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早产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及早期干预作用。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1980年1月至2011年11月。由2名系统评价员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采用RevMan5.0.13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评价早产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15项研究(16篇文献)评价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心理发育的作用。9篇文献提及随机分配方法,9篇文献提及分配方案隐藏,9篇文献提及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12篇文献提及结果数据的完整性,10篇文献提及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没有文献提及其他偏倚来源。早产儿智商(IQ)明显低于足月儿(SMD=-11.62,95%CI:-13.21--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37,P〈0.001)。对胎龄与IQ的关系进行分层分析,发现胎龄越低,IQ越低,儿童期随访,IQ从胎龄34-36周的112.7逐渐降至胎龄25周的82.1。对早期干预作用进行了评价,各组婴儿(早产儿纠正年龄)于生后6、12、18、24、36个月采用贝利婴儿发育量表(BSID)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表明早期干预组MDI与PDI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均〈0.01。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早产儿智力异常的发生率(OR=0.25,95%CI:0.15-0.41)。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早产儿IQ明显低于足月儿,并随着胎龄的降低而逐渐减低,对早产儿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儿智力水平,降低智力异常的发生率。但早产儿干预仍缺少长期的随访研究,需要进一步的评价。

  • 标签: 早产儿 智商 早期干预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康复及心理护理对风心病瓣膜置术患者术后的干预。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09年2月收集的64例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均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d的心功能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0d的心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心理护理有利于于减轻不良感应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前壁心肌梗死 基础护理 健康宣教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学员5km长跑训练后肌损伤情况,观察PNF法对肌损伤的干预。方法选择南京某院校2007年09月入学的152名新学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班随机分为训练后PNF干预组、训练前PNF干预组和正常训练组共3组,前两组分别在5km长跑训练后、训练前针对双下肢、骨盆带肌肉采用PNF法干预。并在训练前,训练后当天,第3天,第5天分别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并评定肌疲劳度。结果3组新学员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平均增幅差异在训练当天、训练后第3天和第5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增幅A组<B组<C组。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在训练后的当天和第3天与疲劳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关系为中度正相关(rs>0.4)。结论MYO、ALT、AST、LDH、CK是反映训练后肌损伤程度的较合适的生化指标;PNF法能有效预防、减轻运动后肌损伤。

  • 标签: 长跑 运动损伤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玉屏风对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患儿血清IgE、Th1/Th2水平及毛支炎后哮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2例毛支炎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玉屏风干预组,并选择1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毛支炎患儿治疗前血清IgE及IFN-γ、IL-4水平。结果毛支炎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gE及IFN-γ、IL-4、IFN-γ/IL-4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玉屏风干预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IgE、IFN-γ、IL-4、IFN-γ/IL-4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IgE、IFN-γ、IL-4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IFN-γ/IL-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个月随访中喘息反复发作(≥3次)的例数在玉屏风组5例,常规组1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毛支炎患儿血清IgE升高,Th1/Th2失衡。玉屏风可降低血清IgE,逆转Th1/Th2失衡,降低毛支炎后哮喘发生率,对毛支炎后哮喘发生有一定的干预

  • 标签: 玉屏风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小儿嵌顿疝术后的干预。方法2008年1月-2011年6月作者手术治疗小儿嵌顿疝59例,年龄1个月至2岁,平均1.1岁,男性52例,女性7例,嵌顿时间19-42h,平均30.5h,随机分黄芪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儿术后常规输液抗炎治疗,黄芪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术后连续3d给予黄芪注射液(0.5mL·kg^-1·d^-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用药前和术后48h抽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P-选择素含量,并观察患儿临床指标(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前SOD活性及P-选择素含量两组无差异,P〉0.05;用药后,黄芪组SOD活性140.77±8.22,P-选择素含量724.06±149.67,对照组分别是129.49±14.23,1222.64±1085.27,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芪组临床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黄芪组为(23.92±13.51)h,对照组为(35.57±15.14)h,两组比较,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小儿嵌顿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小儿 嵌顿疝 手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应用叶酸对血浆Hcy的影响。方法测定3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36例健康人血浆Hcy浓度,并对其中27例高Hcy血症病例应用叶酸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血浆Hcy浓度的影响。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3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27例患者血浆Hcy浓度明显升高。补充叶酸可降低血浆Hcy浓度。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叶酸可显著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

