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 癌前哨淋巴活检 代替腋窝 淋巴 清扫的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手术间及各种特殊器械的准备工作;术中巡回护士实施有效安全的体位管理、胃管护理及仪器摆放,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医生,严格无菌无瘤技术操作。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发生。行保腋手术的患者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明显减少,术后上肢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 结论:以乳腺癌前哨淋巴代替腋窝清扫的保腋手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也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连续病理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8月 -2018年 9月在我院治疗的 100例乳腺癌患者,对 100例患者的 243枚乳腺癌前哨淋巴根据不同的间距行进行连续切片,并用 HE染色。通过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和临床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原因相结合,以确定连续切片检测微转移的最合适距离。结果 在所有的乳腺癌前哨淋巴切片中,通过连续切片 HE染色,发现当间距每隔 1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降低,从 8.1%降低到 1.5%。间距 100µm, 200µm和 3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和 400µm, 500µm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通过研究表明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类型,受体状况和 HER-2、 Ki-67表达均没有明显关联。结论 连续病理切片能够有效提高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

  • 标签: 连续病理切片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连续病理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对100例患者的243枚乳腺癌前哨淋巴根据不同的间距行进行连续切片,并用HE染色。通过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和临床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原因相结合,以确定连续切片检测微转移的最合适距离。结果在所有的乳腺癌前哨淋巴切片中,通过连续切片HE染色,发现当间距每隔1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降低,从8.1%降低到1.5%。间距100µm,200µm和3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和400µm,500µm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通过研究表明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类型,受体状况和HER-2、Ki-67表达均没有明显关联。结论连续病理切片能够有效提高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

  • 标签: 连续病理切片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连续病理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连续病理切片检测。观察指标主要有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的连续病理切片的最适间距,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和临床资料(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分期、病理类型、ER、PR、C-erbB-2、Ki-67等)的关系,统计各指标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统计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发现,就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的连续病理切片的最适间距而言,100μm、200μm、300μm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相较于100μm检出率而言,400μm、500μm的检出率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就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和临床资料的关系而言,微转移与病患的临床资料各项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对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病患行连续病理切片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病理切片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核术后换药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淋巴结核的患者共 47例,病人颈淋巴肿大,颈病理结果证实为淋巴结核。对淋巴结核的清创换药、心理护理以及药物护理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颈淋巴结核患者换药的护理细节,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结论 在换药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配合治疗。

  • 标签: 颈淋巴结结核 换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前哨淋巴(SLN)术中定位检测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腹腔镜辅助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中SLN定位检测指导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淋巴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3、7天)的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CRP、IL-6水平在组间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随访3年,观察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77.5%,对照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67.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SLN术中定位检测能够指导区域淋巴清扫,手术效果可靠,且能够明显减少淋巴清扫数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胃肿瘤 前哨淋巴结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在乳腺癌前哨淋巴性质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共71例。对其进行高频超声造影后记录前哨淋巴的显影情况和数量,并在此状态下采用细针穿刺送细胞学进行检查,对比最终的手术病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给予高频超声造影检查,在60例患者中发现76个前哨淋巴,其余11例未检出前哨淋巴,因此其检出率为84.51%。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来确认前哨淋巴转移与否的灵敏度为30(42.25%),特异度为69(97.18%),阳性预测值为71(100%),准确度为65(90.14%),采用高频超声造影的显像率为56(78.87%),前哨淋巴转移与否的灵敏度为36(50.70%),特异度为5983.10%,阳性预测值为39(54.93%),准确度为58(81.69%)。结论在乳腺癌的前哨淋巴性质判定中,采用高频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方案效果良好,可以很好的进行判定,为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高频超声造影 细针穿刺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取早期保乳手术与腋窝淋巴清扫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前哨淋巴活检术。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一年复发率、乳房美容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5%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一年复发率为0%,予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的乳房美容优良率为95%,高于对照组80%的乳房美容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手术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复发风险无明显升高,确保乳房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 保乳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吲哚菁绿(ICG)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SLNB)中的价值并分析。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ICG与亚甲蓝联合作为示踪剂,对照组采取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实验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与亚甲蓝联合应用于乳腺癌SLNB活检中效果好,检出率高。

