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成年人肺结核病的非生物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病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信息,制定调查表,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对比两组的危险因素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变量有婚姻状况、吸烟、家庭收入及有无外出打工史;多因素分析(婚姻状况、个体经营、吸烟、家庭收入)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婚、吸烟、外出打工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在实际的肺结核防控治疗过程中,应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 标签: 肺结核 非生物 危险因素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老年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社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老年精神科入组例VD患者和84例非V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的分析方法来筛选可能影响V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3.346)、心脏疾病(OR=6.263)、糖尿病(OR=4.890)、体育运动(OR=2.946)、吸烟(OR=3.421)、抑郁症(OR=2.520)等因素均为血管性痴呆患病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血管性痴呆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病、体育运动、吸烟和抑郁症等因素,应针对这些可改变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痛风频繁发作的危险因素,评估其识别频发痛风患者的能力,为早期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临床医学中心门诊初诊且就诊前12个月内无降尿酸药物服用史的痛风患者579人,分为频发组(既往12个月痛风发作≥2次)(448例)和非频发组(既往12个月痛风发作<2次)(131例),分别采集其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痛风频发相关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频发组患者上肢关节受累率、痛风石发生率、合并高血压、肾结石比率明显高于非频发组(P<0.05或P<0.01);2组在痛风家族史、性别组成、合并肝功能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比率、吸烟史、饮酒史、规律运动比率及合并糖尿病比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频发组患者累及关节个数、病程、血尿酸水平、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非频发组[(4.66±2.54)对(2.77±1.64)个,(6.68±5.11)对(5.14±3.89)年,(525.82±132.11)对(489.33±139.81) μmol/L,(2.51±1.94)对(2.05±1.22) mmol/L,P<0.05或P<0.01];2组在起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初诊年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累关节数目多、血尿酸水平高是痛风患者痛风频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单独使用受累关节数目识别频发风险时,有一定准确性。以受累关节数>2个为临界点,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43.3%、85.6%、56.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酸水平高、受累关节数多为痛风频发的危险因素,以初诊时受累关节数>2个为标准,更易早期识别频发痛风患者,临床诊治中可为尽早起始降尿酸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痛风 发作 频率 危险因素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中心微创肺段切除术的经验,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机器人肺段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行微创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机器人组(100例,男33例,女67例,中位年龄51岁)和胸腔镜组(90例,男34例,女56例,中位年龄54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量和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等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吸烟情况、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等基线特征和切除肺段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和胸腔镜组比较,手术时间短[120(60~225)min对155(75~330)min)],出血量少[30(20~400)ml对100(20~1 6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两组术后引流管带管时间[4(1~15)天对4(2~29)天]、总引流量[755(200~3 980)ml对815(280~3 920)ml]、疼痛评分[2.33(0.88~4.75)分对3.13(0.95~5.29)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4%(14/190)对6.3%(12/190)]、术后住院时间[7(3~19)天对6(4~21)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安全有效且疗效相近;同时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4.83±3.18)个对(6.15±4.1)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中位时间6.5(1~26)个月,均健康生存,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短期疗效与胸腔镜相近,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 标签: 肺结节 肺段切除 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 胸腔镜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髌骨固定针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68例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髌骨固定针组和克氏针组各包含34例患者。髌骨固定针组患者采取髌骨固定针进行治疗,克氏针组患者采取克氏针张力带进行治疗。结果术中出血量,髌骨固定针组患者与克氏针组相当,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髌骨固定针组患者显著短于克氏针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髌骨固定针组患者显著短于克氏针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活动度、稳定性、屈曲畸形等各项HSS评分,髌骨固定针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克氏针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的疼痛、晨僵、关节功能及总评分,髌骨固定针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克氏针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固定针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髌骨骨折治疗的首选疗法。

  • 标签: 髌骨固定针 克氏针张力带 髌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选取本院病理诊断确诊的甲状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50例列为对照组,以病例对照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各类单因素中,经常饮食海产品、压力大以及经常生气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要从少吃海产品、适当缓解压力以及保持好情绪做起。

  • 标签: 甲状腺癌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某城市社区老年抑郁症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对24例诊断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和96例无抑郁症的老年人进行1∶4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χ2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自评经济、自评健康、负性生活事件、居住模式4个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了在去除年龄、性别、居住地的影响后,自评经济、自评健康、负性事件、居住模式4个因素仍与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显著相关,OR值(95%CI)分别为,5.151(1.031~25.722);4.134(1.017~16.082);3.595(1.170~11.048);6.645(1.736~25.436)。结论自评经济收入状况不满意、自评健康状况差、近半年出现负性生活事件、独居为老年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分娩的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HIE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母妊高征、母ICP、脐带绕颈、孕周及Apgar1分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母ICP等因素均可引发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对妊娠期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做好生产时期监护,预防早产,降低HIE发生率。