  • 标签: 叶酸 脑梗死 进展性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对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98例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奥沙利铂化疗的同时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似,但治疗组神经毒性的发生数以及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能有效的干预和拮抗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

  • 标签: 加味补阳还五汤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方法将6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6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护理前后呼吸困难、6分钟步行距离、肺功能。结果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相比,不仅能改善呼吸困难,而且对6分钟步行距离、特别是肺功能有较好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是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它不仅可以改善呼吸困难,还可明显改善6分钟行走距离和肺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综合护理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60例老年血透患者心律失常中的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疗效差异性。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70%;观察组60例患者,经个性化护理,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86%,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对于降低老年血透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保证透析治疗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血透 心律失常 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以及左旋氨氯地平对其的干预,方法测定62例新发和(或)未经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清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总月口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2h血糖以及一氧化氮、内皮素-1浓度;同时测定超声心动网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根据左心率质赶指数分为左心室肥厚组(30例)和非肥厚组(32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27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均给了左旋氨氯地平2.5lng/d治疗,随访1年。高血乐组各观察指标治疗8周及1年后测量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1)高血压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浓度均显著高丁对照组,一氧化氮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8周后.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乐及血清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心室肥厚组血清内皮索-l浓度显著高于非肥厚组.一氧化氮浓度显著低于非肥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浓度与室间隔厚度(r=-0.258,P〈0.05)及左心室质量指数(r=-0.301,P〈0.05)负相关;叭清内皮素-1浓度与左心窜后擘厚度(r=0.253,P〈0.05)呈正相天。(5)治疗1年后,高血压组舒张及收缩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乐患者存存内皮功能受损,左

  • 标签: 高血压 内皮功能 左心室肥厚 左旋氨氯地平
  • 简介:目的探讨硫代硫酸钠对高磷诱导的残肾大鼠血管钙化的早期干预。方法5/6肾切除大鼠,术后给予高磷或正常磷饮食16周,以高磷饮食制作血管钙化模型。分为5组:假手术+正常磷组(SNP,n=7),假手术+高磷组(SHP,n=7),残肾+正常磷组(NNP,n=7),残肾+高磷组(NHP,n=7),残肾+高磷+硫代硫酸钠治疗组(THP,n=7),治疗组以硫代硫酸钠腹腔注射16周。收集尿量检测24h尿蛋白,取血检测血清钙、磷、肌酐、尿素氮。取胸主动脉,HE和vonkossa染色检测血管钙化,免疫组化分析大鼠胸主动脉III型钠磷转运体亚型(Pit-1)、核心结合因子(Cbfα1)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和血磷浓度均有明显差别(F值分别为19.057、43.527、26.688、40.324和7.676,P值均<0.01),NHP组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P<0.05)。HE和vonkossa染色显示,NHP组大鼠呈现明显钙化,SNP和SHP组未见明显变化,MP和THP组见散在的钙化点。免疫组化显示,主动脉Pit-1和Cbfα1表达各组有明显差异(F值为8.259和5.91,P<0.01),其中NHP组表达明显增高(P<0.01),Pit-1和Cbfα1阳性面积比与血磷相关性分析显示分别为:r=0.344,P<0.05和r=0.376,P<0.05,Pit-1、Cbfα1表达与血磷呈正相关。THP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磷和尿蛋白均较NHP组明显下降(P<0.01或<0.05),其主动脉Pit-1和Cbfα1表达明显减少(P<0.05),主动脉钙化部分减轻。结论高磷饮食喂食残肾大鼠,可成功制作血管钙化模型,硫代硫酸钠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肾功能,降低血磷,下调动脉Pit-1和Cbfα1表达,减轻血管钙化。

