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会,“调查、搜索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之民俗”,出版刊物和丛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民俗学的摇篮”。现在,中山大学校友、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先生,著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教授亲自率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师生对广东民俗进行考察、对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整理,编写了《广东民俗大血》,并于2005年9月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对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传统的极好继承,也是奉献给文化大省建设的力作。

  • 标签: 广东 中国 民俗学 中山大学 文化大省建设 出版刊物
  • 简介: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历史发展和绩溪方言历史演变的产物。绩溪民俗词是绩溪民俗事象在方言中的反映,是绩溪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绩溪方言区别于其它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绩溪民俗 绩溪方言 绩溪民俗词
  • 简介:<正>行为模式即行为方式的模式化.大体说来,行为模式有个体与群体两种.个体行为模式是社会成员中各个体行为方式的模式化.一个人总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如果他(她)的某些行为方式具有重复性、连续性和相对固定性,我们可说这种行为方式是模式化了的,而这种模式化了的行为方式就是一种个体行为模式.个体行为模式体现各社会成员的个性特征.我们说某A的个性不同于某B,很大程度上

  • 标签: 个体行为模式 群体行为模式 行为方式 民俗学 模式化 社会成员
  • 简介:<正>一个民族,一切音乐活动都与民俗活动有关,甚至于融合在民俗活动之中。因此,民间音乐便伴随着民俗活动而存在,而发展。比如侗族民间十大对歌形式,即:拦路对歌,鼓楼对歌,歌堂对歌,坐夜对歌,玩山对歌,隔窗对歌,酒席对歌,抢宝对歌,隔山对歌,耶堂对歌,无不存在于民俗活动之中。“委叶”也有译音为“月也”,是集体作客和集体迎客的民俗活动,是民间音乐活动的集中表现。“委叶”,有不同的对象,形式与规模,因而它的音乐活动也有

  • 标签: 民俗活动 侗族音乐 民间音乐 音乐活动 民族 “多耶”
  • 简介: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在中原大地,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民俗习惯。这些民俗习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地为当地的居民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如婚丧嫁娶的一些讲究和禁忌,节日、时令的一些仪礼和俗信,以及言语禁忌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乡土文化。笔者通过考察这些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发现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生成独特的民俗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谐音作为一种民俗生成原理,是通过语音的相同在两种本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它是语音崇拜习俗的表现。“从语言人类学和文化符号论的角度看,谐音民俗是一种语文巫术或其流变而来的俗信。语文巫术是基于语言与文字的灵物崇拜而成立的,人们相信语言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人们可以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进而支配与它们相关联或由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所以在许多民俗事象中,出现了诸多谐音民俗,人们就是利用语音的相同从而达到趋吉避凶,或转凶为吉的目的,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本文就以中原民俗为例,考察一下谐音现象在民俗中的反映。中原地广,各地风俗不尽相同,正所谓...

  • 标签: 中原民俗 民俗谐音
  • 简介:兰州濒临黄河,自秦汉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渡口,各民族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俗。这在兰州人的衣食住行上有鲜明的反映。

  • 标签: 兰州市 民俗文化 服饰文化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运河民俗作为因运河的沟通和漕运而由民众所创造传承的文化,是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临清的运河民俗文化,与其他沿运城市一样有着广深的内容,比如大致相同的节日习俗,各地交融的饮食习俗,而舞龙灯等民俗文化更有着临清自己的特色。

  • 标签: 临清 民俗 舞龙灯 舞狮 驾鼓
  • 作者: 易清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2期
  • 机构:编者按:一副“天价”的箱子,成就了李茂春的皮影生涯。箱子已渐老去,而当初对皮影单纯的喜爱,却已变成了心中不可磨灭的情结。浮躁繁华的盛世,与古老浓郁的皮影格格不入,它只能寄居在深山。是否有一天,皮影,将成为一个只能用来追忆的名词。就像即将消失的茅坝村一样,只有候车亭能证明它曾经的存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河北沧州是全国知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传承历史久远,汉时渤海郡(沧州前身)守龚遂曾告示乡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而且内涵相当丰富。现在,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沧州武林国手辈出,明清两朝曾有2000多名武术精英藉武科步入仕途。为世皆知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神力千斤王”王子平等武术精英,皆出自沧州域。

  • 标签: 沧州 武术 民俗 拳种
  • 简介:本文通过对《鄂南民俗撷论》一书的评析,论述其对鄂南民俗研究体系的建构和对鄂南民俗美学风貌的揭示所作出的贡献,阐明其理论性、开创性、观赏性和可读性的特点。

  • 标签: 鄂南民俗 研究成果 研究体系 美学风貌
  • 简介:<正>甘肃省素有“小麦加”——临夏(即河州)和兰州市“金城关”这类回民集聚的地方,从而使这里的回族人更具地方性的民族特征.这其中的特色之一便是他们所经营的“小吃”了.本来往昔城市回民的经济状况,就是以当时北方流传的一句俗语作为生动写照的:“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然而在这种共性中,甘肃回民的饮食业却更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多彩特色.兰州的“清汤牛肉面”以它的一清二白三红四黄五绿的独特风味,不仅占领西北地区饮食业“小吃”阵地,而且打向了广州,“走向了世界”.这就是以兰州回民马保子的首创而誉传四方的(见封二图1、2).显然伊斯兰教的信仰,牛羊肉作为主食之(图5),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回族小吃的主干食品,“手抓”肉是其一;而在兰州俗称“烂着香”的“羊杂碎”(下水)也吸引着相当一群好吃者(见图6、4).来自新疆、中亚的“烤羊肉”(羊肉串)自然又为甘肃回民小吃业增加了收益颇佳的品种(图6).

  • 标签: 小吃 饮食民俗 回族 西北民族 回民 甘肃
  • 简介:民俗审美的民族性是各民族在长期的民俗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少数民族由于民族气质和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审美心理的差异。民俗审美的民族性的表现形态是多方面的,从外显与内蕴层面来看,民俗事象的价值不仅在于外表上的形象之美,更是其所蕴涵的深厚文化的体现,也蕴涵着各族人民在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心理积淀。

  • 标签: 少数民族 民俗审美 民族性
  • 简介:摘要把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转换,才能使人们从文化产业建设中得到实惠。此外,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发达城市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充分考虑地域文化资源的承受能力,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做到系统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从而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性转化。

  • 标签: 民俗文化 创新 保护
  • 简介:本文以烟台市民俗博物馆为例,试论民俗博物馆在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探讨民俗文化繁荣背景下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创新之路。

  • 标签: 民俗博物馆 传承 民俗文化 作用
  • 简介: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文化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12年,甘肃省提出把兰州打造成"中国西部戏曲之都"的构想。永靖县古称"西羌之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唐蕃古道的要冲。永靖傩文化特征明显,研究价值较高,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明显的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特征。其中的傩戏古拙质朴,剧目众多,戏剧因素明显,观赏性极强,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品牌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永靖距离兰州仅44公里,优越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使"兰—永"文化旅游成为可能。

  • 标签: 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 永靖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