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  我最早读高洪波先生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每天晚上教我的小小女儿背诵他的儿童诗:"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 标签: 微笑永远 永远留在 留在唇
  • 简介:我们寨耸立着一棵高大挺拔的红豆杉,高20多米,树围要四个人才能合抱,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面。它屹立在进寨子的路口,为人们迎来送往、遮风挡雨,像一位赤诚的卫士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寨子,人们称它为“风水树”。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墨西哥去来眼前是一座不怎么高的铁门。门的这边,是风风火火的美国;门的那边,一面特大的国旗如同从苍穹垂吊下来,它分明在说,那就是拉

  • 标签: 墨西哥人 美国 明星 蜘蛛 圣诞节 国旗
  • 简介:埃德加·爱伦·(1809—1849)是才华横溢又颇受争议的美国文学家之一。他一生命运多舛,英年早逝。他在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文坛享有盛名。在小说界,评论家尊称他为侦探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大师和恐怖小说之父。作为一位具有创造力的诗人,他为世人留下了四部诗歌集——《帖木儿及其他诗》(1827)、

  • 标签: 诗歌集 语言特色 侦探小说 文学评论 恐怖小说 科幻小说
  • 简介:在省城求学的日日夜夜,山娃子雨雨的记忆像一根长长的草绳,把雨雨牵到遥远故乡的村口。那里,常常是阿婆盘腿坐在村头的那棵百年老槐树下,搓草绳唱山歌。百年的老槐树苍劲有力,树身要比一般槐树粗大好几倍,像一首古老的久唱不衰的歌谣,漫长而执著的生命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古老的村口,为干涸的故乡笼罩出一片神秘而沁凉的绿荫。阿婆就像这片绿荫中的神仙,那么,绿荫可不就是人们常说的佛光吗?阿婆唱山歌时脖子抻得老长,像是隔墙听见水响的鹅。阿婆的声音很大,底气和后劲都很足,带着一抹铁质的沙哑。完全可以想象年轻时的阿婆音色一定比现在要优美,肯定是脆格生生的那种,可以把《信天游》《兰花花》唱得鸟儿停飞,花儿开放。阿婆唱的是《上的莓子

  • 标签: 坡莓 子红 红没
  • 简介:1好几个夜晚,春秀总觉得丛林里有动静,心就有些不踏实。吃过晚饭,她急匆匆爬上三穗,山羊们已经自己回到了圈里,一只都没少,她的心才稍微放宽些。三穗,三面环水,一面临崖。琼水河流到这里,似乎还有些眷恋,绕了个大湾才依依离去。过去,山下是一大片良田。听老人们说,有一年,稻田里出现一株禾苗抽出三线穗子,大家认为是吉兆,遂将本来叫团团的地改称为三穗。后来,春夏季节,上游涨水,泥砂淤积抬高了河床,洪水不断冲刷岸滩,向山脚移动,冲走了肥泥,留下一河的白石子,曾经“一禾生三穗”的稻田再也无法耕种,被撂荒在那里。寨子上的人没有良田耕种,不得不举寨迁往琼水河上游,于是三穗便远离了老木村,越来越不被人们提起。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岸滩上砂石之间长出了一些矮荆棘和杂草,也没有人去理会它们。

  • 标签: 稻田 岸滩 耕种 山羊 杂草
  • 简介:印度洋畔卧听潮从未想过要来遥远的非洲常驻,也从未想过会如此零距离地接触印度洋。而当这一切不期而至时,忽然发现想要的一切就出现在眼前耳边。去年四月雨季快要结束时,我来到了坦桑尼亚最大城市和港口达累斯萨拉姆,这个斯瓦希里语中的“和平之港”,始建于1856年。它向西背靠东非高原,向东面向广阔的印度洋,在这里,我开始了与海为伴、每日听潮的光阴。

  • 标签: 散记 大洋 印度洋 坦桑尼亚 零距离 大城市
  • 简介:虎丘的宝塔是阳刚的,虎丘的剑池是阴柔的。阳刚的宝塔有了阴柔的剑池的映衬,苏州的虎丘就是和谐完美的神仙乐土。据说剑池的下方藏着吴王阖闾的坟

  • 标签: 虎丘 历史 苏州 隔墙 毛泽东 和谐
  • 简介:谨以此篇献给1992年“下海”的勇士,献给在俄罗斯淘金中蒙难的中国同胞以及所有坚守信仰的人们!引子吴凡修正在书店里静静地翻看着书籍,手机突然铃声大作,他激灵一下接了起来。