  • 标签: 血管钙化 残肾大鼠 硫代硫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对肥胖伴2型糖尿病儿童的颈动脉参数的干预。方法将48例肥胖伴糖尿病患儿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饮食控制+锻炼)和对照组(饮食控制+锻炼)。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部分参数有差异。结论二甲双胍用于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儿童,可改善其颈动脉硬化情况。

  • 标签: 二甲双胍 肥胖症 2型糖尿病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清儿茶酚胺水平的改变及天麻钩藤饮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降压机制。方法:12周龄正常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同周龄雄性SHR大鼠40只随机分为SHR对照组、天麻钩藤饮组、卡托普利组、厄贝沙坦组。采用尾动脉搏动法测量血压值,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用药前后各组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的变化。结论:与卡托普利组、厄贝沙坦组比较,天麻钩藤饮具有一定的降低大鼠血压及明显降低血清儿茶酚胺浓度的作用

  • 标签: 自发性高血压 儿茶酚胺 天麻钩藤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两组治疗2周为一疗程。对比治疗前后血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水平。并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例比较。结果急性加重期的肺心病患者(A、B)两组,治疗前的一氧化氮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均有改善。B组与A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通过抑制内皮素的分泌,升高一氧化氮的水平,从而改善急性期肺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益于疾病的治疗。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骨保护素(OPG)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以及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其干预。方法选择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50例)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100例)。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抽血检查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和PAS组50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HMGBl、OPG和MIF水平。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亚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MGBl,OPG和MIF含量均明显低于AS组,且各指标下降幅度均高于AS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HMGBl、OPG和MIF均参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因子,PAS三联疗法可有效降低其血清浓度,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提高易损斑块的稳定性。

  • 标签: 脑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骨保护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
  • 简介:目的:探讨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活性氧(ROS)和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表达的影响及黄芪注射液(AGI)对其的干预。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至第二代,静止24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AGI(2g/ml)组(B组),TGF-β1(10ng/ml)组(C组),TGF-β1+AGI(2g/ml)组(D组,AGI预处理1h)。用荧光染料(DCF)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RT-PCR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67phox的蛋白表达。结果:TGF-β1可显著增加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OS产生,刺激20min后,ROS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AGI可显著抑制TGF-β1刺激后ROS的产生(P〈0.05);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经TGF-β1刺激后,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升,AGI可抑制TGF-β1诱导的p67phox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产生的ROS增加、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表达上调;AGI可抑制NADPH氧化酶的表达和活性ROS的产生,从而为AGI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腹膜间皮细胞 TGF-β1活性氧 NADPH氧化酶 黄芪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的干预。方法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72)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72),抽血检查后分别随机分为小剂量组36例(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和大剂量组36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在同一种性质斑块中,两治疗组(小剂量和大剂量组)间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对两种性质斑块间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进行比较,无论是小剂量组还是大剂量组,三项指标均以易损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或P〈0.01);在同性质斑块组中,无论是接受小剂量还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血清hs-CRP、IL-18和MMP-7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大剂量组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P均〈0.01)。治疗6个月后,小剂量组IMT值及斑块面积稍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大剂量组IMT值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下降,两项指标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后,小剂量组斑块回声信号无明显改善,而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高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IL-18和MMP-7的水平可作为检测AS易损性的血清学生物指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白细胞介素-18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时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检查,达到满意增强检查效果。方法运用护理干预对1630例CT增强患者实施增强前心理护理,检查中合理安全选择静脉穿刺部位,进行扫描中观察不良反应及检查后护理。结果患者均能适应CT室环境,配合医师完成检查。结论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检查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将48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2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组在出生后12h预防性给予口服茵栀黄,结合抚触,直至出院。对照组不给予早期干预。如出现病理性黄疸,均给予输核黄素与蓝光照射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8.5%(242/45)、31.3%(240/75),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O.O1);差异有显著性(P<O.O1)。结论早期干预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 标签: 早期干预 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