  • 标签: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 胎盘早剥
  • 简介:目的探讨晚餐-睡眠间隔时间和晚餐后散步与胃癌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病例428例,同期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441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晚餐-睡眠间隔时间和晚餐后散步等生活行为习惯.结果较短的晚餐-睡眠间隔时间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ORadjusted=2.858,95%CI:1.893~4.314),晚餐后无散步相比散步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OR=2.909,95%CI:2.037~4.153).较短的晚餐-睡眠间隔时间且餐后无散步患胃癌的危险性比较长间隔时间且散步的大(OR=6.427,95%CI:3.964~10.419).晚餐-睡眠时间与晚餐后散步乘积项(ORadjusted=1.572,95%CI:1.361~3.769),交互作用系数为3.273.结论较短的晚餐-睡眠间隔时间和晚餐后无散步与胃癌发生具有关联且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 标签: 胃肿瘤 问卷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在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景德镇市浮梁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活产儿及新生儿科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60例为病例组。按照1:2的配对原则,同期随机选取120例非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匹配条件为同性别、同一居住地区与出生日期相差两周内的新生儿。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共有8种,相关危险因素有18个变量,而发病率主要受到7种因素影响。结论:通过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从而指导临床优生优育工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 标签:
  • 简介:郑子尹,清朝道、咸年间崛起西南、名著全国的学者、诗人。他著述甚多,在经、史、小学、诗、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但正如莫友芝《<·诗抄>序》中所说:“论吾子生平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而惟诗为易见才,将恐他日流传转压两端耳。”今天,子尹的诗歌创作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显示出它在我国文学史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 标签: 郑珍 郑子尹 诗歌创作 莫友芝 歌诗 人之诗
  • 简介: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经头部CT证实的脑血管病变、白质病变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84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采用盲法分析临床诊断前3~5年的头部CT资料,调查头部CT显示的各种脑血管病变;对白质病变进行分区评分(评分等级为0~3分),并将双侧额区、顶枕区、颞区及幕下共8个区域的总和作为白质病变总评分;测量钩间距、双侧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哈氏值、脑室指数和侧脑室体部指数,以反映脑萎缩和脑室扩大的程度。结果CT资料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存在明显的脑血管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和脑室系统扩大;正常对照组有脑血管病变者15例(17.86%),阿尔茨海默病组33例(55.00%),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白质病变均以双侧额区和顶枕区评分居高,双侧颞区和幕下评分较低;白质病变总评分、双侧额区及左侧顶枕区白质病变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钩间距、双侧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及侧脑室体部指数,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哈氏值、脑室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考虑白质病变总评分时,脑血管病变、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OR=3.222,1.507,1.271;95%CI:1.199~8.689,1.197~1.897和1.093~1.476);考虑不同部位白质病变评分时,脑血管病变、左侧额区白质病变评分、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DR=2.876,1.744,1.548和1.268;95%CI:1.048~7.895,1.021~2.978,1.221~1.962和1.091~1.473);其中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OR值变化不明显。双侧侧裂宽度和侧脑室体部指数与阿尔茨海默病无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意外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痘暴发疫情中2剂次水痘疫苗对高危暴露人群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2017—2019年发生水痘暴发疫情的学校中的病例数≥3例的班级内所有水痘病例作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1∶3配对,按照每个病例的座位选择其前、后、左、右邻位任意3名未罹患水痘的同学作为对照,评价2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接种水痘疫苗总保护效果为46.0%(95% CI: 42.7%~49.0%),1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44.7%(95% CI: 41.2%~48.0%),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为80.0%(95% CI: 63.1%~89.2%);接种2次疫苗0~2年后的保护效果为87.6%(95%CI: 52.0%~96.8%),3~5年后的保护效果为76.6%(95% CI: 33.6%~91.5%)。结论接种2剂次保护效果好于1剂次。与1剂次相同,接种2剂次疫苗保护效果随时间推移也呈现递减趋势,可以考虑在接种间隔较长的高危暴露人群中实行再次加强免疫。

