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连续病理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对100例患者的243枚乳腺癌前哨淋巴根据不同的间距行进行连续切片,并用HE染色。通过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和临床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原因相结合,以确定连续切片检测微转移的最合适距离。结果在所有的乳腺癌前哨淋巴切片中,通过连续切片HE染色,发现当间距每隔1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降低,从8.1%降低到1.5%。间距100µm,200µm和3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和400µm,500µm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通过研究表明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类型,受体状况和HER-2、Ki-67表达均没有明显关联。结论连续病理切片能够有效提高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

  • 标签: 连续病理切片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评价
  • 简介:目的:对比早期乳腺癌行前哨淋巴活检术(SLNB)与行SLNB加腋窝淋巴清扫(ALND)后的并发症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50例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阴性患者,并将其分为腋窝淋巴保留组与腋窝淋巴清扫组,每组25例。保留组行SLNB治疗,清扫组在保留组的治疗基础上加行ALND。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年龄、平均住院时间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病理特征、并发症、生存率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0例患者共检出前哨淋巴(SLN)87个,平均每例检出1.74个。保留组共检出SLN42枚,平均检出1.68枚,清扫组共检出SLN45枚,平均检出1.8枚(χ2=0.180,P>0.05)。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保留组为4例(16.0%),清扫组为15例(60.0%);平均住院时间:保留组为(6.0±1.1)d,清扫组为(8.3±1.7)d。保留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少于清扫组,且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5.679,χ2=10.272,P<0.05)。50例患者随访2~3年,随访率100%。截至2015年6月,两组患者术后两年生存率均为100%,无瘤生存率均为100%。结论SLNB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推广方便,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的分期状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腋窝淋巴清扫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亚甲蓝存结直肠癌前哨淋巴(sentinellymphnode,SLN)新鲜离体标本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业甲蓝对49例新鲜结直肠癌离体标本作SLN定位,标本染色后10分钟内先蓝染的第1—4个淋巴视为SLN.所有标本均行常规石蜡切片.阴性的SI。N冉行多层切片,观察SLN对区域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49例病人中有47例检出SLN,检出率是95.92%,共获得SLN98枚,平均每例2.09枚(1~4枚)。SLN预测区域淋巴转移的准确率为97.87%;特异性为95.83%;敏感性为94.45%;假阴性率为3.70%.结论以1%亚甲蓝作结直肠癌新鲜离体标本SLN定位简单、易行、可靠。SLN转移与否,可基本能反映区域淋巴的转移状况。多层切片可降抵SLN的假阴性率。

  • 标签: 直肠癌 前哨淋巴结 多层切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47例应用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活检前哨淋巴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47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应用了新辅助化疗,同时对全部患者做前哨淋巴的活检。结果共检出43例SLN,4例为阴性,其检出的成功率为91.5%。其中SLN的转移阳性为17例(39.5%,17/43),其假阴性率是7.7%(2/26),其灵敏度是89.5%(17/19),其特异度是100%,其准确性是95.3%(41/43),其阳性的预测值是100%(17/17),其阴性的预测值是92.3%(24/26)。依据新辅助化疗的反应统计,其疗效达到CR的15例患者均检出了SLN。而未检出的SLN者,其PR中有2例(7.7%,2/26),而SD中的3例(42.9%,3/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之后进行SLNB,能够指导临床进行腋窝淋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应予临床适时合理应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 简介:摘要关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前哨淋巴活检(SLNB)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临床上仍有争议。临床淋巴阴性(cN0)患者NAC后SLNB可行且安全,而临床淋巴阳性(cN+)患者需慎重考虑。NAC后SLNB的示踪方法除染料法和核素法外,临床研究还提出一些其他示踪法,如纳米碳和荧光染料等。NAC后SLNB患者的腋窝淋巴(ALN)状态与分子分型、化疗反应和残余乳腺肿瘤大小等因素有关,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决定是否需ALN清扫。采用术前放置定位夹、炭黑颗粒悬浮液标记等技术,可降低ALN的假阴性率。除ALN外,内乳淋巴是乳腺癌转移的另一途径,内乳前哨淋巴活检作为一项低侵袭性的诊断技术,可完善淋巴和病理分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将从可行性及安全性、示踪方法、ALN状态评估和降低假阴性率的方法等方面对NAC后SLNB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前哨淋巴活检术,进一步对腋窝淋巴的分期结果进行预测分析。方法:实验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有38人符合调研的纳入标准。对患者进行前哨淋巴活检术,进一步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从病理检验结果看,发生腋窝淋巴转移的有16例,未转移的则有22例。此外,前哨淋巴与腋窝淋巴的对比中,符合的情况共有36例,即前哨淋巴活检术的准确率为94.74%。最后,我们认为前哨淋巴的检出率,与患者的肿瘤位置、病理以及年龄等因素均无关。结论:采用前哨淋巴活检术能够进一步的预测腋窝淋巴的转移状态,有助于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可防控并发症问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乳腺癌 手术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前哨淋巴(SLNB)是指局部淋巴中最先接受淋巴引流的淋巴,也是最先接受肿瘤转移的淋巴。如果前哨淋巴未发现转移,该区域其他淋巴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很小[1]。这是因为腋窝淋巴转移通常是顺序发生的,按照Berg分级的第Ⅰ水平至第Ⅱ,Ⅲ水平逐级进行。肿瘤细胞跳过第Ⅰ水平淋巴,而直接转移到高水平或上一水平淋巴的情况并不常见。

