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女性阴道分娩不同助产方式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至2018年之间,在我校教学医院分娩的产妇40例,根据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会阴侧切组和产钳助产组,每组各20例。通过观察产妇的静息状态、瓦氏动作和缩肛动作,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之后隔裂孔的前后径和面积差异。结果使用产钳助产术的产钳组产妇在静息、瓦氏运动和缩肛运动时,隔裂孔的前后径口和面积,均比会阴侧切组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术对功能的影响大于会阴侧切助产术。

  • 标签: 产钳助产术 会阴侧切助产术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
  • 简介: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指产后由于女性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障碍性疾病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若患者不能及时诊治,往往发展至中重度功能障碍性疾病。现就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对女性分娩产后早期功能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2例产后6-10周初产妇,按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5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56例健康未育女性,设为对照组。经会阴底超声评估各组对象早期结构及功能。结果二维检查下,经阴道分娩组的尿道旋转角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尿道旋转角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剖宫产组,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剖宫产组,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宫颈下移距离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宫颈下移距离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膀胱颈下移距离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膀胱颈下移距离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膈裂孔面积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三维检查下,对照组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肛提厚度与剖宫产组接近,小于对照组,剖宫产组肛提厚度小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耻骨直肠厚度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耻骨直肠厚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对女性分娩产后早期功能的检查结果准确,初产妇产后早期结构及功能主要受到妊娠行为影响,剖宫产后产妇结构及功能相对较为理想,但不具有长期优势。

  • 标签: 初产妇 盆底结构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产后采用护理干预对其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我院接收的产后接受功能康复护理的产妇106例,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53例,其中常规护理的产妇,定义为常规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产妇,定义为研究组,比较其产后功能康复情况,分析其。结果研究组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评估结果,优于常规组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功能康复护理中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护理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盆底功能 康复训练 阴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存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分析其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我院接收的存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共66例作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对比患者接受治疗以及护理前后其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及干预后患者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治疗前。结论对于存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以应用相应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措施,有利于调节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症状。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产后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取的52例接受康复治疗的产妇,以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个体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和产后压力尿失禁、粪失禁发生率以及性生活满意程度做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5级患者数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压力尿失禁、粪失禁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讨论个体化产后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产后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个体化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产后康复训练在预防产后尿失禁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接收治疗的120例头胎、足月、顺产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产后在接受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肌肉康复器辅助产后康复训练,对产妇训练前后变化情况以及电测电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产妇康复训练后恢复显著,电力显著增加,且该统计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产后尿失禁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肌肉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择从 2018年 11 月到 2019年 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88例,随意划分两组,观察组 44例实施肌肉锻炼,对照组 44例实施常规教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排尿状况及强度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有很大不同,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两组排尿状况及强度并无太大差异( P> 0.05),产后十二个月,两组排尿状况及强度有很大不同,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肌肉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盆底肌肉训练 盆底肌肉张力 盆底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临床研究表明,女性的妊娠分娩是造成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度危险因素。因此,于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对于预防女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出现及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产后康复 产妇盆底 功能 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经会阴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早期结构及功能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初产妇,按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60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未育女性,设为对照组。经会阴底超声评估各组对象早期结构及功能。结果静息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中部的增厚情况和宫颈外口位置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与对照组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中部的增厚情况和宫颈外口位置存在差异,剖宫产组与对照组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中部的增厚情况和宫颈外口位置存在差异,且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器官的位置与选择性剖宫产组相比明显降低,尤其在最大Valsalva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膀胱颈的位置及宫颈外口的位置显著低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不影响初产妇产后早期结构及功能,产妇出现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的妊娠行为。

  • 标签: 初产妇 盆底结构 妊娠行为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往临床中难以发现的疑难杂症也逐渐被发现,并得到了细分与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女性而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其生产后常见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还会对以后的生活与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说早期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 经会阴超声 (transpe rineal ultrasound,TPUS ) 诊断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进展进行分析与综述。

  • 标签: 经会阴 超声诊断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进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应用不同助产技术对产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10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组,传统助产组给予传统助产,无创助产组实施无创助产。比较两组产后正常率;产后2小时出血量;性功能障碍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无创助产组的产后正常率是98%,而传统助产组的产后正常率是78%,P<0.05。无创助产组性功能障碍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优于传统助产组,P<0.05。无创助产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优于传统助产组,P<0.05。结论分娩产妇实施无创助产效果确切,可减少产后出血和降低产后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临床 不同助产技术 产妇盆底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2-2018.6收治产妇103例,随机分组,1月组(52例)与2月组(51例),产妇出产后1月组产妇产后1个月实施康复护理,2月组产妇产后2月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功能。结果1月组产妇压力优良率、尿失禁发生率均优于2月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时间实施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的功能有影响,应尽早实施康复护理。

  • 标签: 不同时间 康复护理 产后盆底功能 对比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三维超声对产后康复前、后膈裂孔的变化及诊断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康复治疗的患者共78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三维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妇治疗前后的膈裂孔三维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剖宫产患者与阴道分娩患者在康复治疗前膈裂孔的超声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经过治疗后,其运动状态下膈裂孔超声检查结果有一定恢复,P<0.05,但是剖宫产患者治疗前后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三维超声评估产后康复患者治疗前后膈裂孔经阴道分娩的价值较高,有助于分析患者的康复效果,而剖腹产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膈裂孔变化不大,效果不佳。

  • 标签: 盆底康复 三维超声 盆膈裂孔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分娩产妇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组织功能的影响及康复训练后的疗效。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内我院产科接收的120例初产妇,按随机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产妇,对照组采用阴道分娩,观察组则实施剖宫产;产后均对两组产妇实施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下对组织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的产妇组织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组织功能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产妇自身实际情况来采取分娩方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