HVA角、IMA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一跖趾关节评分、踇趾背伸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5.91,P<0.05)。结论应用改良Akin截骨预防踇外翻术后踇僵硬的临床效果明显,适宜推广。

  • 标签: 踇外翻 踇僵硬 Akin截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儿童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肘外翻畸形,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截骨矫形及骨不连处植骨,但是截骨方式多样,术后常遗留外观畸形或肘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2月— 2018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例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合并肘外翻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梯形截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为儿童肘外翻畸形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 标签: 肱骨骨折 截骨术 肘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