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的干预。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收住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的脓毒症患儿3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常规组,A组,n=17),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益生菌组,B组,n=17),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C组)。入组24 h内记录所有脓毒症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于入组后5~7 d,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同期留取健康患儿粪便样本,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肠道菌群功能,比较组间差异。结果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两组脓毒症患儿肠道菌群的丰度均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同时菌群的个体差异也呈加大趋势,但是服用益生菌后,上述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在菌门水平上,常规治疗组的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比例最低,变形菌门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在菌属水平上,肠球菌成为常规治疗组中的优势菌种,而在益生菌组中双歧杆菌、普氏粪杆菌及丹毒丝菌、扭链胃球菌的比例明显提高(P<0.05);益生菌组与常规组相比,两者在线粒体合成、外泌体、mRNA转录降解及半胱氨酸代谢等通路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结构稳定性差,同时拟杆菌减少伴变形杆菌增多,而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后可增加患儿双歧杆菌及普氏粪杆菌等有益菌的比例,减少肠球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其差异性代谢通路可能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相关。

  • 标签: 脓毒症 儿童 肠道菌群 益生菌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改进的干预。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以来所收治的79例医院患者,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9例)和循环组(40例)。常规组行优质护理服务;循环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改进。比较(1)满意度;(2)基础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质量、文件书写质量、专科操作质量。结果(1)循环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循环组基础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质量、文件书写质量、专科操作质量显著比常规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CA循环对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改进的干预确切,有助于促进各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 循环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改进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焦虑症病患实施亲情护理的临床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亲情护理。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焦虑症病患实施亲情护理取得的效果显著,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焦虑症病患 亲情护理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干预。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40例老年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予对照组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后的跌倒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跌倒发生率为32.5%,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跌倒发生率为7.5%,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老年患者的跌倒情况,促进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神经内科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人性化护理对耳鼻喉患者自我效能的干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本院耳鼻喉门诊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诊断明确且给予对症治疗。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填写本院自制的自我效能问卷调查表。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各项目以及总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效能的5个项目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人性化护理对耳鼻喉患者自我效能有着明显的提升和维持作用,这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门诊人性化护理 耳鼻喉患者 自我效能 干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便利选取?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医师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干涉后的实际作用,为进一步标准临床医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患者360例作为研讨目标,将其间2014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所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讨组,其间对照组的患者没有进行药学干涉,研讨组施行了药学干涉,比照剖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状况。结果药学干涉后,查询组的抗菌药运用率、不良反响发生率及处方不合格率均显着低于干涉前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不同具有计算学含义(P<0.05);药学干涉后,查询组的均匀住院时间、抗菌药费用及药品费用也均显着低于干涉前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不同有计算学含义(P<0.05)。选用不同的药学干涉方法对30名临床医师进行干涉,承受当即干涉方法的医师占36.67%,承受分析交流后干涉方法的医师占73.3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显着,具有计算学含义(P<0.05)。讨论临床上展开临床药师对临床医师进行药学干涉作用显着,不合理用药现象显着削减,一起挑选适宜的药学干涉方法也有助于医师承受临床药师的干涉行为。

  • 标签: 临床药师 临床不合理用药 药学干涉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地处海岛地区高亭镇的部分高血压居民实施持续性干预,提高渔农村高血压人群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方法在所在辖区内随机选出3个社区内高血压患者257例,由社区责任医生组按照指南制订综合性管理干预措施,干预一年后比较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以及生活行为变化。结果纳入高血压管理的257例患者干预一年以后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分别提高至98.05%、98.44%、81.82%,高血压的分级发生了显著变化,血压控制正常人群构成比由原来的18.68%上升至33.46%,1级高血压构成比由33.85%上升至48.64%,2级高血压以及3级高血压构成比分别下降至10.51%和7.39%。患者的不良行为如不规则服药、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比例也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的持续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的控制率。

  • 标签: 社区 高血压 药物 干预
  • 简介:摘要 :本文旨在对护理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的干预展开研究。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获得随机数字,将本院 2019年 2月— 2019年 3月的 100名患者进行分组,针对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针对实验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借助 SPSS25.0软件对以上两组手术室患者的满意度、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评分、专科护理的评分、护理操作评分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状态和护理纠纷率进项比较,结论显示实验组中开展了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中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满意度;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评分、专科护理的评分以及护理操作评分方面, P< 0.05,说明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在展开护理工作之前, P> 0.05,说明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大致相同,而在进行了不同的护理之后, P< 0.05说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状态优于对照组,最后对护理纠纷率进行比较,发现 P< 0.05,表示实验组中的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舒缓患者的心情,降低护理后的纠纷率,其在树立科室形象,降低医疗事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常规护理 SPSS 手术室护理质量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机理,得出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并针对影响的原理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本文通过对几个具体的药物影响临床医学的案例的分析来得到本文的主要目的。

  • 标签: 临床医学 检验 药物 结果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卫生及龋齿的干预。方法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4例龋齿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儿童口腔卫生干预中是否行健康教育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32例未行健康教育)与实验组(32例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继发性龋齿发生率(3.12%)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儿临床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龋齿患儿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干预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口腔卫生 龋齿 干预作用
  • 简介:目的:探析小儿肺炎治疗运用针对性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7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肺炎患儿针对性护理,可以使肺部感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使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肺炎 针对性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干预。方法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组的方式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40例老年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给予对照组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后的跌倒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跌倒发生率为32.5%,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跌倒发生率为7.5%,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老年患者的跌倒情况,促进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神经内科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协同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与整体健康状况等几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11%,对照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协同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有助于持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协同护理 老年冠心病 干预作用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从普萘洛尔和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中优选出一种银屑病模型,并考察复方栀子凝胶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诱导的方法激发小鼠皮肤出现银屑病样的变化,并通过小鼠皮肤病损的(PASI)评分来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变化情况,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皮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综合各指标结果,优选出一种模型作为药物疗效考察的银屑病动物模型,在此模型和鼠尾鳞片颗粒模型的基础上考察复方栀子凝胶对银屑病的影响。复方栀子凝胶确定起始剂量为0.1g/g,考察剂量范围为0.1g~0.2g/~g。结果:咪喹莫特诱导的动物模型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红斑、表皮肥厚、鳞屑成层等现象;而普萘洛尔诱导的动物模型无此种状况出现,另外普萘洛尔与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模型均有角化不全、表皮棘层增厚的现象。使用高(0.2g/g)、中(0.15g/g)、低(0.1g/g)剂量复方栀子凝胶之后,咪喹莫特银屑病模型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银屑病样皮损减轻,PASI评分降低,角化不全现象得到改善,表皮厚度明显薄于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更加明显。复方栀子凝胶0.2g/g组、O.15g/g组、0.1g/g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对小鼠鳞片表皮颗粒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剂量组更加明显。结论: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更接近临床症状,复方栀子凝胶对银屑病有较好的影响。

  • 标签: 复方栀子凝胶 咪喹莫特 普萘洛尔 银屑病 小鼠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对孕妇产后抑郁的干预。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进行产检与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孕期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产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干预级健康教育前SDS及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后,两组SDS及S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SDS及SAS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孕期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讨护患沟通对血液透析护理干预影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9年 7月到 2020年 6月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 58例患者,分配到对照和研究两组,各 2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患沟通,比较两组不良情绪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经护理,研究组不良情绪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 0.05) 。结论:护患沟通对血液透析护理干预影响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患沟通 血液透析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