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氮唑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靶点 中药 临床试验
  • 简介:引进国外种质、促进粮食生产,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每年从世界各地引进大量的作物遗传资源,如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当然主要是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各中心引进的。同时,中国也向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各中心和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作物遗传资源(如大豆),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种质资源的流动有利于中国,因此中国应该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各中心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组织专家系统研究并争取尽快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强化统一管理,规范种质资源引进与输出,建立共享机制,推进种质资源共享。

  • 标签: 作物 种质资源 引进 流出
  • 简介:香石竹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其种质资源主要依靠田间种质圃和离体库进行保存。离体保存包括试管苗保存和超低温保存,这两种方法作为田间种质圃保存的补充可以分别对种质资源进行短中期和长期保存。本文对香石竹离体保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香石竹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参考。

  • 标签: 香石竹 种质 离体保存 超低温保存
  • 简介:作为研究甲醇代谢、过氧化物酶体稳态和硝酸盐吸收的模式生物,多形汉逊酵母近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在工程应用领域,利用多形汉逊酵母表达真核外源基因有特殊的优势.譬如容易得到高拷贝,在含油酸的培养条件下能够表达膜蛋白等.已有多种外源蛋白在多形汉逊酵母系统中得到表达.本文综述了多形汉逊酵母的基本生物学性质、基础研究领域概况及其在外源基因表达方面的特点和进展.

  • 标签: 多形汉逊酵母 甲醇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体 外源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建立脑炎原虫感染豚鼠模型,分析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在脑炎原虫感染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异同点。[方法]动物分四组:花色组、白化组、花色应用氢化可的松组、白化应用氢化可的松组,16只/组。发病兔粪便中收集纯化脑炎原虫虫体,灌胃法接种豚鼠,染虫后不同时间点粪便捡虫观察豚鼠染虫率。造模后30天心脏采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豚鼠主要脏器病变,纯化后虫体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接种之后7天内,未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均未检出原虫,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中,白化豚鼠最先在第3天检出,于第6天全部检出,而花色豚鼠最先在第4天检出,在第7天检出11只。体液免疫测定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感染脑炎原虫后,白化组血清IgG、IgA含量均显著低于花色组(P<0·05),IgM含量极显著低于花色组(P<0·01)。光镜观察发现主要脏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肾脏皮质区有大量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形成的肉芽肿,脑水肿,脑实质可见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及上皮细胞包围形成的肉芽肿病变。胆道上皮坏死脱落。染虫花色豚鼠各器官病理学改变与白化豚鼠基本一致。纯化的脑炎原虫呈长椭圆...

  • 标签: 原虫豚鼠 实验研究 感染模型
  • 简介:RobertsA等人为了评价疫苗和抗SARS病毒药物的有效性,建立了金黄地鼠小动物模型。他们用滴鼻的方法用SARS病毒感染了5周龄金黄地鼠。根据检测结果,SARS病毒在肺脏和鼻甲骨中以高滴度复制。下呼吸道的病毒滴度在攻毒第2天达到高峰,第7天后消失。在攻毒后第14天,在部分地鼠鼻甲骨检测出有低滴度病毒复制。病毒在攻毒早期就在上呼吸道复制,病理检查发现呼吸道上皮细胞坏死,随后引起炎症反应,局部硬化,病毒被清除,肺组织最终被修复。

  • 标签: 金黄地鼠 病毒感染 SARS病毒 动物模型 检测结果 病毒滴度
  • 简介:利用抗、感青枯病的花生品种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中花5号×远杂9102,构建重组近交系,以其F6为研究材料,分析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花生青枯病抗性是由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遗传,并且主效基因的遗传力较高,为84%;同时采用AFLP技术和BSA分析方法,获得两个与花生青枯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标记与抗性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12cM和11.46cM。利用获得的分子标记对抗、感青枯病的花生种质进行了分子鉴定,证实了标记P3M59与青枯病抗性的符合率为70%,标记P1M58的符合率为50%,从而为花生青枯病抗性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花生 青枯病 AFLP 重组近交系
  • 简介:目的:研究多肽JFT的合成工艺。方法:本实验采用固相合成法(spps),以Fmoc-氨基酸为原料,TBTU/HoBt/DIEA混合试剂缩合。用三氟乙酸\苯甲硫醚\巯基乙醇\苯酚\水脱保护,将多肽从MBHA树脂上切割下来。结果:粗肽的收率为62%,经RP-HPLC纯化,即可获得纯度在98%以上的目标肽。经MALDI—MS质谱分析其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结论:此工艺操作简单,便于推广,适合大规模生产。

  • 标签: 固相合成多肽 Fmoc-氨基酸 Rink—Amide—MBHA树脂 分离纯化
  • 简介: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本文着重介绍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当前有希望的新一代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Ca2+和Na+诱导细胞凋亡的最佳浓度及时间,并用甲基绿一派诺宁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梯度及时间梯度的Ca2+和Na+胁迫处理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得诱导的最佳浓度及时间;用甲基绿一派诺宁染色法检测诱导凋亡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大蒜根尖细胞和鸡血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诱导处理的最佳Ca2+和Na+浓度为0.4mol/L,最适时间约为8h,且CaCl2的诱导效果较NaCl好;经甲基绿一派诺宁染色,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大蒜根尖细胞、鸡血红细胞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均呈蓝紫色,细胞质呈红色。结论:找出了诱导细胞凋亡的最适Ca2+和Na+浓度和时间,并检测到细胞凋亡。

