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结肠手术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自2004年1月2010年7月.在婴幼儿先天结肠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技术,与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比较。结果: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苏醒速度、苏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显著性(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勃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结肠手未中效果确切,提高了麻醉质量,有利于患儿术后早期恢复,减少了术后护理风险,减少了手术室麻醉气体污染,该技术易于掌握.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疾病 异丙酚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先天结肠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8.1岁,年龄范围在3.7~14.0岁;50例患儿均行先天结肠改良Soave术。采用直肠肛管测压及Kelly's临床评分评价大便失禁的程度,评分为1~2分为重度组(39例),评分为3~4分为轻度组(11例);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儿进行治疗,7~10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一疗程,同时指导患儿主动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3个疗程为一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单组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儿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静息压和直肠静息压指标。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4年。轻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9.71±22.19)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61.88±28.53)mmHg,P<0.05;重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4.62±26.66)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59.03±24.06)mmHg,P<0.05。轻度组治疗前肛管最大收缩压为(84.03±45.07)mmHg,重度组为(63.39±38.22)mmHg;治疗6个疗程后轻度组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16.72±31.88)mmHg,重度组为(95.02±31.18)mmHg。全组43例(86.00%,43/50)结束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6例(32.00%,16/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27例(54.00%,27/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好转,6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另7例(14.00%,7/50)大便失禁症状好转,有不同程度的污粪现象。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先天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是一种治疗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儿大便失禁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生物反馈 大便失禁
  • 简介:摘要报告1例生后因全身青紫、反应差入院的新生儿,日龄3 d时手术明确为全结肠结肠。多次撤机后反应差、CO2潴留再次上机。日龄10 d改为NIPPV辅助通气,但多次尝试改为CPAP辅助通气均失败。完善基因检查提示PHOX2B基因第3外显子丙氨酸重复序列区域出现27 bp重复,基因型为20/29,确诊为先天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放弃治疗后死亡。

  • 标签: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 巨结肠病 PHOX2B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结肠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72例先天结肠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访谈法、Heikkinen评分法评价排便功能。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排便功能良好,术后患者会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先天结肠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少数并发症患者可通过继续治疗解决问题。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生活质量 排便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院自1993~1997年采用线型吻合器改良Duhamel手术治疗6例先天结肠症。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对泌尿生殖功能干扰小,消除了残留盲袋及闸门的缺点,术后恢复快。

  • 标签: 线型吻合器 巨结肠 先天性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结肠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先天结肠小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例,8.7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34.78%),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控制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先天结肠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肛门微创手术 小儿先天性 巨结肠
  • 简介:【摘要】目 的:研究分析小儿先天结肠围术期应用 QCC 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从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3 月于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结肠患儿病例中,选取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 50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围手术期采取 QCC 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和家属就医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在小儿先天结肠围手术期中, QCC 护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并对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患儿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的稳步提升,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围手术期 QCC 护理模式 并发症
  • 简介:先天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D)是以肠神经系统缺陷,肠神经节细胞缺失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缺乏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近端肠管继发性扩张形成结肠.新生儿先天结肠由于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搜集我院近年收治的新生儿先天结肠以及非先天结肠腹胀的腹部平片进行分析,以有助于提高新生儿期先天结肠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新生儿 腹部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悬吊式截石位手术体位在20例先天结肠切除术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安全性和其预后。方法所有病例全部采取自行设计悬吊式截石位手术体位进行手术。结果采取自行设计的悬吊式截石位,明显缩短手术前的准备时间,手术操作方便,术中可根据主刀医生的需要随时变换为平卧位和截石位,20例患儿愈后良好。术后无1例患儿发生下肢的水肿、瘀斑、瘀痕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无肢体感觉障碍。充分适用于小儿先天结肠切除术的体位安置,有临床推广价值。结论自行设计悬吊式截石位减少手术准备时间,便于主刀医生的术中操作,改变体位方便,术后无并发症,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天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3月-2020年03月收治的47例,行经肛门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结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6%),护理满意度(95.74%),说明对行经肛门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结肠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根治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先天结肠(HD)病变段层粘连蛋白(LN)转录表达的研究,探讨肠壁微环境改变对HD的形成作用以及与RET基因学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RT-PCR技术对HD病儿层粘连蛋白Mrna在无神经节细胞段、有神经节细胞段、正常段的表达进行检测,美国alpha9900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判定表达强度,SPSS软件统计分析,推断LN的作用,同时检测RET基因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关系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LN基因在无神经节细胞段异常高表达(P<0.05),无神经节细胞段<有神经节细胞段<正常段;而RET基因的表达正好相反,无神节细胞段<有神经节细胞段<正常段,在无神经节细胞段明显减少,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HD无神经节细胞段LN的增高是内在的,LN增高引起肠神经细胞过早分化、定居导致无神经节细胞症的发生,可能与RET基因有一定内在联系.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基因 层粘连蛋白 基因 RET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RAS护理在短段型先天结肠患儿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短段型先天结肠患儿病例,选取42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采用ERAS护理,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结果:两组患儿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研究组的患儿术后开始排气时间(12.96±2.53)h、开始排便时间(14.72±2.03)h、开始进食时间(34.45±4.16)h、住院时间(9.72±1.133)d均短于参照组患儿(17.95±2.54)h、(21.45±3.32)h、(44.46±6.15)h、(13.35±2.83)d;研究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90.48%)则高于参照组(76.19%)。结论:在短段型先天结肠患儿术后康复中采用ERAS护理效果更好,患儿康复更快,家属满意度更高,此种护理方法应值得积极运用于临床护理之中。

  • 标签: ERAS护理 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结肠患儿接受系统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选择42例先天结肠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n=21例,常规护理)、观察组(n=21例,系统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自主排便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在小儿先天结肠护理中应用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实现患儿自主排便、抑制并发症,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小儿 先天性巨结肠 系统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RAS护理在短段型先天结肠患儿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短段型先天结肠患儿病例,选取42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采用ERAS护理,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结果:两组患儿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研究组的患儿术后开始排气时间(12.96±2.53)h、开始排便时间(14.72±2.03)h、开始进食时间(34.45±4.16)h、住院时间(9.72±1.133)d均短于参照组患儿(17.95±2.54)h、(21.45±3.32)h、(44.46±6.15)h、(13.35±2.83)d;研究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90.48%)则高于参照组(76.19%)。结论:在短段型先天结肠患儿术后康复中采用ERAS护理效果更好,患儿康复更快,家属满意度更高,此种护理方法应值得积极运用于临床护理之中。

  • 标签: ERAS护理 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 先天结肠是一种常见的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5000,由于疾病所致,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的早期康复,本文从加速康复的角度,对先天结肠患儿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及营养评估、营养支持等管理现状做一总结。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HAE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新生儿先天结肠及合并21例HAEC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合并HAEC的21例病例中,16例作粪培养均有致病菌生长;8例行肠造瘘术,其中7例治愈,1例死亡;保守治疗13例,4例治愈,9例死亡。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AEC是新生儿先天结肠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该病的主要致死原因;HAEC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关;一旦发生HAEC,手术治疗的治愈率高于保守疗法,及时的肠造瘘手术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有效方法。

  • 标签: Hirschsprung病/并发症 小肠结肠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