  • 标签: 边界 “下海” 俄罗斯 信仰
  • 简介:每次从城里回来,我都要带些小吃之类的东西,送给村里两位同宗亲戚——辉伯和矮子叔,表示问候。因为念念不忘辉伯家旁边那口山泉的甘甜,每次过去的时候,我都要顺便打一壶泉水回来,或生饮或煮茶,以解心中之渴,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这次,我手上照例提了一只水壶。这是全村最大的一口山泉。泉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两个泉眼一上一下,从山边石缝里涌出来。村里人给下面那眼泉水围砌了一个小方塘,上面那眼泉水用一根长竹接下来,旁边常年留着一只瓜瓢和一只竹笃,供人担水或饮水用。两眼泉水汇合后,下面还有两个清澈见底的大水塘,水深四五十公分,面积五六个平方米,分别用来洗菜、洗衣。

  • 标签: 孤寂 泉水 山泉
  • 简介: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对美国爱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本着“历史一文化转型”的原则,新历史主义者将放回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重新关注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使得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大众文化等非文学因素也进入文学批评的领域。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研究的发展则进一步拓展了批评的空间,促进了“产业”的繁荣。

  • 标签: 文化研究 爱伦·坡研究 全球化 跨学科
  • 简介:来从箫剑想英仪,太息当年国士悲。六合残梅喑病马,一缄红泪湿青词。秋风淮浦南归日,夜雪黄河北上时。我亦飘萍文字海,四厢花影欲催诗。

  • 标签: 龚自珍 故居 杭州 六合
  • 简介:乌云在我们到之前就到了一场雨在漂移。这里没有突兀的悬崖和石头有的只是草和花它们的身体一直在改变方向却没有离开过这片花我们消逝的脚步发出了枯竭断裂的声音无意识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 标签: 无意识
  • 简介:绿浓红淡,头上声声雁。好汉中争好汉,步踏千阶不倦。此番做了英雄,接风牯岭情浓。一碗甘泉代酒,心中荡起雄风。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爱伦·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也是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在科幻、侦探、恐怖、推理等小说领域均取得了杰出成就。爱伦·小说继承了欧洲哥特小说的艺术风格,以死亡、暴力、凶杀、复仇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简练的语言、诡异的气氛、精巧的构思营造了一种恐怖氛围。爱伦·小说中的恐怖除了外部环境的恐怖,还有人物内心世界的恐怖,通过这些恐怖描写揭示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孤独、人性异化等。

  • 标签: 爱伦·坡小说 恐怖 孤独 人性
  • 简介:名的白马河边上有一条街叫河下街,那是我家所在。那河有20多米宽,是一条支流,对面的河岸有一脉脉青油油的野草野花,近乎人高,间或有一两株柳树。到岸边的日子多半是夏天和秋天,杨柳拂水,那场风光不是年少的我们当时用心领略的。草树的背后是人家。木结构的老式屋檐上片片青瓦被层层叠着,还仔细地压上块红砖,防止台风季节来时掀开瓦片。我们这边的岸,有一株老榕,榕下是许多人家憩息的好场所。但有时听说有蜈蚣和毛毛虫。河上有木排筏子,筏子上面是看守木材的人住的水上房。岸口是三五级石台阶,台阶小草蔓生,密密盖过我们调皮的脚丫。后来岸边建了一堵墙,有了沙

  • 标签: 水龙头 木结构 毛毛虫 筏子 白马 台阶
  • 简介: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在古代的时候,由于远离中央,常年战事不断,或是被外族入侵,或是发生地方武装叛乱,朝廷派军征讨总不能绝患,为了有效地巩固边防,自宋元之后,朝廷就实行充军和派军屯,特别是到了明朝,屯军民之众更是前所未有,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屯文化.

  • 标签: 文化 程海 丽江 边疆地区 朝廷
  • 简介:初夏时分,有机会在八大处脚下小住。说小住也不恰当,那是前后达一个月的培训班,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这样长时间的学习还是第一次。第一次一般会令人珍视,干脆抛下一切杂务,静心静意住了下来。白天听课讨论,晨昏就进八大处爬山或者散步,心静看到的多想到的也多,不期然就成了另一份收获。在八大处,天色是过了四点就开始亮了。因为安静,伴着风声和风掠过树叶的沙

  • 标签: 长时间 培训班 不恰当 皇帝 乾隆 菩萨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的区治所——“省会”呼和浩特市,蒙语意思是“青色的城”。明清两代也被称为“三娘子城”、归化城、绥远城。到了清末民初,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绥城”,成为新成立的绥远省省会。1954年改为呼和浩特市,呼应新成立的自治区,以此凸显出它的蒙语本意。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 战争 1954年 清末民初 归化城