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实施磁共振探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2013年间我院接治的32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实验对象,同时与其磁共振探查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32例病例均属于单侧发病,T1W1、T2W1图像分别是低信号、低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其中有24例(75.0%)病例为浸润型导管癌,6例(18.8%)病例为腺癌,另有2例(6.2%)病例为导管内原位癌;经磁共振检查,显示22例(68.8%)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呈现类圆形,10例(31.2%)呈不规则形状;其中边缘有“毛刺征”者25例(78.1%),累及Cooper韧带者有18例(56.3%),病灶可见砂粒样钙化者有17例(53.1%),累及局部皮肤导致增厚者有14例(43.8%),另乳头塌陷者有6例(18.8%)。结论临床给予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检查,往往可见该部分患者的乳腺癌表现有明显的特征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认真落实磁共振检查,以此来做到尽早诊断和积极、有效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重要作用,建议临床普及。

  • 标签: 磁共振 乳腺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在3G无线技术支持下,对于CT的维修和保养有很大的积极辅助作用,对于医院设备的维修及时性和便利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

  • 标签: 3G Philips CT CT设备远程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医护理技术在各级中医医院规范化应用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新进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扩大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各专科的应用范围。结果目前我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非中医专业毕业的护士数达到全院非中医专业毕业的护士总数的81.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为平均6.2项/科。结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应用,大力拓展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范围,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更加合理化、规划化发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服务器数据备份是保证业务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保证业务连续性的技术有很多种,如双机热备、服务器集群等。本文讲述基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实现多台服务器数据集中备份、双机热备,达到节省硬件投资的目的。

  • 标签: 服务器虚拟化双机热备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像设备进行了大的更新,医院对高水平影像技师需求量增加,但影像专业毕业生愿意从事影像技术的人却很少,出现供需矛盾。我们通过对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204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探讨、总结得出影响他们不愿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其因素提出合理性建议。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本科生 就业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肝损伤诊断中CT技术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67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双排螺旋CT机诊断的效果。结果经手术或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确诊的67例患者中,CT检查发现有65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01%,同时对本组30例患者行腹部探查及肝破裂修补术,19例为肝损伤分级较高(Ⅳ、Ⅴ级)的患者,11例为分级较低(Ⅰ~Ⅲ级)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者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的患者;37例均实施非手术治疗。行30例患者CT分级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为93.33%(28/30)。结论CT技术在临床肝损伤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同时还能够准确的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肝损伤 诊断 CT技术
  • 简介:摘要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既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也扩大了中医护理的工作范畴,增加了为患者服务的内容和途径。

  • 标签: 中医 护理技术 临床
  • 简介:摘要浅谈医疗新技术档案管理的作用以及现状与对策。随着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医疗技术应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笔者以医疗新技术管理档案为主题,分析医疗新技术管理档案的重要性和现状,结合在新形势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规范建立医疗新技术管理档案的对策,以促进医疗新技术的安全、合理和规范开展。

  • 标签: 医疗新技术 档案管理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中,应用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方法将64例拟行四肢血管DS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2例。以接受传统的DSA检查方法者为常规组,以接受造影剂智能跟踪DSA检查方法为观察组。对比两组DSA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查所得图像中,图像Ⅰ级者18例,Ⅱ级者14例;而对照组检查所得图像中,图像Ⅰ级者13例,Ⅱ级者15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造影剂用量及造影时间分别为(51.36±5.61)ml及(9.88±2.16)min,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及造影时间分别为(92.16±6.12)ml及(15.26±3.77)min。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血管DSA检查中,应用造影剂智能跟踪计数可有效的提高造影图像质量,并降低造影剂用量及应用时间。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四肢血管 造影剂智能跟踪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多层螺旋CT迅速发展,在心脏和灌注的影响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分辨率以及亚毫米层厚扫描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X射线剂量技术在CT检查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儿童CT扫描中,辐射剂量已经成为诱发癌症概率的主要原因,这对被辐射人群的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主要研究低X射线剂量技术在CT检查中的应用,并阐述CT检查中降低X射线剂量的策略。

  • 标签: 低X射线剂量技术 CT检查 应用
  • 简介:徐筱译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技术目前被认为对于根面覆盖来说是最可预测的外科技术。但是,由于需要第二个手术部位获取移植组织,使得学者对其他方法产生了兴趣。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根面覆盖的新方法:微孔外科技术(thepinholesurgicaltechnique,PST)的可行性。这篇回顾性研究对采用PST方法治疗的43位患者的121个牙龈退缩位点的疗效进行检查,这些位点中85个为Ⅰ度或者Ⅱ度退缩,36个为Ⅲ度退缩。平均初始龈退缩为34±1.0mm。平均复诊时间为18±67个月。无第二个手术部位,仅用生物可吸收膜或脱细胞真皮组织基质作为移植材料。PST不需要松弛切口、锐性分离和缝合(当使用生物可吸收膜时)。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长2~3mm的切口(当作入路)。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疗效预测显示,完全的根面覆盖率可达到81.2%。而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效果分析显示,平均牙龈退缩减少百分率为94.0%±148%。当Ⅰ度,Ⅱ度和Ⅲ度退缩位点的数据集中起来后,疗效预测和效果分析的结果分别显示为69.4%和88.4%±19.8%。单次治疗的平均时长为223±10.1min。患者对于美观的满意率为95.1%,而且平均7.34±13.5d内可以感受到美观的变化。几乎没有术后并发症。这个结果显示PST有希望成为一个微创、可预测、有效并且省时、经济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取得很好的患者疗效满意度。

