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复方硫洗剂为治疗疥疮的常用药。我们在此处方基础上,增加了清鱼肝油和氨酮两种成分,配制成复方硫。对56例疥疮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与复方硫洗剂对照,结果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复方硫乳膏 治疗 疥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避蚊胺,并初步建立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拟定三种不同处方,以基质的稳定性及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基质处方进行筛选。制备避蚊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SymmetryShieldRP18(5μm,3.9×150mm)为分析柱,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柱温20℃,流速1.0ml/min,在240nm波长处,测定膏剂中避蚊胺的含量。结果制备的外观性状良好,药物含量为6.53%,避蚊胺浓度在1.0~5.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膏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测定方法快捷、准确、可靠,有利于质量研究。

  • 标签: 避蚊胺乳膏剂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研究在医院普通制剂中使用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小批量制备质量的作用。改善医院普通制剂手工制备外观较差、颗粒感较强、容易破等诸多问题。提高制备效率及药物透皮吸收效果和舒适性、稳定性。并通过与传统同等用途比较得出结论。

  • 标签: 乳膏 高剪切混合乳化机 改进
  • 简介:目的:筛选抗敏止痒处方中最佳药物用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不同处方制备的抗敏止痒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考察数据设计最佳处方。结果:抗敏止痒的处方为每1000g中含盐酸利多卡因20g,马来酸氯苯那敏5g,冰片20g,氯霉素10g。结论:该处方设计合理,制备的抗敏止痒治疗瘙痒性皮肤病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抗敏止痒乳膏 正交设计 处方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05%地奈德外用治疗面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符合面部湿疹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每例患者或监护人都知情同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0.05%地奈德外用,对照组予1%氢化可的松外用,每日2次,疗程2周。以疗效指数进行评价,痊愈为疗效指数下降≥95%;显效为疗效指数下降≥6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15例,显效11例,无效4例;对照组30例中痊愈7例,显效11例,无效12例,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x2=6.91,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0.05%地奈德治疗面部湿疹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为治疗面部湿疹较好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地奈德乳膏 面部湿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硫酚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水包油型基质的工艺制备,并对其性状、稳定性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考察。结果本制剂设计合理、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可控,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质量标准。结论可用于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标签: 甲硫酚乳膏 制备 质控标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复方尿囊素尿囊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依利特HypersilNH2(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5∶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5nm。结果尿囊素浓度在20.29~507.3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9%(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高、结果准确,满足复方尿囊素质量控制的需要。

  • 标签: 尿囊素 乳膏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雄性巴马香猪的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表皮残留、皮内滞留、透过样品溶液,比较受试制剂与进口参比制剂透皮作用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地奈德4批受试制剂与1批进口参比制剂在雄性巴马香猪皮中24小时内地奈德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0.463和0.461μg/cm 、0.524和0.496μg/cm 、0.456和0.520μg/cm 、0.496和0.466μg/cm ,单位面积累计最大透过速率分别为0.0193和0.0192μg /cm /h、0.0218和0.0207μg /cm /h、0.0190和0.0217μg /cm /h、0.0207和0.0194μg /cm /h;受试批制剂和进口参比制剂体外透皮比较的结果符合指导原则要求,透皮程度和速率符合外用制剂的一致性评价要求,且在雄性巴马香猪皮内药物滞留特征一致。

  • 标签: 地奈德乳膏 体外透皮吸收 雄性巴马香猪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以HPLC法测定盐酸2纳美注射液中酸纳曲酮和双纳美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钻石色谱柱(250mmx4.6mm,,5μm)柱,以磷酸缓冲液(2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ol-1.结果以上表达式说明酸纳曲酮在21一12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上表达式说明酸纳曲酮在0.1—1.5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取供试品溶液,先后进行4次测定,期间分别为0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24小时.结果测得盐酸纳曲酮和双纳美峰面积的RSD=0.17%,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6h内稳定。结论HPLC法测定盐酸那美分注射液中盐酸纳曲酮以及爽那美分的含量,具有操作简便,方法可靠,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 标签: Hplc法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 盐酸纳曲酮 双纳美芬
  • 简介: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多塞平盐酸多塞平、醋酸曲安奈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NUCLEODURC18,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75∶25∶1,以醋酸调pH值至6.4),检测波长240nm,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盐酸多塞平、醋酸曲安奈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400μg@mL-1(r=0.9994)和0.5~8μg@mL-1(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9.7%和99.2%,RSD分别为0.8%(n=6)和0.6%(n=6).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适于该复方制剂中两种成分同时测定.