  • 标签: 吲哚菁绿 亚甲蓝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作者: 付小萌郭静姜娟(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妇一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 要】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 SLN)在子宫内膜癌精准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 年7 月1 日至2018 年12 月31 日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宫颈注射纳米碳,先行SLN 切除再行腹腔镜下系统性淋巴结切除,对所有切除的淋巴结均行苏木素-伊(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的常规病理检测。应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并行一致性Kappa 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子宫内膜癌SLN 检出率为100%,双侧均检出SLN 占92.3%(24/26),仅单侧检出SLN 占7.7%(2/26,左侧2 例),准确性为100%,假阴性率为0,阴性预测值为100%。2 26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切除SLN 164 枚,占切除总淋巴结的26.1%(164/628),平均切除SLN 6.47 枚/人,平均切除SLN 比NSLN 少11.86枚/人。3 子宫内膜癌SLN 分布为闭孔区占53.2%(87/164),髂外区占23.7%(38/164)。结论:1、纳米碳是很好的子宫内膜癌SLN的示踪剂,宫颈部位注射示踪剂是显示SLN 较好的注射途径。2、子宫内膜癌SLN 主要位于闭孔区和髂外区。3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行SLN 识别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区域颈淋巴清扫术治疗HIV/AIDS合并多发性颈部淋巴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HIV/AIDS合并多发性颈淋巴结核患者,行区域颈淋巴清扫术治疗。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5例痊愈,其中5例复发。结论区域颈淋巴清扫术治疗HIV/AIDS合并多发性颈淋巴结核,可使患者切口早期愈合,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 标签: HIV/AIDS 颈部多发性颈淋巴结结核 区域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肺腺癌淋巴转移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将于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早期肺腺癌的 10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 结果: 18例( 18%)患者 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无淋巴转移现象,其影像学属于纯磨玻璃影类型, 21例( 21%)患者 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属于混合型磨玻璃影类型,其中 19例( 90.48%)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无淋巴转移的情况出现,有 2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出现了淋巴转移的情况( P< 0.05),剩余的 61例患者的 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属于实性结节,检查结果显示有 20例( 32.79%)患者出现了淋巴转移的情况, 41例( 67.21%)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无淋巴转移的情况出现( 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超过 1cm、影像学属于实性结节和混合性结节类型以及癌胚抗原 CEA> 5μg/L是早期肺腺癌淋巴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对于行 PET-CT的患者,当其 SUVmax(最大标准摄入值)超过 5时,其发生淋巴专一的几率最大。结论:早期肺腺癌患者 CT影像学属于混合型磨玻璃影类型的患者,其发生淋巴转移情况的概率较低;肿瘤直径超过 1cm、影像学属于实性结节和混合性结节类型以及癌胚抗原 CEA> 5μg/L时,患者出现淋巴转移的概率较大,对此类患者需行淋巴清扫。

  • 标签: 早期肺腺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肺腺癌淋巴转移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将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早期肺腺癌的10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结果18例(18%)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无淋巴转移现象,其影像学属于纯磨玻璃影类型,21例(21%)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属于混合型磨玻璃影类型,其中19例(90.48%)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无淋巴转移的情况出现,有2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出现了淋巴转移的情况(P<0.05),剩余的61例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属于实性结节,检查结果显示有20例(32.79%)患者出现了淋巴转移的情况,41例(67.21%)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无淋巴转移的情况出现(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超过1cm、影像学属于实性结节和混合性结节类型以及癌胚抗原CEA>5μg/L是早期肺腺癌淋巴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对于行PET-CT的患者,当其SUVmax(最大标准摄入值)超过5时,其发生淋巴专一的几率最大。结论早期肺腺癌患者CT影像学属于混合型磨玻璃影类型的患者,其发生淋巴转移情况的概率较低;肿瘤直径超过1cm、影像学属于实性结节和混合性结节类型以及癌胚抗原CEA>5μg/L时,患者出现淋巴转移的概率较大,对此类患者需行淋巴清扫。

  • 标签: 早期肺腺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15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有盆腹腔淋巴转移的患者33例为观察组,无淋巴转移患者11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并对影响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辅助治疗、FIGO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类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子宫下段受累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辅助治疗、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是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转移与术前辅助治疗、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密切相关。治疗前应进行淋巴转移风险评估,制定早期宫颈癌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早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相关因素
  • 作者: 王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王君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防御功能系统和免疫系统。它遍布全身各处,由淋巴管,淋巴组织,淋巴器官构成。我们重点讲的是淋巴结,淋巴结是淋巴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淋巴结在人体的功能是可以过滤淋巴、清除细菌及异物、产生淋巴细胞和自身抗体等功能。淋巴结的数目非常多,并有浅、深之分,大多都分布在血管周围,淋巴结存在于身体较隐蔽的凹窝处,如腹股沟,腋窝、胸腹腔大血管附近或者器官门。我们人体的淋巴就是一个称职的哨兵,一旦人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犯时,哨兵就会马上启动防御反应,并且召集军队来消灭敌人。所以我们不可轻视淋巴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性颈淋巴核患者接受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对颈部功能与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颈淋巴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颈部结合病灶清除术)与观察组(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各50例,对比两组颈部功能与预后。结果(1)观察组颈部功能正常率(100.00%)比对照组(92.00%)高,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98.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6.1±0.8)d短于对照组(8.2±1.3)d,住院时间(10.5±1.2)d短于对照组(17.3±2.0)d(P<0.05)。(3)随访1年发现,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发性颈淋巴核患者接受功能性区域颈淋巴清扫术有助于保护颈部功能,促进切口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不加大复发可能,且有助于改善切口愈合情况,其运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发性颈淋巴结结核 手术治疗 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 颈部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性颈淋巴核患者接受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对颈部功能与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颈淋巴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颈部结合病灶清除术)与观察组(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各50例,对比两组颈部功能与预后。结果(1)观察组颈部功能正常率(100.00%)比对照组(92.00%)高,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98.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6.1±0.8)d短于对照组(8.2±1.3)d,住院时间(10.5±1.2)d短于对照组(17.3±2.0)d(P<0.05)。(3)随访1年发现,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发性颈淋巴核患者接受功能性区域颈淋巴清扫术有助于保护颈部功能,促进切口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不加大复发可能,且有助于改善切口愈合情况,其运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发性颈淋巴结结核 手术治疗 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 颈部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自动活检装置中不同直径穿刺针在超声引导颈部淋巴穿刺活检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