  • 标签: 根面覆盖 外科技术 微孔 疗效预测 牙龈退缩 手术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口腔正畸术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8例错位牙患者,共77颗牙;年龄最小的是16岁,年龄最大的是38岁,平均年龄为27岁;77颗牙当中,74颗为上前牙,3颗为下前牙;将其分为两组,A组43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B组34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A、B两组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43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复发牙数为6颗,复发率为13.95%。B组34颗牙齿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复发牙数为15颗,复发率为44.12%。A组与B组畸形牙齿复发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离子粘合剂与牙体表面的粘固很好,能达到顺利粘托槽的目的,而且方法操作简单、粘固性好,不易脱落,最主要的是价格便宜,患者容易接受。手术结束之后患者的畸形牙齿复发率相对比较低,手术安全可靠性相对比较强,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口腔 正畸 粘结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193例64层螺旋CT口腔全景成像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对口腔、颌面疾病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193例64层螺旋CT口腔全景成像进行分析总结;运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螺旋扫描,然后行薄层重建,应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体层重建。结果193例患者中埋伏阻生牙68例,颌骨骨折114例,颌骨囊肿7例,下颌良性肿瘤2例,颌骨恶性肿瘤1例,牙龈癌1例,能清晰、直观、准确显示上、下颌骨及牙齿的解剖结构及比邻关系,能清晰显示牙根、牙髓腔、牙槽骨、颞下颌关节疾病。结论64层螺旋CT口腔全景成像技术对埋伏阻生牙、颌骨外伤、牙颌畸形、口腔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64层螺旋CT 口腔全景
  • 简介:失眠不仅是一个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因此失眠的本土化治疗除了要考虑生理的变化,更应该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内外失眠治疗的现状,我们发现失眠的心理治疗更需要本土化。对比失眠心理治疗的西方模型与本土化模型,我们形成了创新的中国本土化的失眠治疗技术—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睡眠调控技术

  • 标签: 失眠 本土化 心理治疗 创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过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血液样本170例,所有样本均检出不规则抗体。将所有样本以凝聚胺技术进行配血试验,并同时以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木瓜酶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70例样本以不同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出特异性凝集的例数为凝聚胺法67例(39.4%),盐水法13例(7.6%),木瓜酶法51例(30.0%),抗人球蛋白法70例(41.2%)。凝聚胺法与盐水法、木瓜酶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抗人球蛋白法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凝聚胺法与抗人球蛋白法、木瓜酶法检出的抗体例数相当,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显著高于盐水法检出的抗体数。结论凝聚胺技术可使致敏红细胞快速出现凝集反应,检测出不规则抗体,不仅能够缩短实验时间,其灵敏度及准确性也更高,操作也更加简便,此方法能够检出常规血型之外的抗体,对保障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血 凝聚胺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消化内镜操作技术全集》是“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分册之一。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是培养和提高医师消化内镜规范化操作技能的视听教材。《消化内镜操作技术全集》含20张多媒体教学光盘,每张光盘均由国内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主编,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通过专家亲自演示手术操作来系统介绍消化内镜操作技术的多媒体教材。其中《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DVD光盘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金震东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杨爱明教授联合主编。主要介绍消化超声内镜诊断技术的相关器械、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操作后处理等内容,分别演示大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方法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方法等操作,并运用动画形象模拟部分关键步骤。典型病例图像判读部分收录了以往运用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超声图像。《胰管病变ERCP诊治技术》DVD光盘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李兆申教授和黑龙江省人民医院任旭教授联合主编,主要介绍胰管病变ERCP诊治技术的相关器械、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操作后处理等内容,分别演示胰管造影技术、胰管支架植入技术、体外震波碎石联合ERCP治疗胰管结石等操作,并运用动画形象模拟部分关键步骤。典型病例图像判读部分收录了以往运用ERCP诊断与治疗胰管病变的图像。

  • 标签: 多媒体教学光盘 操作技术 消化内镜 出版物 DVD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简介: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部位,其脱落会导致下游血管的阻塞并引发卒中。由于优秀的软组织对比度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磁共振影像可以提供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直接证据。本文将从临床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磁共振颈动脉斑块成像和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希望有助于从事斑块的临床和研究的人员了解目前的成像方法和未来趋势。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