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会期间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并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GQOL-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状况及其与自信心水平和对他人的信任水平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和信赖他人量表对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施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20,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自信心水平及对他人的信赖水平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PEI=-0.64,pPEI>0.05;tFPS=1.34,pFPS>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与自信心呈现负相关(r=-0.64,P<0.01),其自信心对孤独感预测的回归方程显著(F=43.34,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明显存在;自信心可以预测其孤独感;自信心水平越高,孤独体验越弱,自信心水平越低,孤独体验越强烈。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孤独感 自信心 信赖他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衰退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型的心理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治疗后,所有患者躯干的并发症都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且精神衰退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结论对于住院期较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精心的、全面型的心理治疗,疗效较为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的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住院 精神分裂症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治疗结束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出院随访,观察组患者家庭护理干预,为期1年。采用BPRS量表、SDS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出院1年,观察组患者BPRS、SD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首发精神分裂症 康复作用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飞速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高压输电需求的急剧增长,特高压输电线路发展的同时,也给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内蒙古上海庙~山东临沂±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八分裂1250大截面导线,研发放线滑车专用联板,方能满足该工程张力放线施工需要。

  • 标签: 八分裂125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 放线滑车专用联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综合性康复干预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筛选并纳入贫困精神病人救助范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804例,利用我区残联“残疾人事业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人救治救助”项目,对804名贫困精神分裂症患者采药物用药指导、心理干预、行为指导、健康讲座等综合性社区康复干预方法,进行为期3年的研究,分别从社会功能恢复程度、复发率、在入院率、肇事肇祸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综合性康复干预后3年来,80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复发人数、再入院人数、肇事肇祸人数明显降低,社会功能有较大恢复,入组后3年疾病的复发、住院与影响社会比较,第3年较第1年复发减少221例,下降34.97%;住院情况第3年较第1年住院减少181例,下降64、18%;肇事肇祸第3年较第1年减少38例,下降71、69%。结论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综合性康复干预在政府部门的重视、支持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疗效肯定,效果明显。

  • 标签: 精神病 社区康复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长期住院与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门诊患者为研究组,长期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智力、记忆力及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门诊治疗方法相对于长期住院治疗方法来说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住院 门诊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主体。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为39例。A组给予院外延续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P<0.05)。A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院外延续护理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 标签: 院外延续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18(90.00)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14(70.00)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3(15.00)例,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9(45.00)例,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结论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微核胞质分裂阻滞细胞(CB-MNT)实验方法学探讨,对CB-MNT和常规法微核(C-MNT)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85名从事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标本,分别采用CB-MNT法和常规法两种方法培养微核细胞。通过制片染片及镜下检查,识别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和转化的单核淋巴细胞微核;比较两种方法培养出的淋巴细胞的自发微核细胞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淋巴细胞微核自发率CB法制片的结果是3.85±8.43;采用常规法制片的结果是1.13±1.60。两种方法得到的自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1)。采用CB法制片获得的双核淋巴细胞核完整膨大,胞质清晰,微核易识别。结论胞质分裂阻滞法优于常规培养法;胞质分裂阻滞法对毒性损伤反映更加敏感;微核细胞更易识别;能减少阅片误差,结果准确可靠。建议作为职业健康体检对遗传损伤监护中实验室中的优先检查方法。

  • 标签: 微核胞质分裂阻滞细胞法 常规培养法 微核自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阿立哌唑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评价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结束治疗之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本研究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44%(25/36),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33/36),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采用阿立哌唑维持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立派坐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研究数据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n=38的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服用阿立派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精神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PANSS量表各项评分虽然均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分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采用阿立派坐治疗,与奥氮平治疗比较,效果相当,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 标签: 阿立派坐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奇数)与观察组(偶数),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处理,观察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与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5%)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PRS评分[(23.78±5.74)分]低于对照组[(28.05±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显著改善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采用的是临床分组的形式进行,患者例数为130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其中一组患者则不实施康复治疗,而另一组患者则采用康复疗法,比较其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BPRS和NOSIE分值均有所改善,但是康复组患者的BPRS分值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0NOSIE分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选择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对患者的心理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预后情况,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康复治疗 精神分类症 康复期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共行872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有66例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6.7%,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改变最多;心电图变化与年龄有关,年龄较大者心电图改变明显高于年龄较小者(P<0.05);心电图变化受病程的影响较小,病程短与病程长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心电图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异常,为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尤其需要注重对高龄患者心电图的监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心电图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糖血脂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BMD)。并以FBG、TC、TG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绘制ROC曲线。结果观察组FBG、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BM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DL-C、HDL-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615、0.718);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FBG、TC、TG水平与其BMD值均呈负相关(r=-0.985、-0.943、-0.941,P均<0.01)。ROC曲线分析FBG、TC、TG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BMD值关系密切。结论糖脂代谢异常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FBG、TC、TG水平是监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的预先指标。

  • 标签: 糖脂代谢异常 精神分裂症 骨质疏松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开展人文关怀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观察中,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同时开展人文关怀,在护理2个月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测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评测,本组患者BPRS、MRSS、SDSS评分显著改善,和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开展人文关怀,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社会适应功能良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恢复期期精神分裂症 人文关怀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