  • 标签: RP-HPLC法 乳膏 盐酸多塞平 醋酸曲安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 66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者 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 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后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 19例、 12例、 2例,总有效率为 93.94%;对照组分别为 13例、 11例、 9例,总有效率为 72.73%;组间总有效率对比 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哮喘患者中采取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哮喘 酮替芬 治疗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为80.3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FVC、FEV1、PEF、FEV1/FVC、ACT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喘憋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酮治疗哮喘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酮替芬 哮喘 孟鲁司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茶碱缓释片与吸入地奈德气雾剂及酮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哮喘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患儿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吸入地奈德气雾剂联合酮治疗,观察组则基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再联合茶碱缓释片;患儿通过治疗之后,详细观察所有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是患儿的日均哮喘发作次数及其日均β受体激动剂的运用次数。结果经过分析得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日均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日均β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茶碱缓释片与吸入地奈德气雾剂及酮治疗儿童哮喘,可充分降低患儿哮喘发作,从而控制β受体激动剂运用次数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这样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使用。

  • 标签: 茶碱缓释片 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 酮替芬 儿童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观察茶碱缓释片、酮联合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茶碱缓释片、酮联合吸入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7,14天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肺通气功能(PEFR)的动态变化,并统计治疗前,1个月和3个月的PEFR均值达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在治疗后的3、7、14天临床总显效率分别为63.04%,93.48%,100%。临床效果满意;治疗1及3个月后PEFR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茶碱缓释片、酮联合吸入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哮喘效果明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哮喘 茶碱缓释片 布地奈德气雾剂 酮替芬 治疗
  • 简介:目的对盐酸厄洛尼A晶型、B晶型进行鉴定,了解制剂过程对晶型稳定性的影响,确定A晶型盐酸厄洛尼片的开发工艺.方法: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分光光度法(IR)、电镜扫描(SEM)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两种晶型进行鉴定.通过XRD技术对晶型的转化进行研究,并比较两种晶型的理化性质及片剂在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差异,对片剂的工艺开发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两种晶型具有不同的晶型特征.A晶型溶解性好,溶出速度快,稳定性差;而B晶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湿法制粒中润湿剂的加入会导致A晶型转变为B晶型.结论:采用XRD、IR、SEM和DSC技术可以对药物晶型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以A晶型替代B晶型制备盐酸厄洛尼片,采用干法制粒,但需改善包装,保证晶型的稳定性.

  • 标签: 盐酸厄洛替尼 晶型 X射线粉末衍射
  • 简介:【摘 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安的含量。方法:以硫酸铵一乙腈为流动相,在 254nm波长处作为检测点,流速为 1.0ml每分钟。以外标法按峰面积计算。结果:以上方法在 24u/ml到 144u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现为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以上方法重现性良好,定量准确,方便操作。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色谱 头孢替安 盐酸头孢替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地奈德与利多卡因混合后用于经鼻气管插管术中对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8月期间行拔牙术、上颌骨囊肿、上/下颌骨骨折成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D组(单纯利多卡因组)和H组(地奈德与利多卡因混合组),每组40例。D组在气管导管表面及套囊处单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后行经鼻气管插管,H组在气管导管表面及套囊处涂抹布地奈德与复方利多卡因混合剂后行经鼻气管插管术。对比两组患者拔管时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拔管时对气管导管的耐受程度均可,但H组病人拔管时鼻腔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术后随访H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结论地奈德混合利多卡因用于经鼻气管插管术中对气管粘膜局部作用明显,优于全身应用激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布地奈德 利多卡因乳膏 经鼻,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