  • 标签: 细胞凋亡 离子胁迫诱导 甲基绿-派诺宁 洋葱鳞茎内表皮 大蒜根尖 鸡血红细胞
  • 简介: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脊椎动物——一种珊瑚虫具有许多同脊椎动物人类相同的基因。让研究人员更加感到意外的是,在苍蝇和蠕虫这类动物身上并没有找到某些珊瑚虫和人类相同的基因。新的发现导致人们对利用苍蝇和蠕虫作为模式生物揭示人类基因的某些研究提出了疑问。

  • 标签: 人类基因研究 苍蝇 蠕虫 模式生物 表达序列标记 基因丢失
  • 简介: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ligationand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CLP诱导SD大鼠脓毒症,术后8、16和48h时检测相关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肾、肝、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12d生存率为30%,发病急且死亡率较高。在疾病发展的急性期内,CLP大鼠8h时出现APTT时间延长(P<0.05),16h时出现PT时间延长(P<0.05),内源凝血途径的XII活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VII活性出现一过性抑制。TT在48h出现延长(P<0.01)。FIB的含量从16h开始逐渐增多(P<0.001)。与凝血和抗凝功能有关的其他重要指标中PLT数量从8h逐渐下降(P<0.01);vWF:Ag量从8h逐渐增多(P<0.001);D-D量从16h逐渐升高(P<0.05);PS:Ag量直到48h出现明显下降(P<0.001);而AT-III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肺、肾、肝、脾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显示明显的静脉血栓和出血特征。结论大鼠脓毒症模型在急性期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但未观察到凝血功能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

  • 标签: 脓毒症 大鼠 凝血功能 病理
  • 简介:烟草作为高等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的模式植物,在生物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烟草自身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简要综述了烟草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基因工程在抗病、抗虫、抗逆性及品质改良、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策略和动态。

  • 标签: 转基因 烟草 生物技术
  • 简介:"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不是均一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肿瘤干细胞具有诱发并维持肿瘤恶性表达的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肿瘤真正意义上的靶向治疗找到了良方妙药,即选择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治愈肿瘤.找到肿瘤干细胞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对我们真正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机制,根治肿瘤并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概述对人淋巴细胞白血病、乳腺肿瘤、脑部肿瘤及其他肿瘤的肿瘤干细胞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人淋巴细胞白血病 乳腺肿瘤 脑肿瘤 肝肿瘤
  • 简介:本文通过天然彩色棉的种质资源、纤维颜色的遗传控制、国内外天然彩色棉研究趋势的叙述,指出以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未来天然彩色棉发展的方向,将推动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改良和颜色创新的飞跃发展.

  • 标签: 天然彩色棉 种质资源 纤维颜色 遗传控制
  • 简介:对昆虫病原真菌座壳孢的功能、资源调查、经典分类发展历程及其传统分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座壳孢的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澄清该属真菌的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昆虫病原真菌 座壳孢 分类研究
  • 简介:yapsin蛋白酶是一类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天冬氨酸蛋白酶,能特异性地切割底物中的单或双碱性氨基酸残基位点,起着加工前肽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工程菌表达某些外源蛋白时发生的降解现象与yapsin蛋白酶有紧密的关系。概述了yapsin蛋白酶家族的命名、结构、定位、酶原激活、基因表达及底物特异性和功能。

  • 标签: yapsin蛋白酶 yapsin家族 Yps基因 天冬氨酸蛋白酶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蟾酥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甾体类化合物,并利用1H-NMR,13C-NMR以及文献比较的方法,分离鉴定了它们分别为:华蟾毒精(cinobufagin,1),脂蟾毒配基(resibufagenin,2),蟾毒灵(bufalin,3),蟾毒它灵(bufotalin,4),南美蟾毒精(marinobufagin,5),华蟾毒它灵(cinobufotalin,6),12β-羟基-蟾毒灵(12β-hydroxyl-bufalin,7),5,7β-二羟基-脂蟾毒配基(5,7β-dihydroxyl-resib-ufagenin,8)。结论:其中化合物7-8为属中首次发现。

  • 标签: 蟾酥 蟾蜍甾烯 结构鉴定
  • 简介:海洋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环境复杂,其生物入侵的监测、控制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我国对陆地外来生物的入侵已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海洋外来生物的入侵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入侵监测、入侵机制、入侵危害的程度以及防治等问题缺乏基础数据。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海洋外来生物入侵现状的基础上,概述其入侵生态学研究形势及相关成果,包括海洋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入侵过程、入侵生态效应以及全球变化对入侵的影响等。海洋外来生物的入侵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种间竞争破坏生态环境、与土著种杂交造成遗传污染、病原生物及有毒藻类导致海洋生态灾害加剧等。此外,从政策和法规、入侵风险评估、监测和公共宣传教育、生物信息系统和有效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对我国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策略。本研究为我国海洋外来物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海洋外来物种 入侵生态学 生态效应 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