  • 标签: 水痘疫苗 2剂次 疫苗保护效果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亲围孕期焦虑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开展的CHD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焦虑自评表对母亲围孕期焦虑情绪进行评分,新生儿相关信息通过专业医院或机构提供。通过调整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围孕期焦虑对新生儿CHD的影响,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结果共纳入2 429例调查对象,病例组773例,对照组1 656例,其中病例组中围孕期焦虑者占10.3%,对照组中围孕期焦虑者占7.8%。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母亲围孕期焦虑得分水平与子代患CHD呈正相关(OR=1.04,95%CI:1.01~1.07),母亲围孕期焦虑者子代发生CHD的风险是无焦虑者的1.43倍(OR=1.43,95%CI:1.00~2.05)。结论母亲围孕期焦虑可能增加子代CHD的风险。

  • 标签: 焦虑 先天性心脏病 围孕期
  • 简介:目的探讨体力活动与老年人髋骨骨折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于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通过面对面访问,对广东省4家医院55—80岁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新发病例及性别、年龄(±3岁)配对的对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一般情况、近2年日常活动、健康相关行为和骨折家族史等。采用单、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体力活动和髋骨骨折的关系,多因素分析校正了年龄、BMI、教育程度、父母骨折史、吸烟饮酒史、服用钙和复合维生素和绝经年限(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共726对,其中男性177对,女性549对。对照组和病例组年龄分别为(70.9±6.9)和(71.0±7.0)岁(P〉0.05);病例组近2年日均体力活动总能耗和体育锻炼能耗(分别39.5和0.91MET×h/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3.4和1.60MET×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均体力活动总能耗及体育锻炼能耗最高组人群与最低组相比,患骨折风险较低(OR分别为0.38和0.47),参加体育锻炼者患骨折的风险较不参加者低(OR=0.53)。分层分析显示,高体力活动仅在女性中表现为保护作用,其中日均体力活动总能耗及体育锻炼能耗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患骨折风险较低(OR分别为0.40和0.47),参加体育锻炼者患骨折的风险较不参加者低(OR=0.51)。结论体力活动总量越高和体育锻炼越多,广州市中老年女性髋骨骨折的风险越低。

  • 标签: 骨折 体力活动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母亲围孕期危险因素暴露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方法病例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10月1日在西京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照选择为同期做超声心动图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父母亲一般情况、母亲孕期环境因素暴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5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和574例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的父母亲基本情况及母亲围孕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怀孕早期服用药物(OR=4.65,95%CI:2.84—7.66)、病毒感染(OR=3.15,95%CI:1.66~6.01)、房屋装修(OR=1.87,95%CI:1.24~2.80)、染发烫发(OR:2.18,95%CI:1.37~3.49)、父母工作环境污染暴露(OR=2.88,95%CI:1.86~4.47)均是造成心血管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暴露因素的增多,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当孕期同时受到3种或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暴露时,婴幼儿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是单因素暴露的16.35倍。结论婴幼儿先天性一t9脏病的发病与围孕期危险因素的暴露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婴儿 心脏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广东省台山市肾结石发病的饮食、生活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评估各危险因素在肾结石发生中的相对重要性,为肾结石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病例对照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询问调查。共调查了150名病例和120名对照。用SPSSl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入分析的危险因素有25个,按P<0.05,a=0.05水准,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初筛后确定15个可疑危险因素,然后又对15个研究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广东省台山市肾结石发生的独立的11个饮食、生活危险因素依次为是否饮酒、每天的平均饮水量(ml/天)、是否喜欢口味重的咸食、是否喜欢甜食、家庭食用油、豆类食品、禽蛋肉海鲜类食品、熏或淹制食品类、精神紧张度、是否经常参加健身运动、是否吸烟等。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本次研究与肾结石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5个,各变量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别是日饮水量、禽蛋肉海鲜类食品、疏果杂粮摄入量、是否喜欢口味重的成食、是否经常参加健身运动。结论尿石症发病主要受饮食习惯和营养因素影响,个人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和尿石症家族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应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提倡合理膳食结构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饮水应在3000mL以上,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加强体育锻炼,减缓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泌尿结石的发病。

  • 标签: 尿石症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98例实施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127例,根据不同临床因素分类,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98例患者中,127例(31.9%)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有无休克、有无肺部感染、术前GCS得分、术前有无脑疝和慢性肺部疾病的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前有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和术前有脑疝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有关(P〈0.05)。结论年龄≥60岁、术前有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分数〈8分和术前有脑疝,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获得性吞咽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球囊扩张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狭窄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53例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4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9例行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6、12个月有效率等指标。结果球囊扩张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持续5 d以上血尿、膀胱刺激征及术后发热。腹腔镜组5 d以上血尿及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腹腔镜组和球囊扩张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22/24)和65.5%(19/29),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方面较球囊扩张术有更好的远期疗效,但球囊扩张术更微创,安全性更好。临床上应该根据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的具体情况选择其术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腹腔镜检查 球囊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