  • 标签: 乳腺肿瘤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华墨汁在宫颈癌前哨淋巴(scentinellymphnode,SLN)识别中的作用。方法术前在官颈癌周围正常黏膜3,6,9,12点处注射消毒的10%中华墨汁1ml,共计4ml。待中华墨汁进入腹腔后,打开阔韧带及后腹膜,观察宫颈旁、闭孔区、髂血管区的淋巴脂肪组织。结果注射中华墨汁至观察到淋巴组织染色的平均时间为150min。18例宫颈癌患者中,可识别SLN为16例,成功率为89%。这16例可识别SLN为79枚,平均每侧可识别为2.4枚。每例可识别SLN为1~8枚,2处以上可识别SLN为14例;单侧可识别者为3例,双侧可识别为13例。其中2例淋巴转移,预测准确性为100%,假阴性率为0。未能识别SLN的2例,为术前行放疗所致。18例患者示踪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华墨汁作为淋巴系统示踪剂,效果可靠、染色持久、经济方便,是宫颈癌SLN检测的理想示踪剂。

  • 标签: 宫颈肿瘤 示踪剂 染色法 前哨淋巴结 活检
  • 简介:目的探讨前哨淋巴活检(SLNB)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亚甲蓝作为示踪染料对乳腺癌开展SLNB,并且对术中冰冻检查前哨淋巴(SLN)阴性的病例分组施行部分腋窝淋巴清扫术(PALND)及常规全腋窝淋巴清扫(TALND),观察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等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SLN检出率97.6%,假阴性率14.3%;接受PALN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TAL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生存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区SLNB能准确反映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状态,为临床缩小乳腺癌手术范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前哨淋巴活检术的实际效果。方法:针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时间开展为2020.10——2021.10之间,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腋窝淋巴清扫+前哨淋巴活检)、观察组(前哨淋巴活检术定位切除)。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实际疗效及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率为96.67%,与对照组检出率(93.33%)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前哨淋巴活检术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朗格汉斯细胞的克隆性肿瘤性增殖。好发于儿童,老年人罕见。本文探讨1例发生于老年人的多发淋巴肿大病例,形态学上肿瘤细胞簇状排列伴有噬血现象。免疫表型支持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子检测存在BRAF V600E突变。发生于老年人的LCH伴有噬血现象病例少见,病理诊断缺乏经验,容易误诊或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分布于全身,包括体表和深部淋巴结核,为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有研究统计,本病居肺外结核病的首位,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以颈部淋巴最多(各约68%和90%),其次为腋下(各约10%和15%)。深部淋巴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逐渐增多,腹内淋巴结核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并明显高于其他脏器结核,其误诊率较高,常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应予以重视并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淋巴结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淋巴分布于全身,包括体表和深部淋巴结核,为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有研究统计,本病居肺外结核病的首位,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以颈部淋巴最多(各约68%和90%),其次为腋下(各约10%和15%)。深部淋巴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逐渐增多,腹内淋巴结核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并明显高于其他脏器结核,其误诊率较高,常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应予以重视并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淋巴结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组织增生坏死性淋巴炎(HN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非特异性淋巴肿大的自限性疾病。本文报告1例HNL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和治疗。

  • 标签: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自身免疫性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术(sentonellymphnodebiopsy,SLNB)对SLN阴性者进行保腋窝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专利蓝(patentblue-v)和^99mTc标记的硫胶体(^99mTc-Sulphurcolloid,^99mTc-Sc)行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术。对SLN阴性并同意保腋窝者免除腋窝淋巴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对SLN阳性或虽SLN阴性但不同意保腋窝者仍行ALND。结果:2002年3月~2006年3月入组临床分期T1~2N0M0乳腺癌患者135例,均行SLNB。SLN阳性44例,其中42例行ALND,2例镜下有微小转移灶者仅行SLNB术后加腋窝淋巴区域放疗;SLN阴性91例(67.4%),其中的39例仅行SLNB,52例仍行ALND。全组SLNB准确率97.8%(132/135),假阴性率6.8%(3/44)。全组中位随访43个月(24~72个月),SLNB保腋窝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ALND者(P〈0.05),区域淋巴无复发,ALND者区域淋巴亦无复发。结论:SLNB保腋窝近期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微创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活检术 保腋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研究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应用前哨淋巴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本文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本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手段,即腋窝淋巴清扫术,实验组采用前哨淋巴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爆发率均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应用前哨淋巴切除术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缩短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且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前哨淋巴结切除术 早期乳腺癌 效果
  • 简介:摘要淋巴示踪技术早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活检中广泛应用。目前用于淋巴示踪技术的示踪剂已从第一代以亚甲蓝为代表、第二代以活性碳为代表的示踪剂发展到目前以纳米碳为代表的第三代示踪剂。目前已知纳米碳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活检(SLNB)中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染色持续时间长等诸多特点。其作为第三代淋巴示踪剂已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活检中广泛应用,并相对于前两代示踪剂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在提高阳性淋巴检出率、优化手术、减少术中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纳米碳 示踪剂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