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回望朱光潜先生说理透彻明白晓畅的文论风格,并分析他这种文风的形成原因,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 标签: 朱光潜 文论 浅易 艰深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04
  • 简介:这个感性的、由词人的意志所统辖的现象世界中使读者直观了人类自身,而在现象和现实中,联想轴上的要素词的意义是可以任意凌驾于语序轴的

  • 标签: 文论旧 旧体词 西方文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7
  • 简介:可以说都与文学主体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关,正是由于在文学主体性问题上存在着这样一些片面性,可以说是文学主体性中更深层次的问题

  • 标签: 中问题 文论中 问题反思
  • 简介:本文首次从文论角度对《五经正义》作了专门探讨.《五经正义》中的主要文论观点,是唐初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儒学角度论证与支持了唐初君臣们的基本文学主张;更为重要的是,《五经正义》通过重新强调与阐释儒家经典并被作为科举教材,促使儒家思想在唐代社会中获得了其应有的重要地位,从而对整个唐代文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孔颖达 《五经正义》 文论 唐代
  • 简介:新时期散文界,先后出现过关于“形散神不散”、“散文消亡论”、“大散文”与“文体净化”、“真实”与“虚构”、“真情实感论”以及“新散文”等多次论争。文章通过对这些争论的描述和分谚,认为这些争论表明当代散文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同时散文正在不断地调整自身,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 标签: 新时期 散文观念 散文论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8-25
  • 简介:  该作者是词人之词,——说蔡世平的词》中说,  作者自认为《生查子·江上耍云人》这首词

  • 标签: 文论旧 旧体词 西方文论
  • 简介:当代著名作家王充闾的散文从题材上划分,一是历史文化散文,二是追忆往事散文,三是域外游记散文。他的散文在全国乃至海外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受到许多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的高度赞誉,尤其是广大读者的青睐。充闾先生的散文,在审美风格、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趣味,充分呈现作家深邃旷达的哲思与智慧,飘逸空灵的诗意与才情。创作主体的童心和机趣,率真和良知,以及超越世俗和意识形态的人本主义精神,特别是作家的古典主义情怀和审美趣味,给予文本以丰富多样的结构之美。

  • 标签: 王充闾 散文 结构
  • 简介:我长期以来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书和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一直着重做文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重点放在汉魏六朝、隋唐五代阶段。六十年代初,开始教"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同时参加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从此工作重点转移到古代文论方面来

  • 标签: 古代文论研究 中国文学批评史 汉魏六朝 《诗品》 四十年代 五十年代
  • 简介:摘 要:写意山水《秋山空寂图》的创作文论,分别从立意,素材,构图与定稿的确定,笔法墨法的熟练运用等方面,展现了国画毕业创作的过程。先是立意,我的主题有关于自然风光,只有确定了主题,才有后面的具体的创作内容,找各种素材,紧跟着有创作形式。自然风光的描绘,自古以来就有,而且经久不衰。整幅山水画主要由山水,树石和亭子等组成,展现的是对自然美景的由衷惊叹。创作形式是写意山水,以笔墨间的趣味性来体现景物的美感。在方寸间寻得笔墨间的美感,表达创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的喜爱之情。

  • 标签:
  • 简介:徐志摩的诗作情动于衷,词采华妙,风骨毕现,恰如陆机在《文赋》所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而又不乏“质理”。这种貌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契合,极大地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现代作家的意识与潜意识之中的渗透。

  • 标签: 徐志摩 陆机 缘情 绮靡 质理
  • 简介:邓尔敬教授(1918~1996)是我国老一辈的资深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从1937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作曲,1943年任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松林岗分院理论作曲组副教授,到1946年随已更名为国立上海音专的该校复员至上海与老音专合并后继续任教,再到1949年老音专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后历任该院理论作曲系教授、副系主任、系主任,作曲系与指挥系合并为作曲指挥系后又继续任系主任,1984年卸下系主任职再改任院工会主席兼院学术委员会及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不仅大半生都和上音及其前身血肉相连,持续校龄和工龄分别长达60年和54年,而且退休前始终都是在作曲系和专业作曲的教学岗位上度过的,在上音作曲系历史上当推首屈一指的元老级人物!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学术委员会 编辑 文论 作品 国立音乐学院
  • 简介:议论文在写作时要求观点明确,内容翔实,论证过程连贯,选材当得,结构合理,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能写好议论文的学生却不多,这是为什么呢?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心把握不紧。有的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能确定较好的中心论点,但是在论证时却不能很好地把握住中心论点,在论证的过程中偷梁换柱,或者转移话题,或者只是抓住了片面的内容进行论证,这几种情形都会导致论证过程无法围绕中心论点进行。

  • 标签: 中心论点 选择论 详略得当 支持中心 符合逻辑 主观臆断
  • 简介: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是否遇到过这些问题:确定了论点,也有了论据,写出来的作文却出现论据和论点不符;论据使用详略不当;罗列了论据材料,却缺乏对论点与论据之间的深入分析,造成论点与论据之间形成了"水"与"油"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在议论文写作时,论据使用不当造成的。如何准确使用论据,使我们的论证更加有力,为我们的作文分数添砖加瓦?希望此文能给大家解惑。

  • 标签: 议论文写作 文能 曹刿 鲁庄公 中心论点 蜀军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08
  • 简介: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学问根本上是知行合一之学,古人的这六类言说方式之中只有立言类、释言类、考辨类属于学术研究范畴,真正的中国传统学术是知行合一的学术——在认知过程践行

  • 标签: 中国文论 文论魅力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10
  • 简介: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学问根本上是知行合一之学,古人的这六类言说方式之中只有立言类、释言类、考辨类属于学术研究范畴,  以上六点正是中国古代文论永久魅力之所在

  • 标签: 中国文论 文论魅力
  • 简介:英国牛津大学凯瑟林学院荣誉教授苏立文先生近日有论黄君璧先生的短文.这是为8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白云怀古国——黄君璧画展”所写。苏立文先生论说的基础是因为“大约在1912年.瓦西里·康定斯基宣布:‘一切皆可行’,从那以后,艺术家们感到自己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方式来表述。

  • 标签: 文论 中国美术馆 艺术家 牛津大学 康定斯基 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