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输尿管治疗鹿角状肾结石的效果。 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 2016 年 7 月 -2017 年 1 月收治的 78 例鹿角状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和输尿管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平均血红蛋白损失量和平均手术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照组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但该组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损失量显著高于观察组鹿角状肾结石患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输尿管均可用于鹿角状肾结石患者的治疗,但后者在手术时间、患者预后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取石术 鹿角状肾结石
  • 简介:肾穿刺(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MPCNL)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式中损伤较小、结石清除率较高、术后恢复较快的式之一,但围手术期出血仍是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1].现对我科在2006年5月-2012年9月期间行MPCNL治疗并在围手术期间并发出血的3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出血 防治对策
  • 简介:手术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1年,Rupol和Brown利用内窥镜从手术肾造瘘口取出开放手术后残留的结石;1976年,Fernstrom和Johannson从肾穿刺建立的肾通道成功;1981年,Wickbam和Kollett将该技术命名为“”(percutaneousnephrolifhotomy,PCNL),通道为F24。

  • 标签: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 术中灌注 经皮肾镜手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术后残留 造瘘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穿刺(MPCNL)治疗肾结石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出现。方法对85例进行MPCNL的肾结石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伤口敷料的观察,饮食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通过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结果其中1例发生气胸,其余病例术后恢复快,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MPCNL具有对患者创伤小,率高、出血少等特点。护士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增加手术成功率,提高疗效。

  • 标签: 经皮肾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穿刺与传统肾穿刺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并采用肾穿刺治疗的患者368例,其中采用传统肾穿刺患者17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肾穿刺者196例设为观察组,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2%(180/196),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89%(153/1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5%(167/196)高于对照组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6%(131/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6/196)小于对照组为9%(1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2.3±20.1)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90.6±2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穿刺治疗上尿路结石结石清除率高,手术适应范围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上尿路结石 一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尿道输尿管碎石对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及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4月到2017年4月间在我院同意进行手术治疗的112例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对患者分别采用尿道输尿管碎石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6.43%)同对照组患者(91.07%)之间的差异性不大(P>0.05)。但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血尿(14.29%)、脓毒症(3.57%)、肾积水(1.79%)方面均同对照组(7.14%,16.07%,10.71%)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恰当选择尿道输尿管碎石进行治疗,以便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复杂输尿管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碎石尿道输尿管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年内(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80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以治疗方法不同均等分组(n=40),设置为对比组、研究组,依次给予碎石尿道输尿管碎石,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中出血、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比组(P<0.05),而结石清除成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出血以及肾绞痛等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比组17.50%(P<0.05)。结论:在肾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尿道输尿管碎石可减少中出血,缩短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穿刺输尿管碎石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34例,均采取肾穿刺输尿管碎石进行治疗,回顾分析该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4例患者中成功进行一期33例,余下1例转为开放手术治疗。其中21例一期取尽结石,8例二期手术取尽结石,1例三期取尽结石,结石总取尽率88.2%(30例)。手术时间为134±15.8min、中出血量为145±34ml、肾造瘘管置留时间5.4±1.2d、术后住院时间7.5±1.6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实施肾穿刺输尿管碎石进行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并且该式的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成功率高,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微创经皮肾穿刺 输尿管镜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5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在B超引导下,给予患者行通道经治疗,同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包括Ⅰ期53例,Ⅱ期2例,于术后7d治疗,一次碎石率为96.36%,无患者中转开腹治疗。手术时间40~130min,中位时间(87.5±14.6)min;中无患者出现合并症,术后平均留置导管时间(6.42±1.35)d。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通道经治疗,疗效明显,安全性佳,可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式在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输尿管结石 价值
  • 简介:对156例输尿管手术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以健康需求和个性心理特征为切入点,以住院全程和出院健康指导为教育主线,对患者进行从疾病预防到治疗、护理多方面的教育,并运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时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率均高于94.8%。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于输尿管碎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经输尿管碎石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经输尿管碎石患者在围期给予整体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而且还能提升预后效果,缩减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上推广很有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结石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运用在输尿管治疗复杂肾结石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均为复杂肾结石症状,且采取经输尿管,共110例患者,采取盲抽的方式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55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数据证实,观察组患者手术、使用抗生素、疼痛及实际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此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对于复杂肾结石采用输尿管治疗方式的患者而言,对其展开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的全面性,减少个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对患者康复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 复杂肾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超输尿管碎石治疗长径≥2.0 cm男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7例肾结石长径≥2.0 cm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施输尿管碎石治疗者纳入对照组(35例),将实施超治疗者纳入观察组(52例)。比较两组围期基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Ⅰ期结石清除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性功能指标[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射精功能评分表(CIPE)],统计术后1周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Ⅰ期结石清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 d,两组HWBV、PV、HCT均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对照组患者IIEF-5、CIPE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4/52)低于对照组(25.71%,9/35),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结石复发率(3.84%,3/52)低于对照组(20.00%,7/35),P<0.05。结论与输尿管碎石相比,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且结石清除率较高,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性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肾结石 超微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血液流变学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杂性肾结石应用Ⅱ期逆行输尿管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Ⅰ期平均手术时间为(94.88±11.76)分钟,Ⅱ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9.78±11.11)分钟,93.75%结石完全清除,6.25%残余结石,并发症发生率为6.25%,针对治疗后康复。结论复杂性肾结石选择Ⅱ期逆行输尿管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并发症,且清除结石率较高。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Ⅱ期逆行输尿管软镜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尿道输尿管碎石(URL)、(MPCNL)对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017年本院收治的11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URL治疗)、观察组(MPCNL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d、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67%、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0%、82.00%(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及住院时间等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尿道输尿管碎石相比,选用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更优,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65例,男48例,女17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KUB测量结石最大径2.0,7.3cm,平均3.5cm。超声显示32例肾积水。在X线下穿刺并建立16F肾通道,肾下采用气压弹道碎石。结果一次性净结石43例,二次性净结石22例,结石总净率达85%。手术平均时间100min(60~180min),中出血量平均200ml。6例术后严重出血给予输血。一次性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d(6~14d)。术后肾功能及肾积水情况较术前改善。35例出院后获随访2-13个月,均无严重出血和感染。结论MPCNL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重视其并发症的防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 取石术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肾结石患者,讨论临床使用治疗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临床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临床给予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对比方面,平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临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对患者治疗效果相对突出。今后,在临床治疗肾结石患者中,建议将治疗推广应用,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