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肺气中药在急诊ICU呼吸相关肺炎中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ICU呼吸相关肺炎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平均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综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清肺气中药治疗。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T、N%、CRP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较短,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气中药在急诊ICU呼吸相关肺炎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T、N%、CRP恢复正常时间,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清肺气中药 急诊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慢阻肺患者拒绝使用无创呼吸治疗的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8月发生的68例拒绝无创呼吸治疗的COPD患者进行了综合分析,寻找原因,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患者自身因素25例,医护人员因素38例拒绝呼吸治疗,经过实施护理干预后,其中63例患者重新接受治疗,5例最终仍拒绝无创呼吸治疗。结论对于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治疗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努力避免医护因素导致的患者拒绝无创呼吸治疗,提高其依从性,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慢阻肺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和缩短治疗的费用和时间。

  • 标签: 拒绝 无创呼吸机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建立人工呼吸道并应用呼吸患者共60,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实行湿化罐进行呼吸道湿化;试验组用人工鼻进行呼吸道湿化;比较常规组和试验组病人发热、痰培养阳性率以比较两组的VAP发生率的情况。两组均做好基础护理同时采取VAP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常规组与试验组VAP发生率率分别为43.3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可阻挡大颗粒菌尘,可以截留人工气道和呼吸内外管道的细菌的作用,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人工鼻 呼吸道湿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治疗呼吸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扩张气道、化痰、机械通气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10g/日,静脉滴注,疗程为10~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67%,明显高于对照组67.86%;治疗组机械通气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在RICU住院日、28天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治疗呼吸相关性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丙氨酰-谷氨酰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疗效
  • 简介:通讯作者陈治,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研究生学历,从事腺体,肝胆,胃肠,危重症外科。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外伤性纵隔气肿患者处理及呼吸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5例外伤性纵隔气肿患者的诊治经过及呼吸应用策略和方法。结果45例纵隔气肿患者5例行前纵隔切开引流术,40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未行纵隔引流,但45例均行机械通气,死亡率达1842。结论纵隔气肿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纵隔气肿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衰患者采用无创呼吸的治疗手段,可以更好的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方法研究解放军第五医院国家级肺病专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的所有应用无创呼吸的患者,记录其实验室结果的改变及症状的改善。结果对无禁忌症的患者提早的应用无创呼吸,可以更好的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 无创呼吸机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使用无创呼吸治疗的护理过程的资料。结果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58例顺利脱机,3例病情加重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1例高龄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无创呼吸能够辅助患者呼吸,减轻呼吸肌的疲劳1,降低PaCO2,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为新生儿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5月至今165例机械通气患儿中男性83例,女性82例,其中53例患儿发生VAP。分析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细菌培养结果,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65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后有53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2.1%。其中胎龄小于37周、机械通气、出生体质量小于、吸痰不及时和仰卧位为其危险因素,与未达此条件患者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菌培养结果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最多,部分患者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复合感染。结论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多样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此病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相关性肺炎 临床分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间歇声门下吸引联合幽门后喂养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56例预计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吸痰联合胃内喂养,观察组用间歇声门下吸引联合幽门后喂养。观察两组3周内呼吸相关性肺炎及胃潴留、反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36.67%);对照组胃潴留、反流和误吸发生例数高于观察组。结论间歇声门下吸引联合幽门后喂养可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肺炎 预防 声门下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鼻饲法对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小口径胃管,置管长度从鼻尖—耳垂—剑突的距离延长10cm,抬高床头450卧位持续输液泵输注,每4小时回抽胃内容物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方法,注射器抽吸间歇喂养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0%(x2=6.17,P<0.05)。结论改良鼻饲法对机械通气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鼻饲法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目的针对无基础肺部感染的呼吸相关性支气管炎(VAT)患者,观察雾化吸入痰热清针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无基础肺部感染的VAT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痰热清进行雾化,2ml/次,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雾化,每日3次。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长、死亡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ICU住院日、有创呼吸辅助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VAT的无基础肺部感染患者,雾化吸入痰热清针剂能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 痰热清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检测,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48例行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合并VAP的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148例中16例为混合感染,132例为单一细菌感染,共培养菌株164株,其中111株G-,41株G+,12株真菌,大部分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VAP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会发生比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和混合感染现象,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每24h和72h更换密闭式吸痰管(CSS)对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患者70例,采用SPSSl3.0软件随机分两组,其中24h组35例(每24h更换一次CSS);72h组35例(每72h更换一次CSS)。入选病例VAP诊断由不知患者随机组别的呼吸专科医师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10天内VAP的发生率。结果24h组实际完成33例,72h组实际完成29例。24h组VAP发生5例,发生率为15.2%;72h组VAP发生9例,发生率为31.0%。两组间VA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7,P=0.136)。结论本研究暂不能认为每24h与每72h更换一次CSS对VAP的发生率有影响,进一步的结论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更换频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对1例呼吸辅助通气患者因肺大泡破裂导致心跳骤停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方法在护理上必须加强监护,设专人护理,着重从密切观察注视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发现有肺大泡破裂而引起的心跳骤停,立即给予心脏胸外按压,同时给予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可见引流出大量气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抢救。保持引流管通畅,记载引流量、色、性质。保持各种导管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并做好记录,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结果经医护人员努力抢救、治疗、护理,患者脱离危险,生命体征回府平稳。结论我们体会到护理质量的好坏,常常是决定患者生死的关键,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护理措施的重点之一。该患者能很快的脱离危险,顺利进入恢复期,与我们良好的护理是分不开的。医生能做出确定的诊断,也是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提供依据紧密相关。所以我们说加强护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 标签: 肺大泡破裂 抢救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气管插管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昏迷患者的实用性、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因AECOPD昏迷为研究对象,气管插管予BiPAP呼吸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PH值、PaCO2、PaO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BiPAP治疗的成功率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88%和12%。BiPAP呼吸治疗失败与入院时候GCS较高有关。在治疗后2小时GCS、pH值、PaCO2、呼吸率即可观察到明显好转。治疗有效患者中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结论气管插管BiPAP治疗对AECOPD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实用、经济,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插管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 昏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自主呼吸试验(SBT)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COPD机械通气撤成功的患者,分为两组:S组24例,采用SBT方式撤拔管;NS组28例,采用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式撤拔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h内再插管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S组与NS组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120min和(300.01±65.23)min)、住ICU时间(9.50±4.20)d和(18.60±10.30)d、VAP发生率12.50%和28.5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48h内再插管率20.83%和21.43%、ICU病死率16.67%和17.8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SBT法撤比渐减机械通气支持水平的方法具有更早拔出气管插管、住ICU时间短的优点,而且降低了VAP的发生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撤机 自主呼吸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E)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机械通气撤的护理对策。方法给到本院接受呼吸通气治疗的39例COPE合并RF患者在撤下呼吸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观察患者撤前后的呼吸功能及全身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撤成功,成功率为100.00%;撤后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咳嗽有力,查体均无异常。结论在给COPE合并RF患者采用呼吸通气治疗后,做好撤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临床应加大重视。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机护理 COPE R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emphysema,COPE)合并呼吸衰竭(respiratoryfailure,RF),患者应用呼吸机械通气成功撤的最佳时机、方式及护理,提高撤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4例COPE合并RF的患者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身情况及呼吸功能的评估,采用过渡撤和间断撤两种方式。在撤前后注意病情观察、呼吸道的护理及心理护理、配合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24例患者全部撤成功,其中过渡撤18例,间断撤6例。结论呼吸撤机时机和方式的掌握是成功撤的关键,精心护理师成功撤的保障。

  • 标签: 撤机 机械通气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